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观察图片及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图一: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图二: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

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写出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关系?【答案】(1)A。

(2)可以从文章(会议)内容、(文章)会议名称、(发表)召开时间、召开地点、主持人等符合题意即可。

(3)图一是图二的思想基础。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选A。

(2)依据图片及解说文字我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信息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信息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地点:北京;信息点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中心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一反映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图二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一和图二思想基础。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的是A。

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实行A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1)材料一中“A”指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通过哪一法律文件被确定下来?该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现实意义?(3)根据材料二分析分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实施什么发展战略?【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3)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方面的援助。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问,我国设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想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3)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问,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方面的援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实施的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4.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哪条河流赴朝作战?(2)图2、图3反映了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景,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3)请为上述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答案】(1)鸭绿江(2)黄继光、邱少云(3)抗美援朝【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保家卫国。

(2)根据图2、图3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 反映的是上甘岭战役时,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掩护战友夺回阵地,为战争胜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图3反映的是邱少云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是我国著名的英雄。

(3)根据上述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图片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的内容,所以主题拟定为抗美援朝。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图片信息,正确分析图片的内容,领会图片描述的事件是抗美援朝,结合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学习邱少云和黄继光的精神。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根据“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所以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项计划?(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计划有什么特点?(3)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和意义分别是什么?【答案】(1)工业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点发展重工业。

(3)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落后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是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