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走进婉约派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走进婉约派
•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 《诗薮杂编》卷五言:“秦少游当时自以 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 称。”秦观词中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 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
• 秦观的《鹊桥仙》中有一句“金风玉露一 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金风 玉露”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也 是特指秋景,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 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 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 洁和超凡脱俗。“鹊桥”指能够连结男女 之间良缘的各种事物。
第一个创作慢词。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
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 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 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 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 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 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 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著有 《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 《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 柳永也是一位婉约派著名词人,从创作方 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 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写男女之间别 离场景的词。词中第一句“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说的是:秋后的 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其中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有着凄清伤感 之意。另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其 “杨柳”中的“柳”同“留”谐音,经常 暗喻离别,伤别情怀。其中的“残月”, 蕴涵情感的无奈。《蝶恋花》中有一句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其中“草色”象征的是一个愁字。“残照” 象征的是一种离情别恨的情感。“凭栏” 象征的是一种思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走进婉约派 第一课时
• 我们通过对婉约派中四位词人著名词作的 赏析,了解到了诗词中,惯用景物,事物 所表达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 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 情。
•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 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 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 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 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 爱国思想。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 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 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 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 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 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 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 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 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 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 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 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第一个专业词人,能谱曲填词。
• 李清照的《武陵春》,词中第一句写到,“风住 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说的是:风停了, 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而花儿已凋落殆尽。已近 黄昏,词人却懒得去梳妆。其中“花已尽”,象 征世事凋零,人生中的失落与挫折。《鹧鸪天》 中有一句,“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 霜。”其中,“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 征。《醉花阴》中一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其中“玉枕纱厨” 这个具有特征 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 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词中另一 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帘卷西 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黄花”, 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象征着 一种愁苦衰败之意,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 怀人的境界。
• 通过研究,使我们对于事物和景物的意象, 把握的更加准确,对于诗词情感的理解, 也更为深入,并且,也能将其运用到日后 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去,让我们收获颇
第二课时
蝶恋花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愁宗”。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 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 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 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 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 过前期,可谓“神品”。
• 李煜的《虞美人》有一句“一江春水向东 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 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其词牌“虞 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在 李煜的另一首词《相见桐深院 锁清秋。”其中“西楼”代表的是一种闺 怨之情。
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 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 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 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 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 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善于点染,把所写内容 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 又层次分明。抒情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 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 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 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 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 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 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 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 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 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叶梦 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足见其靡盛。
• 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如下常用意象: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猿猴:哀伤,凄厉。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红 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 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 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 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 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燕 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 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