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00米接力交接棒技术与方法研究(最终版)

4×100米接力交接棒技术与方法研究(最终版)

竞赛场上变化万千,无论平时练习多么默契,到了比赛场地,任何队员都会受到现场气氛、自身状态 及信心、对手水平、气侯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使接棒队 员在判断起动位置、起动反应、起动加速几方面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一旦发生,会导致犯规或技术上的失 误出现。为避免这些变化而导致的负面影响,笔者不仅在起动点设置了标志,在接力区中间同样添加了标 志,目的就是当传棒或接棒其中一方先到达接力区中间标志线,而传接棒时两人又不在适合的交接距离时, 先到达标志线一方应根据情况对自身速度作出及时调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肇庆市学生组田径队男女各 16 人,2 支男接力队和 2 支女接力队为对比组,另外为实验组,队员年龄 16—17 岁,虽然队员个人 100m 电计时成绩虽有所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 4X100m 接力经 T 检验,p>0.05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前迎式” 传接棒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传接棒时,队员处于接近平行的状态,容易发生上肢碰撞。 因此,训练中要加强摆臂练习,强调队员的摆臂要以肩为轴前后摆动,尽量减少后摆时肘关节外展幅度; 同时,要求队员两两并排在同一跑道内进行摆臂和高速跑进,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务求达到两个队员 在同一跑道内各自的位置跑进而互不干扰或碰幢; 3.7.2 改进队员弯道跑动作技术
表 2:2016 年肇庆市端州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高组男、女子 4X100m 接力队情况统计表
2016 年肇庆市端 4X100m 成与 失误率 4X100m 成绩与
队员 队员 100m 四棒 100m
组别
州区运动会
四棒 100m 成
四棒 100m 成绩
姓名 电计成绩 成绩总和
4X100m 成绩
绩总和差值
对实验中采集的数据,使用 EXCEL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解析分析。 3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的概念 3.1“前迎式”交接棒技术描述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与传统的传统的交接棒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传接棒时接力棒的位置不同,接 棒动作是接棒队员向后伸手,被动地接住交棒队员传递上来接力棒,所以在文中概括为“后接式”,而本 文介绍的“前迎式”接棒动作与传统的“后接式”在接棒时的主动性及位置刚好相反,“前迎式”接棒是 接棒队员向前主动接棒,完成交接动作。 3.2 两种交接棒技术的相同点
动作在接力区内完成,并待接棒队员全速上前接棒,虽然不能以理想的高速完成交接,但可以控制在不犯 规的情况下,保证接棒队员能全速完成接棒环节。 3.6.2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的缺点
接棒队员的起动标志点距离约比“后接式”技术短 15~30cm,而理想交接距离也比“后接式”技术短 80~100cm,所以理论上接棒队员由起动到完成接棒的加速距离要比“后接式”短 110cm 左右;“前迎式” 接棒技术在交接棒瞬间,接棒队员为求准确快速完成接棒,目光或多或少会留意棒的位置导致起动加速过 程中上体过早抬起,会影响跑速;在完成传接棒动作的过程中,传接队员身体位置基本上处于平行状态, 容易出现手臂碰撞而影响跑速和传接棒,又或者两名队员为避免相互间发生碰撞而尽量靠边跑出现踩线现 象;接棒队员提早起跑时,会出现减速接棒后再加速的现象。后两种情况在使用传统传接棒技术时也属易 范错误。因此,总体而言,“前迎式”传接棒技术利大于弊。 3.7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的练习方法 3.7.1 改进队员跑动中上肢摆动方向与幅度
1 前言 4X100m 接力是田径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随着中国男子接力队在 2014 年仁川亚运会以破亚
洲纪录的成就夺冠及 2015 年田径世锦赛抢银的出色表现,该项目已被所有的田径爱好者和国人高度关注。 但是在 2015 年世锦赛该项目预赛中国队的轻微失准和决赛中美国的犯规出局,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总结? 充分利用预跑区和交接区的距离,尽可能让接棒队员接近最高速度一次顺利接棒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笔 者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前迎式”的接棒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传接棒队员的平跑水平,且能够最大程度 上避免交接棒失误。在此,对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讨。
田径 4×100m 接力“前迎式”传接棒技术的分析
——以肇庆市接力队为例
肇庆市端州中学 张健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 4×100m 接力“前迎式”传接棒技术进行分析,研 究结果发现,由成功次数和失误率均可见“前迎式”传接棒技术与传统的“后接式”接棒技术有明显的差 异,“前迎式”技术稳定性高于传统的“后接式”技术。“前迎式”交接棒技术在传接棒过程中交接队员能 够观察到接力棒位置,既有利于传棒队员控制接力棒的稳定性又便于接棒队员根据两人的即时跑动速度, 准确判断接棒时机,保证了接棒动作稳定完成及随后的连贯动作,有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推广的价值。结果 表明采用“前迎式”交接棒技术对保证高速接棒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4X100m 接力;“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研究
的项目,队员思想高度紧张,在传接棒时,接棒队员起动过早或过慢,都会出现接棒队员或传棒队员快要 跑出接力区时还没有完成交接棒,前面的队员只好减速或者停下来接棒,大大降低了运动中的交接棒速度 其甚至出现犯规。
第二、交接棒队员距离太近,影响一次性交接或接棒后跑动的连贯动作。该问题是接棒队员起跑稍慢 而导致的,交、接棒队员前后距离靠得太近,甚至平行或稍超出,队员很难用之前训练开的惯用动作来完 成交接,此时的交接动作往往是随机的,这样就会出现粘棒、掉棒等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跑动的速度或 犯规。另外,接棒队员起跑迟缓还会出现传棒队员一下子冲到接棒队员比较贴近而又非常不利于伸手接棒 的距离,传棒队员只好用减速的方式来腾出空间,这一减速刚好碰上接棒队员的全力加速,导致传接棒再 次出现失误甚至犯规。 3.6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的优点及不足 3.6.1 “前迎式”交接棒技术的优点
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查阅,以及文本研读,对 4X100m 接力训练方法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于实 践研究。 2.2.2 实验法
2015 年 10 月~11 月,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 2 个月的训练、参赛成绩对比,对 4X100m 接力“前 迎式”交接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采用实验组的成绩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队员手握接力棒位置正好相反,传统交棒队员握棒下端,上端留给接棒队员握持,而“前迎式”交棒 队员则握在接力棒上端,留出下端给接棒队员握持;交接棒瞬间,“前迎式”传、接棒队员同时或先后向 前出手臂,完成交接棒动作;交接棒瞬间,“前迎式”传棒队员当跑至与接棒队员身体位置接近平行时将 持棒手前伸至接棒队员体前,同时手腕外旋将接力棒横置,以便接棒队员抓握棒的另一端;“前迎式”接 棒队员的预跑距离和加速距离比“后接式”接棒技术的相对短一些。 3.4 研究结果分析
在弯道跑训练中,队员在进入弯道时要注意身体稍微向内倾斜,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加大,内侧手臂 摆动幅度较小,外侧步幅大于内侧步幅。第一、三棒队员要求尽可能贴住内侧分道线跑进,而第二、四棒 队员则要求尽可能靠近外侧分道线跑进;第一二、三四棒队员均在出弯处前 30m 并排高速跑进,通过多次、 反复练习,务求两个队员之间的重心变化在弯道区、出弯区、直道达到同步;而第二三棒队员则在进入弯 道前 30m 处并排高速跑进,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务求两个队员之间的重心变化在直道、入弯道区、弯道 区达到同步。 3.7.3 提高接棒队员接棒的准确性
实验前后,分别对每个队员的 100m 进行 2 次测试,取平均值并记录成绩;实验后对对比组和实验组 在一周内的时间进行了 5 次 4X100m 测试,记录成功次数及成功成绩的平均值。结果从表 1 可见,两组队 员的平均年龄、实验前后四棒 100m 成绩总和、实验后 4X100m 成绩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后,由于 实验组改用了“前迎式”接棒技术,其 4X100m 高速交接棒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第一、三棒队员在跑进过程中,以右侧手持棒贴近跑道的内侧向前跑进,第二、四棒队员在跑进过程
中,贴近跑道外侧,以左侧手持棒;第二、三、四棒队员都站在相应接力区的预跑线前,务求有较充足的 加速距离完成高速交接棒;第二、三、四棒队员都根据对应传棒队员的速度,选择适当距离设置标记作为 接棒前起动的标志;交接过程都希望接棒队员充分利用预跑、接力区的总距离达到高速顺利传接棒的目的; 在交接动作发生前,传棒队员都发出交接棒指令。 3.3 两种交接棒技术的不同点
黄国斌 张文辉 黄子龙 林文轩
12.22 11.96 11.55 11.41
47.14
44.3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7
0
94.12%
端州中学高女 接力队
卓绍然 胡海怡 吴雅琳 龙子怡
14.17 13.88 13.65 13.84
55.54
52.81
2.73
0
95.08%
3.5 4X100 米接力在比赛与训练中常见的问题 第一、接棒队员起动时机掌握不当,导致传接棒减速或失败。4X100m 接力跑是径类项目中最为激烈
表 1 实验前各队情况统计表
实验后四棒
实验后 4X100m 成 实验前后
100m 成绩总和

差值
成功次 数比
46.98 47.04 54.68 54.62 47.02 47.10 54.69 54.67
44.15 44.18 51.79 51.74 44.17 44.19 51.76 51.73
2.83 2.86 2.89 2.88 2.85 2.91 2.93 2.94
总和比
端州中学初男 接力队
李嘉兆 伍智毅 邓正显 赵汝添
13.03 12.37 12.43 11.51
49.34
46.52
2.82
0
94.28%
端州中学初女 接力队
李静怡 莫莉珊 董欣怡 童乐
13.98 13.33 13.79 13.37
54.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