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02
• 1.定义 •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
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选 择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分 别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个(些)暴 露因素的比例,以判断暴露因素与该研究 疾病有无关联。这种方法在时间上是回顾 性的,故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图1)。
分析性研究
•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是检验病因
假设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它包括病 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分析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同属观察性研究, 但分析性研究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对照 组,而描述性研究无须设立对照。
一、病例对照研究
• (一)定义、特性及类型
(一)定义、特点及类型
(当 n≥40,且 T≥5 时)
(当 n≥40,且 1≤T<5 时)
• 例1 一项研究介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了100例有感染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在同病区调查 100例无感染病人作为对照组,从诊疗史调查中得知病例 组有64例和对照中有12例曾进行过介入性诊疗操作。这项 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如表3。
式中 Q0=1-P0,Q1=1-P1, P ( P0 P1 ) / 2 , Q 1 P 。
4.研究因素的确定及资料收集
• ⑴确定研究因素 • ⑵收集资料
⑴确定研究因素
• 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因素的个数和具
体变量。 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但绝不可少,而 且应该将该因素尽量分解,如吸烟与肺癌 关系的研究中,除调查对象吸烟与否外, 还要将吸烟再分解成吸烟持续时间、每日 吸烟量、烟的种类及是否戒烟等。 与目的无关的变量则一个都不要。
ORL , ORU OR
(11.96 / 2 )
本例 OR 的 95%可信区间为:
ORL , ORU 13.04 (11.96 /
57.39 )
6.71~25.34
OR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远大于1,如果进行多次研究,其OR值近似,说明进行 过介入性诊疗操作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病危险。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 ⑴资料整理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可按表
2,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暴露或特征 有 无 合计
2
表 2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组 a c a+c 对照组 b d c+d 合计 a+b c+d a+b+c+d
( ad bc ) 2 n χ = ( a b)( a c )( b d )( c d ) n ( ad bc ) 2 n 2 2 χ = ( a b)( a c )( b d )( c d )
进一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联系强度的指标是相 对危险度(RR),RR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 由于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所以在病例对照研究 中不能求得RR,而只能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缩写为 OR)来估计。 比值比是指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在病 例对照研究中: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 1)优点: ①所需样本小,省时、省人力、省物力; ②可较快得出结果;
资料代入公式计算 OR 值的 95%可信区间,得:
ORL , ORU 7.53(11.96 /
75.46 )
4.77~ 11.87
结果说明服用雌性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高度关联。 服用雌性激素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度一 般较未服用者高出约 653%(至少增加 3.77 倍,最多增加 10.87 倍) 。
• 资料收集后要进行审核、纠正,并对原始数据作
•
适当的分组、归纳整理,并输入计算机待分析。 为了考核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还要进 行均衡性检验。该检验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 间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基本特征是否近似或齐同, 以分析两组的可比性。若两组资料不均衡,分析 时应考虑它可能对研究因素的影响。
⑴确定研究因素
• 对每个变量要有明确的定义,尽可能采用国际或
国内统一的标准。还要确定变量的测量方法。应 尽量利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测量,这样取得的信息 较丰富,客观性好,且便于统计分析中进行定量 分析。 在调查时,还要收集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一般资料。由一般项目、研究因素项目及调查者 项目(调查人员及日期等)构成一份调查表。调 查表是病例对照研究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3.样本含量
• • • • •
样本含量的大小取决于下列四个因素 ⑴对照人群中所研究因素的估计暴露比例Po。 ⑵预期与该因素有关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⑶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准,即统计学检验中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 ⑷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则为统计学 检验中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2.对照的选择
•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的选择比病例的选择更为复杂。对照要足以
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必须是经过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为不患所研究 的疾病,且不处于亚临床期或潜伏期的人。 • ⑴对照的来源 对照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当病例来自社区时可以从 该地区未患该病的人群中抽样作为对照;另一种是从选择病例的同一 医院内选择其他疾病的病人作对照,且病种愈复杂愈好。前者的优点 是推断总体的结论可靠性好,但实行较困难,且无应答率高。后者操 作较方便,且对照的应答率和信息的质量均较高,但容易产生选择偏 性。有时还可选两种对照,如既从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又从医院其 他病人中选择对照。两者研究结果一致,则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若 结果不一致则可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 ⑵配比 配比是选择对照的一种方法,它使对照组在某些特征上与病 例组保持一致,这是一种限制混杂因素干扰结果的方法。这些特征称 为配比变量,常见的配比变量有性别、年龄、种族、住址等。例如使 对照的年龄与病例相差不超过5岁,性别相同等,这样,年龄和性别 就不会影响研究结果。配比时不可能将一切研究因素以外的因素都进 行配比,而且配比变量越多,选择对照越困难,易产生配比过头。
(64 88 12 36) 2 200 57.39 100 100 76 124
2
2
2
2
χ =57.39>χ
2
2 0.01(1)
=6.63, P<0.01, 表明进行过介入性诊疗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
• ⑶计算比值比 某暴露因素与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则应
过去 人数 a c b d 暴露 +
现在 调查方向 疾病 +
研究人群 + -
图1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
表 1 母亲服用反应停与产儿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母亲服用反应停 有 无 合计 χ =69.4
2
畸形儿 34 16 50 OR=93.5
对照 2 88 90
合计 36 104 140 (Weicker,1962)
2
2
照 未用雌激素 113 150 263
合计 152 165 317
用过雌激素 39 15 54
值,得:
(113 15) 2 =75.46 113 15
χ =6.58>χ
2 2 0.05(1)
=3.84,P<0.05。
资料代入公式计算 OR 值,得:
OR 113 7.53 15
表 3 介入性诊疗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介入性诊疗操作 有 无 合计 感染病人 64 36 100 非感染病人 12 88 100 合计 76 124 200
⑵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比的显著性检验,可用一般的四格表χ 检验或校正的χ 检 验。若两组暴露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进一步计算比值比。 本例数据代入χ 检验公式得:
(a c) a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c c (a c)
OR ad bc
•
a
b
,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b d ) (b d )
d
b d
,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称为比值比,即:
• 比值比的含义是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
•
组的多少倍。当OR>1时,说明病例组的暴露概率 大于对照组,即暴露有较高的发病危险性;反 之,。当OR<1时,说明病例组的暴露概率低于对 照组,即暴露有保护作用疾病与暴露联系愈密切, 比值比的数值愈大。在不同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情 况下,OR与RR是有差别的,但疾病率小于5%时, OR与RR近似相同 。 本例资料代入公式计算比值比:
•
⑵收集资料
• • • •
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现场询问方式填写调查表, 也可以通过通信或电话填写调查表。此外, 还可查询登记报告或医疗记录等手段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应实行质量监督以保证收集过程顺利进 行和所收集信息的质量。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要采取同样的认真态度收集资 料,以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分析方法
2.特性
• 1.属于观察法 •
•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调查研究,因此,研究者不 能主动控制病例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对危险因素的暴露, 因为暴露与否已成为事实。 2.设置对照组(有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是有对照组的研究,对照组选择关系到研究 的成败。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回顾性)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从果到因的调查,通过详尽的病历记 录或对病者和对照者作询问调查,从他们的回忆或病史记 录中收集资料,了解两组对象中有无与该病有联系的可疑 因素的暴露史。一般不能确证因果联系。 4.难以证实因果联系,仅示统计学关联。果→因,回顾 性研究。
64 88 OR 13.04 12 36
介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 OR=13.04,联系强度很强。
• ⑷计算比值比的可信区间 OR是联系强度的一个点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