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ppt课件
致一过性意识丧失,发作时多伴有肌张力 降低。
7
四、流行病学
• 晕厥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的人群。
发生率随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的不 同而变化很大。
8
• 晕厥病例占全部住院病例的1-6%,占急诊
病人的3%,女性发病率约3.5%,男性发病 率为3.0%。患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 加。
9
五、晕厥预后
16
心肌性心源性晕厥
• 原发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扩
张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 性右室心肌病 • 特发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 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淀粉样心肌病, 克山病 • 心肌炎: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17
(二)非心源性晕厥
• 1.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 2.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 3.颈动脉窦综合征 • 4.体位性晕厥 • 5.其他
14
心电性(心律失常)
•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2房室阻滞:I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 尤其是由II度转化 为III度 (Adams- Strokes综合征)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 常,预激综合征 4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 5长QT综合征:先 天性和获得性 • 6起搏器功能障碍、 起搏器诱发心律失 常、起搏器综合征
晕
厥(syncope)
1
一、晕厥定义
• 晕厥是指一过性广泛大脑灌注不足或缺氧
而发生的短暂性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 因肌力消失而倒地,突然发生,自主恢复。
2
二、晕厥鉴别
• 眩晕:有对周围事物旋转感而无意识丧失;
眩晕患者常伴有眼球震颤
3晕厥Biblioteka 别• 癔症(hysterism):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
心理特点是精神敏感,易接受暗示,行为 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常由 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发晕厥,发作时 常富有戏剧性。
13
(一)心源性晕厥临床特点
• 常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史; • 可在任何体位发作,可无任何前驱症状;
可短时间内发作多次。 • 紫绀、呼吸困难,抽搐、大小便失禁; • 发作时血压明显降低或为零; • 神志恢复后可无任何不适 • 随心搏停止时间的延长,肤色由灰白变为 紫绀,可出现深大呼吸,瞳孔固定,大小 便失禁,双侧锥体束征阳性。
• 心脏源性晕厥占20%,但心脏晕厥如果没
有及时治疗预后不良,五年的死亡率50%, 一年死亡率30%,非心脏原因性晕厥一年 死亡率0-12%。
10
六、晕厥的分级
• 晕厥可根据意识丧失的时间和深度进行分级: • 1 、晕厥样感觉(lipothymia):短暂的意识模糊
•
状态,可伴有全身乏力、出冷汗、头晕、面色苍 白、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与站立不稳。 2、真性晕厥:常由晕厥样感觉发展而来,意识丧 失数秒到数分钟。 3、惊厥样晕厥:意识丧失时间较长,且伴随短暂 而轻度肢体、躯干、面部肌肉阵挛或抽动,但无 全身痉挛性惊厥,可有尿失禁。
11
•
七、晕厥的病因分类
• 晕厥已知的病因可以区分为心源性和非心
源性晕厥(包括血管舒缩障碍、血管迷走 神经性和血液成分异常等)。
12
(一)心源性晕厥
(CARDIAC SYNCOPE)
• 心源性晕厥患者1年死亡率(18-33%)要
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晕厥患者(0-12%)或 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6%)。引起心源性 晕厥的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心脏泵血功 能机械性障碍和心肌本身病变三类。
23
颈动脉窦综合征
• 是一组自发地突发性头昏、乏力、耳鸣以
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可达10%, 尤其在50岁以后多发,而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增高。男女之比为2∶1。
24
颈动脉窦综合征晕厥临床特点
•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者; • 晕厥发作与颈部受压或颈部突然转动有关; • 按压颈动脉窦可诱发晕厥发作。发作时心率慢、
4
晕厥鉴别
• 癫痫失神小发作:儿童期起病,突发突止,
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凝视,意识障碍,伴眼 睑和面部的轻度痉挛性运动,极少跌倒。
5
晕厥鉴别
• 癫痫大发作:通常有四肢抽搐、发绀、头
吐白沫、咬舌、尿失禁,抽搐时间持续1-2 分钟。而晕厥则无这种表现,且历时极短。
6
三、晕厥的机制
• 晕厥的机制是由于短暂的大脑低灌注,导
• 7Brugada综合征:右 束支阻滞型伴V1-V3 导联ST抬高
• •
15
机械性(梗阻性)心源性晕厥
• 1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狭
• • • • • •
窄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肺栓塞 4夹层动脉瘤 5心肌梗塞 6二尖瓣狭窄 7左房粘液瘤 • 8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狭 窄 • 9心脏压塞 • 10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 11心绞痛 • 12肺动脉高压 • 13法洛四联症与艾森曼 格综合症
19
直立性低血压临床特点
• 发生于直立位,特别是由蹲位、坐位或卧
位转为立位时; • 无明显诱因; • 多无前驱症状; • 发作时血压明显降低而心率无变化; • 特发性直立晕厥多见于中老年人,系植物 神经功能障碍所致,尚有阳萎、无汗、膀 胱直肠功能障碍。
20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 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
18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又称为Shy-Drager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 是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主的广泛变性疾病, 是指直立位时血压过度下降引起晕厥。 (典型者血压下降>20/10mmHg)。见于 15%~20%的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 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
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 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 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 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21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22
2.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 多见于年轻人,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和情绪
紧张、疼痛、恐惧、疲劳、站立过久、饥 饿、目睹出血、各种穿刺和小手术、天气 闷热、空气污浊等;常有短暂的前驱症状 如恶心、苍白、冷汗等,继而意识丧失、 跌倒;一般性发生于立位,少数发生于坐 位。 • 发作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 恢复快,无后遗症。
• •
血压低,但无恶心、苍白等前驱症状; 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更为多见,老年人冠心病、高 血压者可达30%。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来防治颈 动脉窦综合征伴发的晕厥; 病人颈脉窦周围有致其反射过敏病变,如颈部淋 巴结肿大、肿瘤或甲状腺手术瘢痕组织压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