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质,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
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利益于什么方针?(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答案】(1)指澳门;指中国。
(2)在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出自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是按“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运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依据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材料二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机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
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星系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各国纷纷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当然中国也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广东、福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推动浦东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进行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可知,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广东、福建两个省份;第二小问: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的信息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推动浦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据材料二“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机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的信息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依据材料二“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的信息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小问: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进行对外开放。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根据“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所以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4.“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人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心情。
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步骤一:史实探究(喜看稻麦千重浪)材料一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总产值统计表。
(单位:亿元)1952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年农产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笑迎携手日月新)材料二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
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1953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
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2)我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顺应趋势谱新篇)材料三如图是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3)该图是当时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一事件中产生了哪一出创举?步骤二:激烈讨论(一分为二看改造)对于应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张明和王刚展开了争论。
张明: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王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据此请谈谈你对三大改造的认识。
【答案】(1)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农业合作化。
(2)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
(4)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2—1956年我国农业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有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依据材料的图片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映,这一事件中产生的创举是通过有步骤地和平赎买的办法,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此创造出一条适应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然,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5.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学者李达早在70余年前就曾经指出,经过洋务运动,“就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着近代社会方面运动了”;此后还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运动;当今史学界更视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