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
★ 应试教育与应试科研的负面影响 抹杀个性 ; 抹杀创新
30
● 人才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一头缺乏帅才、将才 一头缺乏有本事的基层骨干 多的是徒有学历、职称、头衔的平庸之辈
硕士、博士满天飞,求职困难 熟练技工无人后继,高薪难求 就像部队里没有出色的将帅和战斗员, 只有一堆没有真本事的学生官,如何打仗! 特殊人才,‚少如冀北之驹‛ 一般人员,‚多如辽东之豕‛ —— 人头富裕,人才紧缺
●学校培养学生惟恐通不过考试 社会用人关心能否胜任岗位工作 ●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时有脱节 学生求职不易 社会求才困难
25
●同一班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大不一样 成功者很多必要的能力,现代教育提供不了 捕捉机遇能力 自我定位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扬长避短能力 各种表达能力 人际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从个人来说,能文理交融最好,如做不到, 因势利导,自我定位,‚天生我才必有用‛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老年的差别在中年
中年的差别在业余 业余的差别在人文 人文的差别在中小学
34
●中小学时期
人文教育入门,打基础,培养兴趣 应该文理并重,过早分科不利,过于求全不必 应该文理都学,但不必要求文理兼优
●大学时期主要是专业教育
硕士、博士阶段更是在专业上深入,或文或理
●博士结束,独立工作后
从小打了人文基础的人能保持对人文科学的 关心和爱好,在业余主动阅览,欣赏人文知识, 加强人文修养,提高人文品位
● 学术与政治关系倒臵,违背民主决策程 ● 现在党中央: “政治宣传有纪律,学术探讨无禁区‛
政治行为:保持一致;服从组织 学术行为:勇于质疑;挑战权威
10
●和谐有序的社会应该文理交融,多元并举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和理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融合的,
因为两者都是科学,又都是以人为本
●社会层面的融合主要指确保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亚里士多德 阿几米德 哥白尼 达芬奇
张衡 沈括 苏东坡 徐光启
诺贝尔:电化、化工、炸药、机械、生、医、文学 科学家→ 发明家 →企业家→ 慈善家 诺贝尔 诺贝尔奖 诺奖情结
4
精通一门,兼通它门;本业为主,旁及其它
● 社会敬重博学多才的人 ● 大学问家社会地位较高,衣食无虞,潜心钻研 ● 教育制度有保证
★ 呼唤科技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20
三、个人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社会的共性要求与多元取向 ● 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多元发展
21
社会的共性要求与多元取向
社会的共性要求
要求公民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
社会保证公民人文精神的综合措施 理论的说服 文化的熏陶 道德的约束 教育的影响 艺术的渗透 法律的制裁
9
●19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解放,中国人民 站了起来,意气风发,百废待兴,形势大好
可惜,50年代后期起错误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方位 犯了20多年‚ ‘左’ 倾空想共产主义‛ 错误 — 吴江 ● ‚文化大革命‛— 使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更严重的是道德、法制、国家体制、人文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8
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小科学时代→大科学时代
(社会化→国家化→全球化)
●中国近代历史对科技与文化的认识过程
鸦片战争前:天朝大国,无所不有— 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后:科技和武器落后—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制度落后— 戊戌政变、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文化落后—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梁启超:‚一种文化滋养一种制度,反过来, 制度又促进文化‛
7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语言少了
同学科之间共同语言也少了,都成了‚社会分工的奴隶‛ 社会知识总量越来越多,个人知识面越来越窄
● 科技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生的苦乐和人心的善恶
— 现代社会贫富差别、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甚至出现了核威胁和多种高技术恐怖事件 — “科学的负面效应‛ → ‚反科学主义‛。我不同意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青少年迷恋网络,歹徒持刀杀人 原子弹威胁全球,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努力
27
● 有人喜欢文,有人喜欢理
在保证公民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 应允许个人选择。不必,也无法强求一致
●特殊才能的人,如文学、艺术、体育等
毛泽东作文优秀,考数学主动交白卷 柏杨,韩寒。甘露、姜太公。李贺、曹禺 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李时珍
天才早达,大器晚成
松柏常青,繁花一时 蝴蝶朝生暮死、乌龟千年常在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 好花不常开 ‛。昙花一现,铁树千年开花
‚多面手‛,‚八面玲珑‛ ;‚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 天‛
大千世界中自然有适合我的位臵!
26
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多元发展
●人和人不一样 脸不一样,指纹不一样, DNA排序不一样, 人的脑,当然更不一样。
●人脑功能产生的人的认知、思维、行为当然 就大大地不一样 ●承认个性差别,允许个性发展, 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利
如孔子教“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十六七世纪前,中西方教育基本上都是文理 并重,甚至文科还更重些,通识教育有保证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干扰和社会诱惑
5
●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干扰
批武训、批俞平伯、批胡风、批马寅初、批右派、拔白旗、 批修正主义分子、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反动学术权威、 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3
法制建设的缺陷
●领导人的‚无法无天‛,公仆们的‚知法犯法‛
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我国建设现代法制国家,要理顺各种关系:
法和党,法和权,法和警,法和军,法和钱 群众中的‚法盲‛,法律中的‚盲区‛
●加强‚公民意识‛,克服‚子民心态‛
《公民》课(?)
24
社会的多元取向
●社会上2000多个行业,人才需要非常个性化 学校批量培养学生,无法做到个性教育
32
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文能理,
但有没有这两方面的学养,不仅影响着他们 事业上的成就,更影响着他们能否拥有一个 丰富多彩的人生。 专家和专家是不一样的 过去,文学艺术常把知识分子脸谱化
33
● 不同专家到老年,退休后,差别就更大了 ● 专家型的,失落反差,诉不完的寂莫空虚
杂家型的,兴趣广泛,享不完的多彩人生
文理交融
秦伯益
多元并举
(军事医学科学院)
1
讨
论
一、社会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二、学科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三、个人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2
一、社会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文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 文理分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
● 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3
文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古代,知识积累有限,原本没有文科理科的区别 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都是知识 有学问的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大学问家可以在多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15
近代生物医学给人文社会科学 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学科
● 新的伦理问题 移植器官来源、 人工受精、 脑死亡、安乐死、克隆人、 基因资源、 医疗纠纷、人工流产、胎儿性别选择 这些,医学技术都可以解决,能否实施,决定伦理
● 新的学科诞生 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环境学、 医学信息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医学哲学
28
●文理交融的程度也不会一样, 应多元并举
纯文、文主理辅、文理兼通、理主文辅、纯理
●文科中,长于政治的未必长于经济
长于经济的未必长于文学
●理科中,理、工、农、医,互不串行 ●医科中,内、外、妇、儿,各不相同
甚至擅长看眼底病的医生不一定会看眼皮病
29
在同一科技工程群体中,需要 不同人才 ● 管理人才 ● 学科带头人 ● 专业人才 ● 能工巧匠 ● 后勤保障人才 生旦净末配合,才能唱好一台戏 各色人等齐全,才能完成一件事
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改变了上层建筑
●郭传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
“是科学改变了世界‛ 促进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利于 社会发展过程的理性化
13
科学技术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 更健康、更丰富
● 科学技术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学科
35
●缺乏人文背景的,越钻越深 — 专家型学者 专家:在很小很小的问题上知道得很多很多 ●有人文背景的,博大精深 — 杂家型,大师级人才 杂家:既在很小很小的问题上知道得很多很多, 又在很多很多学科上得其要领,触类旁通 大师:宏观战略眼光,影响国家决策和科技走向 第一流人格、第一流学识、第一流思维、 第一流胆略、第一流文采
31
●个人成长中最好既有自然科学的专业深度, 又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当学养
●宏观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提升 陶冶性情、丰富生活、领悟人生 ●很多科学家把科学与人文都融入自己的人生
华罗庚、张香桐工于诗词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防空洞里相对吟唱 李政道对科学与艺术的感悟很深 潘家铮、王佐淀、杨叔子、王梓坤的文学修养, 程天民、吴良镛的书画艺术水平都非一般
这些新学科,推动着医学文明的进步
16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导航作用 奠基作用 决定作用
—— 导航作用
●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用对用错全在拿剑的人 ★ 人的意志、意向、意愿、意图决定于人文取向 ★ 科学的负面影响是因人文精神的欠缺 要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联姻合作才能解决
17
—— 奠基作用
发扬积极的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的人。再由 这样的人去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创新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1
二、学科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