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张旭静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认知治疗
完形心理治疗
第 1 节 心理动力学治疗
一、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 (二)分析心理学 (三)个体心理学 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要素 (一)治疗设置 (二)治疗技术 (三)治疗过程 三、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
人格结构说
适应作用
道德原则
超我
自 我
现实原则
意识
稽查作用
前意识
动力作用
本 我
(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快乐原则
潜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弗洛
伊德将人的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在 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每一阶段的性活 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日后发生心理疾病的 根源。
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来源之一。
4. 潜伏期(6~12岁左右)潜伏期阶段
儿童性欲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 生殖器期(13~18岁左右)青春期阶段
儿童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沿着早期
发展的途径进行。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
动力学心理治疗个流派
(一)精神分析
1.经典精神分析 2.自我心理学 3.客体关系学派 4.自体心理学

(二)分析心理学 (三)个体心理治疗
精 神 分 析 发 展 详 树
荣格
(一)精神分析
1.经典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1939),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 学派创始人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 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这种机制叫隔离。 如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 悲哀。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 痛苦。 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 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 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 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 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 主动遗忘和抑制。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 御机制。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 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 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 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近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 恐惧。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 例如有人遇到紧急 情况只会哭泣,上幼儿园的孩子突然又开始尿床。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 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 机制。 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 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 这种作用。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 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 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 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 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 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臵换——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 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 如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 幻想——通过想象来满足欲望。 如幻想自己很有能力。
1899 1901 1905 1913 1914 1920 1923 1927 1929 1939 1940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潜意识理论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 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 和潜意识(unconscious)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 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1.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出生于(Frei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是 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 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 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 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曾在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生理实验室 工作。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维也纳总医院工作,先任外 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1883年5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 医师。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 病理学讲师。
潜意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
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 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潜意识理论
意识(conscious)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 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 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 意 识(conscious)。 潜意识(unconscious)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 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 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 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 潜意识 (un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是指虽 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 部分经验。
冰山理论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id,伊底)
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无意识的、原始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只寻求 个体欲望的直接满足。 能量源泉。 快乐原则 本能:人类行为的内驱力 生本能(life instinct):自我本能、性本能(其能量为 力比 多Libido)——利于个体生存及享乐的行为。 死本能(death instinct) :死亡、攻击、破坏、毁灭的本能— —富有破坏性的行为。
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
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2. 肛门期(2~3岁左右)肛欲阶段
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主要为肌肉紧张的控
3. 阳具崇拜期(4~5岁左右)性器欲阶段
此时儿童能分辨两性并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
1.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当时倍受冷遇。该书现在被许多人 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 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 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 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 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维也纳精 神分析学会,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成立。 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1933年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1938年到了英国。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 在某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 的发展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的发展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
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口唇期(0~1岁左右)口欲阶段


自我(ego)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调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监督的自我,代表个体的道德理想,抑制本我中 不符合理想或良心的冲动,促使个体追求完美。自我理想和良心。 道德原则(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出于无意识水平的,超我和自我则可 能在三个意识层面都存在。




1939年83岁去世。
1.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
中文名 外文名 出版年份 1895 《歇斯底里症研究》, 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 与约瑟夫〃布鲁尔(Josef Breuer)合著 《梦的解析》 《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 《性学三论》 《图腾与禁忌》 《论自恋》 《超越快乐原则》 《自我与本我》 《幻象之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摩西与一神论》 《精神分析概要》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 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 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 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 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