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2.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4.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5. 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图一《百鸽图》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6.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7.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9.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10. 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12.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13.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
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
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14.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15.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6. 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耕织C. 按军功授爵D. 建立县制17.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8.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0.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10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10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22.(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
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
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
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
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
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摘编自搜搜百科材料二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
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
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
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
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7分)(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6分)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
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
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
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
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7分)24.(15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
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8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7分)25.(10分)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