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技术服务外包
一、前言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即IT服务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
政府信息化服务外包,即政府部门信息技术的外包服务,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一种方。
实践证明,IT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开支、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政府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广域网络、局域网络和电话通信系统等,涉及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机构或企业都无法单独管理和维护,只有采用专业外包的方式才能提供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二、经验借鉴
从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看,发达国家的政府信息化经过经济、效益、效能等诸多方面的评估、比较后,都普遍采用了外包的服务模式,其建设及运行维护都是委托市场化的专业外包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政府工作人员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提出对公众服务的项目要求。
1、美国的IT服务外包
美国联邦机构、各州政府和市政府都雇用专业IT公司承担专门的系统集成项目以外的许多工作,如将桌面系统、LAN管理和WAN管理等日常IT系统的维护外包出去。
2002年底,美国康涅迪格州将全部的IT和电话通信系统的运行外包给EDS,签订了7年合同,合同价达10亿美元;继康州以后,加州的圣地亚哥提出外包IT和电信运行系统7至10年;宾州同UNISYS签订意向,将20个州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外包给UNISYS。
类似案例数不胜数,美国政府部门通过IT服务外包改善了IT系统的运营环境,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资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美国政府的IT外包服务逐年大幅上升,同时美国政府积极为电子政务等IT 外包服务营造相应的法规环境。
2002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签署《2002年电子政务法》,改进《节余分享计划》,鼓励政府机构朝节余分享式的外包方向发展,即与信息技术供货商签订长期合同,通过降低运转费实现节余。
该法允许各机构先进行尝试,所获节余可以部分自留用于购买额外的信息技术。
2、其他国家的外包服务
在英国国内,收入局通过与EDS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开发出开放系统,使得过去分割的个人平台被开放系统所取代;而且还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合作开发出基于INTERNE的税务应用。
由于合作伙伴的引入,数据处理中心由12个减少为6个,还按时完成了所得税自核自缴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呼叫中心系统以及解决千年虫问题等项目;而且开发成本较之最初降低了15%,节省资金约2.5亿英镑。
在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与私营企业的紧密伙伴关系,并由此扶持了IT服务企业的发展。
在墨西哥,政府通过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电讯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来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联网问题。
在南非,电子税务系统就是由南非政府的税务总局与私营企业合资建设的。
3、国内的探索
我国出台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和运行维护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
实践方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证监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等中央政府部门已经部分或全部将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服务内容也开始由部分基础系统外包,向整体应用系统外包转变。
我国政府信息化服务外包刚刚起步,在制度安排和操作方案上还有许多障碍和问题:
首先是观念意识问题。
很多政府部门还没有树立起外包的观念,有的认为外包就是全部交给企业做,外包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有的则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的工作,宁愿委派内部机构承担。
其次是政策及机制问题。
服务外包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效力有限,执行难度较大;政府部门还缺乏有效的IT治理机制,对外包服务与内部运营统筹管理的能力较弱。
三、中国政府信息服务外包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