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二、诊断要点
• (一)、临床表现
•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 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 2.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二、诊断要点
• (二)辅助检查
• 1.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 表现:⑴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3 柳氮磺吡啶(SASP)4.0-6.0g/d,分3-4次 口服 泼尼松 或强的松龙 40-60mg/d,分3-4次 口服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至10-15mg/d,维持数月后减量
至停药 或氢化可的松 200-300mg/d (甲泼尼龙40mg/d、地 塞米松10mg/d) ivgtt,疗程一般7-14天,病情稳定后改口服制 剂
• 2.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 息肉形成。
• 3.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八:预后
国内溃结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 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 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 大于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严重; 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广者,预后差 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 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 病程长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葛永祥 2019年11月
一、定义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直肠与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 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自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
• 临床主要表现: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 身症状。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20-40岁为多,性别之间 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片)
十、溃疡性结肠炎(图片)
Paneth细胞
三、诊断标准
• 在排除了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 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须进一步检查。 • 2同时具备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中之任何1项可拟诊为本
病。 • 3如再加上粘膜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确诊。 • 4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为UC,需
• 9.以上药物治疗剂量与疗程部分引用了国外推荐的剂量,国人在 使用中应要小心,避免过量,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九、注意事项
• 10.中药方剂:
抗炎、止泻、粘膜保护、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物,作为替换治 疗,可辨证施治,适当选用。多种中药灌肠制剂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进一步按现代医学的原理进行科学总结。
tidpo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歧杆)2-3片 bid或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轻度UC:处方2:适用于左半结肠病变者
(SASP)或5-ASA栓剂 0.5-1.0g BID 直肠用药
或 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4.0g 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疗程 1-2个月。
或 0.9%NaCL 100mL
口服
或 6-巯基嘌呤(6-MP)0.75-1.5mg/(kg.d),分2-3次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2缓解期治疗
处方9:5-ASA和免疫抑制均无效者。 抗肿瘤坏死因子a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类克)首次给予本 品5mg/kg,然后在首次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6周及以后每隔8周各 给予1次相同剂量。对于疗效不佳的病人,可将剂量调整至 10mg/kg。
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粘膜粗糙呈颗粒状。 ⑵可见弥漫性糜烂或溃疡。 ⑶可见结肠袋囊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和桥型粘膜。重症病
人或爆发型病人可缓做结肠镜检查。
二、诊断要点
• (二)辅助检查
• 2.钡剂灌肠检查: • ⑴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 ⑵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 ⑶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 重症:酌情输血,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 体征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轻度UC:处方1
柳氮磺吡啶(SASP)3.0-4.0g/d,分3-4次 po
或 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颇得思安,艾迪莎,5ASA)1.0g qid po
或 奥沙拉秦(5-ASA)1.0g tid po
便血

少许
明显
以血为主
粘膜表现
正常
轻度易脆
中度易脆 重度易脆伴渗出
医师评估病情
正常



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6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中度活动
四、诊断内容(病情分期)
• 慢性活动性和顽固性UC: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 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病例。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5 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7-14天后无效者
环孢素2-4mg/(kg.d) ivgtt,7-10天,应严格监 测血药浓度。
口服
处方6: 硫唑嘌呤(AZA)1.5mg/(kg.d) ,分2-3次
或 分2-3次口服
6-巯基嘌呤(6-MP)0.75-1.5mg/(kg.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五、治疗程序(治疗原则)
• 1.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
• 分级:按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法;
• 分期:活动期: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

缓解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 分段:确定病变范围选择不同给药方法
远段结肠炎和溃疡性直肠炎: →可局部治疗
广泛性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系统性治疗为主
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 5结肠镜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认真寻找
病因。
四、诊断内容
• 完整的UC诊断应该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 病变范围和并发症。
• 临床分型:
1初发型: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 2慢性持续型:病史6个月以上,症状或镜检阳性 3慢性复发型:病史6个月以上,症状一度好转,再次发作的 4爆发型:症状严重,血便10次/日以上,伴中毒性巨结肠穿孔、 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除爆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 慢性活动性UC:泼尼松足量应用4周不缓解。 • 顽固性UC:泼尼松减量至10mg/天即无法控制发作或停药后3个
月复发者。
四、诊断内容(病变范围)
• 直肠型 • 直乙状结肠型 • 左半结肠型(脾曲以远) • 广泛结肠型(脾曲以近) • 全结肠型
四、诊断内容(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 肠外表现: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 • 并发症: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
• 2缓解期治疗
处方7:SASP 2-3g/d,分次口服

美沙拉嗪(5-ASA,颇得思安,艾迪莎)0.5g tid

奥沙拉嗪(5-ASA)0.25g qid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岐)2-3片 tid
叶酸 5mg tid
处方8: 用于上述药物无效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者。
硫唑嘌呤(AZA)1.5mg/(kg.d) ,分2-3次口服
五、治疗程序(治疗原则)
• 2.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方法和疗程,尽早控 制发作,防止复发。
• 3.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营养、支持、心理、对症处理。
五、治疗程序(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杜绝牛奶和奶 制品)
• 必要时禁食,使肠道充分休息,给予输液、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 解质紊乱。
九、注意事项
• 1.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不少UC病例可能会因抗
菌治疗有效被误诊为感染性肠炎。 • 完整的UC诊断—五定(定性、定位、定型、定期、定度) • UC:左半结肠、慢性复发性、活动期、中度 • 活动期病人要积极处理,症状控制后予以支持治疗,常用SASP
维持。给药途径根据病情及病变范围确定,直肠炎或左半结肠炎 局部治疗即可;广泛性UC全身用药。
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金双岐)2-3片 BID或TI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 1活动期治疗
• 重度UC 处方4 控制肠道继发感染
左氧氟沙星500mg ivgtt,qd
或 甲硝唑 500mg ivgtt qd
或 5%GS 250mL
氨苄西林2.5-3.0
ivgtt bid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五、治疗程序(手术治疗)
当并发肠穿孔 中毒性巨结肠 脓肿与瘘管形成 顽固性全结肠炎 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
手术治疗
六:预防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 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 避免感染疾病发生; 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
七:治愈标准
• 1.近期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 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100mg
(地塞米松5mg)
庆大霉素4万-8万U
保留灌肠
2%利多卡因5mL
锡类散0.9g
每晚睡前1次,疗程1-2个月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1活动期治疗
• 中度UC 同处方1,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用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 30-40mg/d,分3-4次 口服
处方1
五、治疗程序(药物治疗)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正常 正常
Zho<3n0gd
*中度介于轻度、重度之间
重度 >6 重 >37.5 >90 <75% >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