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节1、矿物质常量元素(46张)
第三节1、矿物质常量元素(46张)
31
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无机元素,一般情况 下,成人体内钠含量约占体重的0.15%,体 内钠主要在细胞外液,占总体钠的44%~ 50%,骨骼中含量也高达40%~47%,细 胞内液含量较低,仅9%~10%。 食盐(NaCl)是人体获得钠的主要来源。
32
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 维持酸碱平衡; 钠泵; 维持血压正常; 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36
钠摄入量过多、尿中Na+/K+比值增高, 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在高血压家族人群中较普遍存在对盐敏感 的现象,而对盐不敏感的或较耐盐者,在 无高血压家族史者中较普遍。 正常情况下,钠摄入过多并不蓄积,但某 些情况下,如误将食盐当作食糖加入婴儿 奶粉中喂哺,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可出现水肿、血压上升、血浆 胆固醇升高、脂肪清除率降低、胃黏膜上 皮细胞受损等。
29
中国营养学提出的成年人膳食钾的适宜摄 入量(AI)为2000mg/日。
30
大部分食物都含有钾,蔬菜和水果是钾最 好的来源。 每100g谷类中含钾100~200mg, 豆类中600~800mg, 蔬菜和水果中200~500mg, 肉类中含量约为150~300mg, 鱼类中200~300mg。 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以上的食物有 紫菜、黄豆、冬菇、赤豆等。
22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DRIs中, 成人磷适宜摄入量(AI)为700mg/d。
23
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及 空肠部位吸收最快,在回肠吸收较差; 磷的主要排泄途径是经肾脏。未经肠道吸 收的磷从粪便排出,少量也可由汗液排出。
24
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无论动物性食物或 植物性食物,在其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 磷,动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磷是与蛋白 质并存的,瘦肉、蛋、奶、动物的肝、肾 含量都很高; 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 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 但粮谷中的磷为植酸磷,不经过加工处理, 吸收利用率低。
12
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其中60%-65 %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 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不超 过1%; 血清镁相当恒定,不能反映体内镁的充足 与否,即使机体缺镁,血清镁亦不降低。
13
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抑制钾、钙通道; 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维护胃肠道的功能。
33
鉴于我国目前尚缺乏钠需要量的研究资料, 也未见膳食因素引起的钠缺乏症的报道, 尚难制订EAR和RNI,钠的适宜摄入量(AI) 成人为2200mg/d。
34
人体内钠在一般情况下不易缺乏。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禁食、少食,膳食钠 限制过严而摄入量非常低时,或在高温、 重体力劳动、过量出汗、胃肠疾病、反复 呕吐、腹泻(泻剂应用)使钠过量排出丢失时, 或某些疾病,胃肠外营养缺钠或低钠时, 利尿剂的使用而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时均 可引起钠缺乏。
39
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钠 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但人体钠来源主要为食 盐(钠)、以及加工、制备食物过程中加入的钠 或含钠的复合物(如谷氨酸、小苏打即碳酸氢 钠等),以及酱油、盐渍或腌制肉或烟熏食品、 酱咸菜类、发酵豆制品、咸味休闲食品等。
40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 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 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 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 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 布于全身。主要以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 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 要在细胞外液中。
16
镁需要量的研究多采用平衡实验。我国对 镁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多,2000年中国营 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 摄入量》中: 成人镁适宜摄入量(Al)定为350mg/d,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定为700mg/d。
17
(1)促进因素: 镁摄入量的影响,摄入少时吸收率增加, 摄入多时吸收率降低; 促进镁吸收的膳食成分:氨基酸、乳糖等, 氨基酸可增加难溶性镁盐的溶解度,所以 蛋白质可促进镁的吸收。 (2)抑制镁吸收的成分: 过多的磷、草酸、植酸和膳食纤维等; 另外,镁的吸收还与饮水量有关,饮水多 时对镁离子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5
钠的缺乏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倦怠、淡漠、无 神、甚至起立时昏倒; 失钠达0.5g/kg体重以上时,可出现恶心、呕 吐、血压下降、痛性肌肉痉挛,尿中无氯化物 检出; 当失钠达0.75~1.2g/kg体重时,可出现恶心、 呕吐、视力模糊、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 下降、肌肉痉挛、疼痛反射消失,甚至淡漠、 木僵、昏迷、外周循环衰竭、休克,终因急性 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8
正常进食的人一般不易发生摄入不足,但 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需长期禁食或少食, 而静脉补液内少钾或无钾时,易发生摄入 不足; 损失过多的原因比较多,可经消化道损失, 如频繁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长期用 缓泻剂或轻泻剂等;经肾损失,如各种以 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肾脏疾病,可使钾 从尿中大量丢失;经汗丢失,见于高温作 业或重体力劳动者,因大量出汗而使钾大 量丢失。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对成年人钙的营养素 供给量(DRIs)的制订,基本是参照国内 外钙平衡试验及营养调查报告,中国居民 成年男子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800mg/d。 成年人及1岁以上儿童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 量(UL)定为2000mg/d。
9
促进:1) 维生素D 2) 蛋白质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 3) 乳糖 4) 酸性物质,如Vc 5) 适宜的钙磷比 抑制:1) 植酸、草酸、碱性磷酸盐、 2) 膳食纤维、单宁; 3) 脂肪过多、脂肪消化不良; 4) 抗酸性药物、乙醇; 5)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甲状腺素、肾上 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均不利于钙吸收。
5
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 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 参与血凝过程; 其他。
6
在婴幼儿表现为佝偻病(rickets); 青春发育期:关节、足跟痛; 在成人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孕产妇则以骨质软化为主; 老年人表现为骨质疏松。
7
肾结石; 奶碱综合征; 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就我国居民钙摄入量普遍偏低,仅达推荐 摄入量的50%左右。因此钙缺乏症是较常 见的营养性疾病。
10
婴儿时期因需要量大,吸收率可高达60%, 儿童约为40%; 年轻成人保持在25%上下,成年人仅为20 %左右; 钙吸收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11
奶和奶制品应是钙的重要来源,因为奶中 含钙量丰富吸收率也高; 豆类、硬果类,可连骨吃的小鱼小虾; 一些绿色蔬菜类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硬水中含有相当量的钙,也不失为一种钙 的来源。
14
镁缺乏可致血清钙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 亢进; 低镁血症患者可有房室性早搏、房颤以及 室速与室颤,半数有血压升高; 镁对骨矿物质的内稳态有重要作用,镁缺 乏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危险因 素; 少数研究表明镁耗竭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
15
在正常情况下,肠、肾及甲状旁腺等能调 解镁代谢,一般不易发生镁中毒; 用镁盐抗酸、导泻、利胆、抗惊厥或治疗 高血压脑病,亦不至于发生镁中毒; 只有在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酮症的早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粘液水肿、骨髓瘤、 草酸中毒、肺部疾患及关节炎等发生血镁 升高时方可见镁中毒。
2
构成机体组织;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构成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细胞膜的通透 性。
3
4
体内最多的矿物元素,占体重的2%,成人 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其中约99%集中 在骨骼和牙齿,存在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 0.1%的钙存在于细胞外液。以游离或结合 形式存在,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全身软组织含钙量总共占0.6%~0.9%。
41
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参与血液CO2运输; 其他: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激活唾 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 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 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42
由于氯来源广泛,特别是食盐,摄入量往往大 于正常需要水平。因此,由饮食引起的氯缺乏 很少见。但不合理配方膳食(含氯量1~2mmol /L)的应用、患先天性腹泻(再吸收障碍)的婴 儿,可致氯缺乏。 大量出汗、腹泻、呕吐、或肾病肾功能改变、 或使用利尿剂等引起的氯的大量丢失,均可造 成氯的缺乏。 氯的缺乏常伴有钠缺乏,此时,造成低氯性代 谢性碱中毒,常可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 能受损,且可影响生长发育。
37
人体钠的主要来源为食物。 钠在小肠上段、空肠、回肠均能被吸收, 粪便中含钠量很少。 被吸收的钠,部分通过血液输送到胃液、 肠液、胆汁以及汗液中。每日从粪便中排 出的钠不足10mg。
38
在正常情况下,钠主要从肾脏排出,如果出汗 不多,也无腹泻,98%以上摄入的钠自尿中排 出,排出量约在2300~3220mg。 钠与钙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过程发生竞争,故 钠摄入量高时,会相应减少钙的重吸收,增加 尿钙排泄。故高钠膳食对骨丢失有很大影响。 钠还从汗中排出,不同个体汗中钠的浓度变化 较大,平均含钠盐(NaCl)2.5g/L,最高可达 3.7g/L。在热环境下,中等强度劳动4小时, 可使人体丢失钠盐7~12g。
18
镁虽然普遍存在于食物,但食物中的镁含 量差别甚大。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螯合 物,所以绿叶蔬菜是富含镁的; 食物中诸如糙粮、坚果也含有丰富的镁, 而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的镁含量属 中等; 除了食物之外,从饮水中也可以获得少量 镁,但饮水中镁的含量差异很大,如硬水 中含有较高的镁盐,软水中含量相对较低, 因此水中镁的摄入量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