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概论
筋伤
因外来暴力、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 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 软组织损伤。
内伤
思考:何为“内”? 指暴力引起的人体气血、经络、脏腑损伤 或功能紊乱的一类病证。 又称内损、损伤内证。 比较:伤科“内伤”与中内“内伤”。
联系
一般来说,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 骨病,但是骨折、脱位或骨病往往都伴有 不同程度的筋伤,有时骨折愈合或脱位整 复后往往遗留有筋的损伤。 总结:筋伤未必骨伤,而伤骨必定伤筋。 人体外部的损伤,也常常引起人体气血、 经络、脏腑功能损害而致内伤病变。
总结
中医筋伤内伤学是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 学的合称,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筋的损伤及气血、经 络、脏腑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 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课程。
二、中医筋伤内伤学发展简史
复习:“金元四大家”都有谁?
(一)萌芽时期(战国以前)
原始疗法的出现: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 衍、生产劳动着。据史料考证,先民在劳动、生 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 斗中,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为了医治损伤, 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求减轻疼 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 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 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二)奠基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概念—筋、筋膜、筋经、宗筋、肌肉等。 理论—肝主筋,肾主骨。 气伤痛,形伤肿。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 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三)形成时期(两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 骨折、脱臼的诊断,并论述了筋伤的治疗方法及预 后。 唐·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骨伤科专著。认为内伤的关键是瘀血,总结了内 伤七步治疗法;对筋伤的治疗采用“小红丸”、 “大红丸”、“黑丸子”、“黄药末”等方药,并 采用外洗、外敷的药物疗法及“动静结合”的原则。 总结:活血—当归、赤芍;壮骨—骨碎补、牛膝、 何首乌;止痛—川乌、细辛;退肿—赤小豆。
三、填空题(答案)
1.关节囊 椎间盘 周围神经 血管 2.肢体 气血 营卫 脏腑 3.摸 接 端 提 推 拿 按 摩 4.筋 骨 痛 肿 5.血 气 肉 骨 筋 6.活血化瘀 养血舒筋 培补肝肾 7.筋 气血 脏腑 经络
四、简答题
1.简述人体外部损伤与筋伤及内伤的关系。 2.简要概述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发展史。
(四)发展时期(宋金元时代)
李杲指出内伤的病机主要是“恶血必归于 肝,不论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奠定了筋伤、内 伤内外用药的基本原则—三期辨证。 将伤后三期用药总结为初期活血化瘀,中 期养血舒筋,后期培补肝肾等。
(五)全盛时期(明清两代)
薛己《正体类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内伤学 专著。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 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 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 清· 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正 骨八法”。 清· 王清任运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通 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治疗筋伤 及内伤。
中医筋伤内伤学
第一章 概论
一、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含义广泛,广义地讲,四肢、 头、颈、项、胸、腰、背部除骨骼以外的 软组织皆可称为“筋”。综合历代中医文 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所谓 “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筋膜、 肌肉、肌腱、腱鞘、关节囊、韧带、关节 软骨、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狭义之“筋”专指肌腱、筋膜、韧带。
三、填空题
1.筋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皮肤、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 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织。 2.肢体损于外,则______伤于内、______有所不贯,______由之 不和。 3.清· 吴谦《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八法。 4.肝主______;肾主______;气伤______;形伤______。 5.五劳所伤,久视伤______;久卧伤______;久坐伤______;久 立伤______;久行伤______。 6.元代·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将伤后三期用药总结为初期______, 中期______,后期______。 7.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的______的损伤及______、 ______、_____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课程。
二、名词解释(答案)
1.筋伤又称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 因导致人体皮肤、皮下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关节囊、 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损害。 2.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由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学的合称, 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筋的 损伤及气血、经络、脏腑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预 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课程。 3.内伤又称内损、损伤内证,是由于暴力引起损伤导致 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者。 4.五劳所伤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 伤骨、久行伤筋。 5.正骨八法即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八种 治疗手法。
一、选择题 (答案)
【A1型题】 1.E 2.C 3.C 4.A 5.C 6.B 7.D 8.D 9.C 10.E 【B型题】 1.B 2.A 3.C 【X型题】 1.ABE 2.ABCD 3.ABCD 4.ABCE 5.ABCD
二、名词解释
1.筋伤 2.中医筋伤内伤学 3.内伤 4.五劳所伤 5.正骨八法
四、简答题(答案)
1.一般来说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骨病, 但是骨折脱位或内伤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有时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往往留有筋的损伤。 对于人体外部的损伤,也常常引起人体气血、经 络、脏腑功能损害而致内伤病变。 2.中医筋伤内伤学发展史可概括为七个阶段,第 一阶段:萌芽时期(战国以前),第二阶段:奠 基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第三阶段:形成时 期(两晋至隋唐时期),第四阶段:发展时期 (宋金元时期),第五阶段:全盛时期(明清两 代),第六阶段:危机时期(晚清至民国时期), 第七阶段:全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 在)。
一、选择题
【B型题】 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B.《医宗金鉴》 C.《正体类要》 D.《黄帝内经》 E.《太平圣惠方》 F.《医林改错》 1.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 拿、按、摩的专著 2.唐· 蔺道人写的专著是 3.明· 薛己指出了外伤与内伤的辨证关系, 其专著是
一、选择题
【X型题】 1.内伤又称内损、损伤内证,是由暴力引起的功能紊乱。 A.人体内部气血 B.经络 C.人体皮肤 D.骨骼 E.脏腑 2.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筋伤及内伤,其代 表方有 A.血府逐瘀汤 B.通窍活血汤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通经活血汤 3.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伤后三期用药为 A.初期活血化瘀法 B.中期养血舒筋法 C.后期温通经络法 D.后期培补肝肾法 E.初期攻舒筋活血 4.以下属于筋的范畴是 A.韧带 B.腱鞘 C.软骨 D.骨骼 E.周围神经 5.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研究下列何种损伤疾患的科学 A.筋 B.气血 C.脏腑 D.经络 E.骨骼
(六)危机时期(晚清至民国时期)
师授家传。
(七)全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现在)
中西医结合。
三、学习要求与方法
略
四、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学专著 A.《黄帝内经》 B.《正体类要》 C.《世医得效方》 D.《诸病源候论》 E.《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中医筋伤学发展的全盛时期 A.隋唐 B.唐宋 C.明清 D.战国前 E.秦汉 3.“肢体损伤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见于 A.《金匮要略》 B.《诸病源候论》 C.《正体类要》 D.《黄帝内经》 E.《难经》 4.下列何书为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A.《黄帝内经》 B.《医宗金鉴》 C.《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D.《太平圣惠方》 E.《正体类要》 5.哪位医家提出了伤后三期用药原则 A.唐· 蔺道人 B.唐· 孙思邈 C.元· 危亦林 D.明· 薛己 E.清· 吴谦 6.提出正骨八法的医家 A.元· 危亦林 B.清· 吴谦 C.明· 薛己 D.晋· 葛洪 E.唐· 蔺道人 7.不属于筋的范畴 A.人体皮肤 B.韧带 C.椎间盘 D.骨骼 E.肌腱 8.善于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筋伤及内伤的医家 A.汉· 张仲景 B.晋· 葛洪 C.唐· 孙思邈 D.清· 王清任 E.清· 吴谦 9.金元四大家李杲认为:恶血必归于何脏 A.肺 B.脾 C.肝 D.肾 E.心 10.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作者 A.华佗 B.张仲景 C.薛已 D.吴谦 E.蔺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