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立体沟通体系

打造立体沟通体系

打造立体沟通体系
2010-7-28 下午 12:21:35
非常高兴,又收到了《万通》。

自然是先看了卷首语和编后,打心眼里佩服万通历史陈列馆专设的案例陈列,赞赏万通的守正出奇。

请接受一位企业读者由衷的敬意!
孙祖春江苏华昌(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公司刊物在对外沟通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它对客户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渠道无法取代的。

在公司内部,虽然刊物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已经失去优势,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它有独特的作用,是传承企业文化的载体,展现员工风采的舞台,联结员工感情的纽带。

鉴于此,公司杂志应该走差异化的路线,和公司内外的其他沟通工具在“企业利益第一”这个目标的基础上互为补充、加强,一同成为一个立体的沟通体系。

杂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量和内容深度上的优势,针对读者精准这一特点,对外成为公司信息的集散地,在潜移默化中细水长流地传播公司的理念和文化,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对内顺应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成为文化建设的手段和载体。

同时,杂志应该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途径来获得新的生命力。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许多传统媒体通过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华丽转身,获得新生。

许多人习惯把公司刊物称为“内刊”,因为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公司刊物基本上是内部人办、内部人看的媒体。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内刊”这个名称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和发展的需求。

如我的一位做内部沟通的同事说的,之前我觉得(联想)杂志可能是我们内部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一块自留地;现在我觉得其实它肩负着宣传以及对外传播作用,那它的定位可能就不一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刊物应该和公司其它的沟通手段互为补充和加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打造一个合理的立体沟通体系。

对外,它应该是公司信息的集散地,通过合理的内容组合传播公司理念和文化,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对内,发挥在文化建设上的优势,成为员工沟通感情的纽带和展现风采的平台。

同时,媒体网络化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有3.38亿网民,世界第一,手机用户6个多亿,也是世界第一。

当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新一代成为社会的主体时,传统媒体的退位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活字印刷术的出现终结了竹简一样。

对于我们来说,web 2.0带来了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杂志也不例外。

李国利《联想》主编
请看看我的网站并提意见,这是一个专门介绍西方最新商业新书的书摘,使用者可以省时省脑。

是吹牛前夜找灵感和提纲的弹药库。

中国的老板肯定有需求。

看看你们是否有兴趣。

孙晓光“我学网”顾问、美国星岛中文电台主持人
我是在图片库工作的,公司的客户也有一些主要面对消费者的内刊客户,知道他们有时候对于图片的质量需求是很高的,不过我不知道那些只给员工看的内刊对图片需求是否那么强烈。

估计多数内刊都会宁愿把钱花在稿件的可读性和质量上。

我也算半个媒体圈的人,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在媒体出版业打滚,能不能叫企业内刊外包稿件给我的这些媒体朋友,达成双赢局面:一来企业内刊能减少采编的时间和开销,专心于控制稿件质量和定制需求,提高了;二来我这些媒体朋友多了一个收入渠道,又可以一稿多投,得到更多锻炼机会。

黄亮广州集成图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