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交通量测定(交通运输)交通量测定1交通量的调查交通量是指壹定时间间隔通过道路某壹断面的车辆总数。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某壹断面(s1-s1')的车辆数,通常用往返双向的合计数表示。
用单位时间取1日的日交通量或用1小时的小时交通量较多。
交通量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观测同壹断面,也由于观测时间和期间不同,交通量数值也不壹。
可根据使用交通量数据的目的,采用各观测期间相对应的交通量。
另外,应区别的是,把不足1小时的观测交通量换算为1小时交通量时,称为交通流率(trafficflowrate)。
为详细了解道路的利用状况,在路段部分有时也采用分别车种、方向和车道的交通量,除此之外,在交叉路口仍有左、右转交通量。
取交通量的倒数,就能够得到平均时间间隔,称之为平均车头时距(timeheadway)。
对于交通量的调查和统计,我国公路部门早在1980~1989年就建立了连续式观测站(点)和间隙式观测站;交通量的调查方法通常采用测记法和统计法。
全国各城市都进行了大量的交通量调查分析,以掌握当地交通量的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道路收费站的不断建立,交通量调查统计有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交通量的观测时间通常以壹昼夜为单元,连续观测若干天。
但如果有当地的小时交通量统计关系,也可每天仅观测若干小时,采用换算系数推算全日交通量。
交通量是交通三大基本参数之壹,也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
城市交通量调查工作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我国在城市交通量调查工作中仍存在壹些问题:调查没有统壹的标准模式,调查数据的通用性较差,数据处理方法不规范,结果的可信度不高等。
在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中,离不开大量实测的交叉口交通流量数据。
交叉口实地观测的数据准确和否将直接影响到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分析,影响城市的规划布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合理的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方法既能够减少调查准备工作所花的时间,使调查有序的开展,又能够降低由于调查工作不周全而导致分析重复或失败的可能性,从而节省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1交通量调查的种类交通量调查是为了解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汽车数。
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调查地点也不同,壹般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以研究交叉口设计、交通管理、信号灯控制为主要目的。
其特定地点有交叉口、路段以及建筑物出人口等。
②区域交通量调查:在指定区域内的众多交叉口和路段设置交通量调查点,了解该区域内交通量组成及其变化。
调查工作是在区域内所有调查点上同时进行的,有短期的和长期的。
通过交通量调查,能够得到通过观测断面的道路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运行及其变化规律(时变、方向分配、车道分配等)这样诸多有用的信息。
1.2调查地点和时间选择调查地点可选择典型路段、交叉口、大型建筑设施出入口等,观测断面应选在车流稳定、观测视线清晰、不受干扰处。
交叉口观测则在每个人口(或出口)处设置观测点,观测断面可选在停车线附近。
1.3调查时间调查时间范围也是随调查目的而异。
了解交通量常年变化趋势的壹般性调查,必须选在正常交通流的时候进行。
壹年当中多在春秋季节,壹周中多从周二到周四。
1.4交通量调查统计方法在壹些选定的观测站上,按不同的调查目的进行连续式或间歇式的观测记录。
根据测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人工计数法和自动计数法俩类。
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调查目的、所获得的设备,经济技术条件,以及要求的资料情况和技术情况等。
1.4.1人工计数法▲人工计数: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
只要有壹个或几个调查人员即可在指定地点路侧进行调查,组织工作简单,调配和变动地点灵活,使用的工具除计时器(手表或秒表)外,仍需要手动(机械或电子)计数器和其它记录用的笔和纸,观测精度较高。
人工计数法是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壹种原始性调查法,组织调查人员在调查路段或交叉口引道处进行交通量观测和记录,人工计数法能够调查得到分车型交通量数据、某壹车道或某方向上的交通量、交叉口流量和流向数据、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等。
人工计数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能够适用于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如转向交通量调查、分车型交通量调查、行人交通调查等,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
从理论上见,人工计数法无论在车型的分辨上或是在计数方面都应该比仪器观测准确和机动灵活,而且调查地点环境不受限制。
缺点是调查人员体力消耗大,工作环境较差。
适合于作短期的交通量调查。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在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调查精度取决于调查人员的责任心、态度等。
人工计数壹般只适用于短期、临时性交通调查。
表1调查地点(路、街)方向天气日期年月日车道数调查人记录各类车辆的绝对数,不分方向,最后折算成以解放牌中型载货车为标准的标准交通量。
记录表中应该记录道路编号或名称、调查站名称、调查地点以及里程桩号、调查时间和天气情况、调查人员等。
1.4.2自动计数法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自动计数装置进行交通量调查,节省人工,使用方便,种类繁多。
适合于需进行长期连续性观测的路段。
其缺点是难以区分车种、车型,若在交叉口上观测也无法区分流向。
目前国外常用的自动计数器有:光电式计数器,感应式计数器,超声波计数器,气压式计数器等。
此外,仍有红外线式、电接触式、雷达式等自动计数仪均可连续记录交通量。
2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和公路交通量调查方法基本相似,可是由于城市交通具有道路网密度大、交叉口多、路段短、交通量大、车型复杂等特点,对城市道路的交通调查应该注意其特点。
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壹般包括对路段、交叉口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调查,或根据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对特定地点如车站、广场、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等进行调查。
从调查时间和规模见,壹般分为长期连续观测、大范围宏观观测、短期调查和局部、单点小规模调查等。
城市交通的影响因素很多,由于管理、交通事故、自然堵塞和施工养护等原因,往往会使交通量发生变化,对于这些情况在调查前和调查中应该给予考虑,以免调查得到的交通量不具备代表性。
根据城市道路的分级,对于每壹条主要道路都应该设置壹个主控制站,至少每俩年实施壹次24h调查,调查应该分方向和车型,以获得主要道路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量及其小时变化和方向分布。
在每壹类次要道路上建立副控制站,每个副控制站每俩年实施壹次24h调查,能够不分方向,以获得次要道路网中有代表性的交通量。
为了获得各种不同等级道路上交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系数,且将观测值换算为平均日交通量,需要在控制性观测站中选择壹些观测站作为关键站,其数量至少保证每类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各有壹个。
为了获得整个道路网的平均日交通量,除了控制性和关键性测站外,仍需要建立壹批辅助性观测站。
对于主要道路,首先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划分为若干控制性路段,每壹个控制性路段都要建立壹个辅助性观测站,每四年观测壹次,选择周壹至周五中的壹天做24h的调查。
对于次要道路,大约1.5km设置壹个辅助性观测站,不定期进行24h的观测,具体日期根据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能够采用人工计数法和浮动车法。
(2)调查时间的选择在选择调查时间时,应该选择和调查目的相对应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时段,通常选择在天气良好、交通和道路状况均正常的时间进行调查。
多数情况下不选择在交通有异常的时间,如节假日期间,因为大部分居民不上班,交通量减少,车速较高,调查结果不具代表性。
壹般为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搜集依据和检验交通改善效果的调查应选择机动车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因为这段时间交通量大,矛盾最为突出。
研究非机动车对机动车车速影响时,调查时间应该选择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均大的时段。
特别需要指出是在进行交通改善措施前后对比调查时,调查的时间段必须壹致,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样本容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调查精度的要求,根据误差理论,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按照其成因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的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如测量地点车速的测量工具不准确或测量方法不合理等。
这类误差能够通过改善测量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来消除。
随机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它服从正态分布,出现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的概率接近,因此测量次数愈多,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愈小,精度愈高。
3交通密度调查交通密度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壹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壹般用辆/km/车道表示。
根据定义可知,密度是壹个瞬时值,它不仅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也随测定区间的长度而变化。
为此,常将瞬时密度用某总计时间内的平均值表示。
交通密度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重要参数之壹,在研究划分道路服务水平、分析交通瓶颈状况、制定交通管理和控制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均有应用,同时也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后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影观测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出入量法出入量法是壹种通过观测调查,获得道路上俩断面之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内现有车辆数,从而计算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1)出入量法基本原理在道路上选择A、B俩点间路段为观测路段,如图2.2-3所示,车流从A点驶向B点。
2交通现状调查内容在交通调查中,除调查城市社会经济现状、总体规划、人口就业和土地利用等外,最重要的是车辆起讫点调查(OD调查)和车辆保有量调查及车速调查。
影响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总值GDP和人口密度的变化,据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机动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机动车拥有量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在1.02~1.95之间;客车和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明显高于货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的增长。
小车拥有量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弹性系数为-0.21,即对应每壹百分点的人口密度下降将伴随0.21%的小汽车拥有量增长。
而且人均收入在400~1000美元之间时,私人汽车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目前车辆保有量大多由公安交警部门调查统计,即通过机动车辆的登记管理,掌握车辆的保有量。
车速调查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道路服务水平和拥挤程度,同时为经济分析和路网交通分析建模提供数据;现已有多种测速仪器及装置。
OD调查包括车辆的起讫点调查、客运调查、货运调查及行驶速度调查等。
其调查目的在于分析交通状况且预测推算远景交通量。
OD调查能较全面了解交通特性及构成,把握交通的流量流向,为交通量预测提供较准确基础数据。
OD分区和OD调查点的布置要充分考虑所测交通量路段的具体情况。
OD调查可采用路边询问法,调查内容包括车型、时间、出行起讫点,额定吨(座)位,实载吨(座)位数等,同时可进行24h交通量观测统计,以便掌握时段流量分布及OD样本扩大。
3交通量资料整理我国道路交通量最大特点就是混合交通较多,各地车辆构成千差万别,通常统计调查得到的首先是混合交通车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