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插花艺术—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插花艺术—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我国切花消费、生产网络已基本形成,鲜切花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称为“朝阳产业”。

鲜切花与其他商品不同,不耐贮输。

切花采后仍进行着生命活动,但其营养源和水源被切断,在外界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等影响以及其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影响下,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衰老和凋谢。

如何延长其寿命和观赏期,保持尽可能长时间的新鲜度是整个鲜切花产业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切花保险鲜切花发展
正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作为一种奢侈品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鲜花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礼物相互馈赠。

鲜切花是花卉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花卉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即切花开花与衰老机理研究、保鲜剂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切花贮运保鲜技术的开发。

本文也着重从这三方面入手综述当前鲜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鲜切花衰老生理研究
切花从采切后,生理活动虽然发生变化,但是仍在进行,生命活动仍在继续。

对切花采后生理的研究是保鲜技术的一个理论基础。

完整的花卉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是连续进行的,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即根系吸水与叶面蒸腾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鲜花切离母体后,水分的供应和吸收出现障碍,导致体内
水分不足。

花瓣衰老后期最典型的现象是由于水分丧失所导致的鲜重下降、干枯和皱缩。

切花吸水量的减少是由多因子引起的,如微生物阻塞茎维管束,并分泌一些未知的有毒物质,受伤细胞壁分解产物以及气泡堵塞。

引起堵塞的具体原因有:茎干基部创伤反应引起的堵塞;切面分泌乳汁或其他物质造成堵塞;采切时空气进入导管形成气栓;胶质软糖在木质部中沉积造成的堵塞;侵填体造成的堵塞;由于切口基部细菌或大颗粒物质堵塞引起茎内大量导管空腔化。

切花运输过程中,花材直接装入纸箱内进行干式运输,更容易常遭到不同程度的水分损失。

鲜切花细胞只有保持一定的膨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保持鲜艳外观。

一旦失水达鲜重的5%,花瓣膨压丧失,表现萎蔫。

故切花采收后,采取适当措施使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鲜切花离体后水分胁迫对其衰老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切花瓶插寿命取决于花枝吸水和失水间的平衡关系。

此外,细菌、真菌、酵母菌等的繁殖会造成木质部阻塞,使传导能力逐渐降低,而持续蒸腾作用引起的叶片水势下降将进一步激化。

二、切花保鲜技术
1.物理保鲜技术
一种是主要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以降低呼吸消耗和乙烯的生成量,防止蒸腾失水,达到延长保鲜的目的。

功能型保鲜膜主要包括吸附乙烯气体的薄膜、防白雾及结露薄膜、简易效果薄膜、抗菌性薄膜。

第二种是气调法。

环境中CO2的浓度变化,对切花呼吸作用有直
接的影响。

气调主要是控制调节空气中的气体成分,降低O2浓度,增加CO2或N2浓度,目的是通过降低O2浓度提高CO2浓度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切花呼吸强度,从而减缓组织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乙烯产生,使代谢减慢,延缓衰老,更好的维持切花质量。

第三种是冷藏法。

温度对切花的影响表现在对呼吸、蒸腾、衰老等多种生理作用上。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消耗增加,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影响了切花采后的寿命。

较低的温度则可以降低呼吸代谢的强度,延缓乙烯的产生,延长切花寿命甚至还减少微生物的侵害。

第四种是辐射处理法。

主要是辐射处理和电磁处理。

用一定的辐射剂量处理切花,可改变其生理活性,抑制呼吸作用和内源乙烯产生及过氧化物酶等活性而延缓衰老、杀灭虫害和寄生虫,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并由此而引起的腐烂,从而延长贮藏寿命。

经10戈瑞辐射的月季切花,瓶插15小时后保鲜率仍达75%。

电磁处理是利用空气电离法产生空气负离子,既能杀菌又能保持切花新鲜度。

第五种是保水剂。

保水剂又称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树脂制成的一种超强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162],能明显抑制鲜切花的蒸腾作用。

采用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处理月季切花后,对月季切花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保水剂能增加月季切花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同时能降低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对月季切花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2.化学保鲜技术
第一种是糖。

糖是保鲜剂的基本成分, 糖对切花有多种效应,它能提供呼吸基质,它可减少切花体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降低幅度, 增加呼吸速率,保护线粒体结构,推迟蛋白质水解,维持生物膜的完整性,从而延长切花瓶插寿命,提高开花质量。

第二种是杀菌剂。

水中细菌越多,切花对水分吸收的影响越大。

细菌的繁殖受溶液PH值影响。

微生物在pH6.5的环境中繁殖最快,而低pH值可以抑制其生长,改善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

当水中的pH≤4时,可以抑制细菌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减轻对导管的堵塞,起到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

第三种是羟基喹啉。

绝大多数保鲜剂中含有杀菌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菌类的产生和繁殖,以免阻塞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羟基喹啉是一种广谱型抗菌剂,其杀菌作用在于能沉淀Cu、Mn、Fe、Zn等微量元素,使微生物不能利用它们来形成其必需的维生素,从而减轻微生物对花茎维管束堵塞,利于保持水分平衡,对真菌和细菌都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第四种是青霉素。

青霉素何以可以抑制叶片对叶绿素降解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有研究发现青霉素能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糖能为切花保鲜提供能源物质,从而延缓切花的衰老。

第五种是水杨酸。

试验表明,水杨酸能降低花瓣丙二醛含量;减少游离脯氨酸的积累,缓解切花在瓶插期间的水分胁迫,延缓衰老。

第六种是无机盐、试验表明K+、NiSO4、CoCl2、AgNO3、KH2PO4、Ca(NO3)2、MnSO4等无机盐能增加溶液的渗透势和花瓣细胞的膨压,
有利于花枝水分平衡的保持,从而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第七种是乙烯抑制剂和拮抗剂。

采用抑制乙烯生成的保鲜剂对一些切花保鲜效果差,相反,通过促进内源乙烯释放途径,可以延缓切花的衰花。

总之,切花品质对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极为重要。

虽然我国近20年来在切花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还必须花大力气系统、深入、全面地开展切花衰老机理的研究,为切花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

今后应重点应在综合控制技术和化控药剂的研究、应用上,研究出一些高效、无毒、无害、价廉的保鲜剂种类,并在应用上做到使用浓度、处理时间和方法的优化组合;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切花贮运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对改善切花品质也十分迫切。

做好采前、采中、采后结合,推出更多更成熟的系统化控制技术投入商业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