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全国卷39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政治全国卷39题解题方法指导
2017年5月15日
一、近五年全国卷Ⅰ39题命题情况(设问)
1.2012: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10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2013: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 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⑵《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 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 原则?(4分) 3.2014.(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 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 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四、39题解题方法
1、解题关键
①从材料中的主客体出发,用考点内涵阐
释或演绎材料。【演绎法】
②把握住材料中心思想。
③文化题答案要从宏观构思、微观切入,
哲学题答案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2、解题思路
1、审设问
① 材料限定 ② 知识限定 ③主体限定 ④问题限定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审
⑤分值限定
① 抓中心 ② 分层次 ③ 找关键
三、39题答案特点 1、答案组织强调逻辑性。答案的组织强调从 ‚答教材知识‛到‚用教材知识答‛转变,要遵 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 2、答案强调知识性、具体性和完整性。文化和 哲学考核更强调知识的整体架构和细节表述。 3、答案组织注重实际应用。根据新课标的考查 能力要求,答案注重理论观点的实际应用。 4、答案强调针对性。背景材料本身提供的有用 信息有明显的指向性,答案的组织具有鲜明的材 料针对性。 5、答案重视考查思维方法。答题往往要运用发 散思维。
第二步:审材料
① 抓中心: 概括中心思想,最佳原理
② 分层次:
概括对应的观点和知识 ③ 找关键: 概括对应的观点和知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广州一模39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拥有 4000余年的历史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追求,至今依然是中国 老百姓情感上最浓烈、最有仪式感的节日。围绕亲人团圆、辞旧迎新、祭祀 祈福、娱乐休闲等主题,各地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春节习俗,例如拜年、贴春 联、放爆竹、发红包、吃饺子、放天灯、舞狮舞龙、逛花市、逛庙会等。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 微信拜年、抢电子红包等新年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原因被 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也有人认为, 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2016年12月,我国启动了以大国、 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的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2017年初发布《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开展‚我们的 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 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春节 文化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春节文化走出去的重 大意义。(10分) (3)请从我国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就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各提一条 建议(除传统节日文化走出去之外)。(4分)
4、设问方式:多为原因(依据、理由)类、 意义类,有时有评析类、措施类。 5、设问特点:有一定开放性,多考查某某 对某某的影响或作用或找其原因依据。 6、第三小问:送分题目,答案开放多元。 可理解为用关键词或其近义词造句,不限 定模块,尽量在文化和哲学模块,也可在 时政里。 7.分值分配:一般哲学12分,文化10分。 有时反过来。第三小问固定4分。
二、39题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材料为长效热点,以历史文 化类材料为背景,具有厚重感和思辩性。 如:12年中医药文化,13年汉语词典, 14年教育与创新,15年乡愁与传统文化, 16年民族英雄与民族精神。17年? 2、考查知识范围:突出主干知识,文化模 块考查 知识跨度大,能力整合强。哲学模 块切入点小,要求把握每个考点的具体内 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试题立意:更加注重能力性,突出考查 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2015: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
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 说明。(12分) ⑵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 条建议。(4分) 5.2016:(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 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 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 10~30个字) (4分)
★分值的限定
如:
39.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 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春节文化 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分析我国推动春节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 义。(10分) (3)请从我国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 就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各提一条建 议(除传统节日文化走出去之外)。(4 分)
2、审材料
二、写
是什么?概括材料,得出结论 为什么?原因、意义 怎么办?注意从主体角度回答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的构成要素 · 材料限定 · 知识限定 · 主体限定 · 问题限定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评析类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 识并结合材料,分析 不同学者从《记住乡 愁》中获得不同感受 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