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64
孤束核
舌前2/3味觉 泪腺、下颌下 腺、舌下腺
面肌
茎乳孔
60
面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颅外损伤累及躯体运动纤维, 表现为面肌瘫痪:患侧额纹消 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 偏向健侧,不能鼓腮和吹口哨, 角膜反射消失。 面神经管内受损,除了以上表 现,还有舌前部2/3味觉丧失, 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 障碍。
57
VI展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起自脑 桥展神经核,经行眶 上裂入眶,支配外直 肌
58
左侧展神经受损
展神经受损 可引起外直 肌瘫痪,产 生内斜视。
59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上泌涎核
孤束核
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
内耳门
经面神经管
一、按照位置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4
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按照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5
1、躯体神经系统
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 中枢部: 位于脑和脊髓 周围部: 称躯体神经
41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肌支:腓骨长、短肌 皮支:小腿前外侧下部、足背、 趾背皮肤
腓深 神经

腓深神经:

肌支: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皮支:第1、2趾背面相邻缘的皮 肤 腓浅 神经
42
腓总神经损伤
足不能背屈,不能 外翻,不能伸趾, “马蹄”内翻足, 感觉障碍在小腿前外 侧和足背明显
43
脑神经

30
桡神经损伤表现


运动障碍:前臂伸肌 瘫痪,不能伸腕、伸 指,“垂腕” 感觉障碍:1—2掌骨 间隙背面皮肤最为明 显
31
腋神经
发自后束 肌支:三角肌和小圆肌 皮支:肩部和臂外侧区 上部皮肤 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 瘫痪,上肢不能外展, 肩头失去圆隆状呈“方 形肩”。
腋神经
32
胸神经前支
28
尺神经损伤表现


运动障碍:屈腕力减 弱,拇指不能内收, 各指不能相互靠拢,4、 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而 指间关节屈曲, “爪 形手”;合并正中神 经损伤时,手掌由于 肌肉萎缩变得平坦, 类似“猿手” 感觉障碍:手内侧缘 明显
29
桡神经

发自后束
桡神经浅支:皮支,手背 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 近节背面的皮肤 桡神经深支:肌支,至前 臂背侧改名为骨间后神经, 支配前臂所有的伸肌
性质:运动性 走行及分布:躯体运动纤维发自中脑动眼神经核、内脏 运动纤维发自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脚间窝→眶 上裂→眶 纤维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 肌、下直肌和下斜肌 ②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瞳孔 括约肌及睫状肌 50
右侧动眼神经受损
上睑下垂,眼外 斜视,眼球不能 向内、上、下方 运动,瞳孔扩大, 瞳孔对光反射消 失
神经系统
1
概述

神经系统是由 脑、脊髓以及 与其相连的脑 神经和脊神经 组成。
2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调节和控制人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使机体协调统一。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不断 变化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人的大脑高度发达,能主动的认识客观 世界和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3
神经系统的区分
躯体运动纤维
神经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1对尾神经
15
内脏运动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前根和后根在椎间 孔合并成脊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 又分为前支和后支
16
脊神经的分支
后支细小,节段性分布于项、 背、腰、骶部肌和皮肤。
前支 粗大,主要分布于躯干 前外侧的肌、关节和皮肤等 处。多组成神经丛,即颈丛、 臂丛、腰丛、骶丛。
51
IV 滑车神经
性质:运动性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 走行及分布: 中脑对侧滑
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下 丘下方→绕大脑脚至腹侧 →眶上裂→ 眶(支配上斜 肌)
52
V三叉神经
性质:混合神经 纤维成分:含躯体感
觉和躯体运动两种纤 维 支配脸部肌的运动, 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 传送至大脑。

发自内侧束 肌支:支配前臂尺侧腕屈肌、指 深屈肌尺侧半和手肌内侧大部分 皮支: 手掌面尺侧1/3区和尺侧1个半 手指的皮肤; U 手背面:尺侧1/2区及尺侧2个 半手指的皮肤(第3、4指毗邻侧 只分布于近节) U
27
尺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肱动脉的始端搏动点 到肱骨内上髁后方,在 由此至豌豆骨外侧缘
36

闭孔神经

肌支:大腿内侧群肌 皮支:大腿内侧面皮 肤
37
骶丛



组成:L4前支一部分, L5前支, S1—5前支, Co前支 位置:骨盆腔内,骶骨 与梨状肌的前面 分支:坐骨神经、胫神 经、腓总神经
38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 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股后皮神经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 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除第1、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参与 臂丛、腰丛外,其余均呈节段性分 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肤。 胸神经皮支分布对应关系为: 第2对——胸骨角平面 第4对——乳头平面 第6对——剑突平面 第8对——肋弓平面 第10对——脐平面
33
胸神经前支
肋间神经 (T1~11前支各自对应 的肋间隙内) 肋下神经 (T12前支位于 第12肋的下方 )
锁骨上N
颈横N
19
颈丛的分支

肌支 膈神经

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沿前 斜角肌前面下行,在锁骨下动、 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 肺根、心包的两侧下行至膈。 1、混合性N 2、运动纤维:膈肌 3、感觉纤维:胸膜、心包、肝和 胆囊表面腹膜
20
臂丛

外侧束 后束



组成:C5 ~C8的前支、T1的 前支大部分 位置:经斜角肌间隙穿出, 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 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以锁骨为界,分为锁骨上部 和锁骨下部 锁骨下部在腋窝内围绕腋动 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 束
内侧束
21
臂丛的分支
外侧束
内侧束 后束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
22
肌皮神经


发自外侧束 支配肱二头肌、喙 肱肌和肱肌 皮支在肘关节稍上 方穿出深筋膜延续 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皮 肤
23
正中神经


发自内、外侧束 肌支:支配前臂屈肌(肱桡肌、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除外)、鱼际肌,1、2蚓状肌 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2/3区、 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及这3个半 手指背面末2节的皮肤
44
Ⅱ视 Ⅲ动眼 I I嗅 嗅神经 Ⅱ IV视神经 滑 V叉 VI外展 Ⅲ 动眼神经 Ⅶ面 Ⅷ前 IX舌咽 IV 滑车神经 X迷Ⅺ副Ⅻ舌下全 V 三叉神经 VI 展神经 对脑神经名称 Ⅶ12面神经 Ⅷ 一嗅二视三动眼 前庭蜗神经 IX 四滑五叉六外展 舌咽神经 X 七面八庭九舌咽 迷走神经 十迷副神舌下全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性质:感觉性 纤维成分:躯体感觉 走行及分布:由圆孔出 颅,经眶下裂入眶,主 要分布于睑裂和口裂之 间的皮肤,上颌神经在 穿出眶下孔以前,沿途 分支到上颌牙齿、牙龈 以及上颌窦和鼻腔的粘 膜等处。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56
3.下颔神经
性质:混合性 纤维成分:躯体感
觉和躯体运动 走行及分布:经卵 圆孔出颅,分出许 多分支,①躯体感 觉纤维:下颌牙齿、 牙龈、颊和舌前2/ 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 和口裂以下的面部 皮肤。②躯体运动 纤维:咀嚼肌。
纤维 走行及分布:鼻腔粘 膜嗅细胞(双极神经 元)→嗅丝→ 嗅N→ 筛孔→嗅球 传导嗅觉冲动
48
Ⅱ视神经
性质:感觉性 成分:躯体感觉纤维 走行及分布:视锥、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视 神经→视神经管→ 视交叉→ 视束→ 外 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49
Ⅲ动眼神经
11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白质内,起止、行 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 纤维束或传导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内,神经纤维集合成 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 集束再集合成一条神经。
12
周围神经
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 相连的31对脊神经
脊神经
14
概述
内脏运动纤维 前根 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脊神经 共31对 后根 躯体感觉纤维 脊神经节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45
脑神经的纤维 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46
脑神经的分类



感觉神经:嗅、视和 前庭蜗神经(嗅视前) 运动神经:动眼、滑 车、展、副和舌下神 经(舌副动滑展) 混合神经:三叉、面、 舌咽和迷走神经。 (舌咽迷走三叉面)
47
I 嗅神经
性质:感觉性 纤维成分:内脏感觉
24
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自肱动脉的始端搏动 点到肘部肱骨内、外 上髁间连线中点稍内 侧,再由此至腕掌侧 横纹中点
25
正中神经损伤表现

运动障碍:前臂不能 旋前,屈腕力减弱, 拇、示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对掌,鱼际 肌萎缩,“手枪手”。 感觉障碍:桡侧3指远 节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