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谈工学结合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开发的区别

试谈工学结合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开发的区别

第27卷 第4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 ol.27 No.4 2010年8月 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Aug. 2010
————————————
收稿日期:2010—07—2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创新 ‘邢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课题编号:O8030066)的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刘庆华(1973—),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1
试谈工学结合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开发的区别
刘庆华,吕晓芳,何洪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
摘 要:本文比较了工学结合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分析、学习领域设计与描述、学习情境设计、选择与制作合适的学习材料等课程开发各环节的区别。

关键词:工学结合;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开发;区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0)04—0001—03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整体化学习,手、脑、心并用,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一般步骤是课程设置、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分析、学习领域设计与描述、学习情境设计、选择与制作合适的学习材料,通过这个过程切实将工作要求与教育目标融入课程。

但在此过程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略有不同。

下面结合冶金技术专业的《烧结与球团矿生产》、《冶金基础》两门课程开发进行说明。

一、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院校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冶金行业内的烧结与球团矿生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的工长(炉长、作业长)或技师,完成与以上职业岗位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

由此设置了与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对应的《烧结与球团矿生产》等6门专业课。

根据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等4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设置了一门专业基础课《冶金基础》,如表1所示。

表1 冶金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基础课 专 业 课 1.烧结与球团矿生产 完成任务1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烧结与球团矿生
产》
2.高炉炼铁
完成任务2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高炉炼铁》 3.转炉炼钢
完成任务3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转炉炼钢》 4.电炉炼钢
完成任务4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电炉炼钢》 5.炉外精炼
共同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 完成任务5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炉外精炼》 6.连续铸钢 《冶金基础》 完成任务6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连续铸钢》
二、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中隐含着该职业重要的隐形知识和技能,只有了解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及其工作过程
后,才可能确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分析,梳理工作过程、工作过程要素、工作过程知识等,是开发工学结合课程的基础。

专业课开发在此步骤是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表述,即在实践专家研讨会基础上,采用现场观察、专家研讨、职位问卷分析、资料收集、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法等方法进行现场调研,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要做的事情、工具、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工作要求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专业基础课开发在此步骤则是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分析,借助专业核心课程所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表述,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核心课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几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

比如《冶金基础》课程,对应了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等四项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具有的冶金变化、三元相图、金属熔体、炉渣的组成和性质、氧势图、表面现象等基础知识和能计算炉料在冶金变化过程中所吸收(放出)的热量、能分析冶金变化的方向、能制定工艺措施以及工艺调整等基础能力。

[2]
三、学习领域设计与描述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项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专业课开发在此步骤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表述,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简要描述,确定课程的目标,围绕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要素确定学习与工作内容。

专业基础课开发在此步骤则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分析,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依据所对应的几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共同要求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简要描述、确定课程的目标及学习与工作内容。

四、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常常通过一个学习任务来表示。

[3]
专业课的学习任务相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更接近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比如《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所选取的学习任务都是烧结作业长在工作岗位上的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而《冶金基础》的学习任务并不是现场实际工作任务,主要是服务于锻炼基础能力、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性任务。

两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见表2。

表2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与《冶金基础》学习任务比较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学习任务《冶金基础》学习任务
1.烧结配料计算、调整、操作与控制2.烧结料粒度、水份、碳的判断与控制3.烧结点火操作、判断与控制
4.烧结过程终点的判断与控制
5.烧结返矿及混合料仓料位的平衡与控制6.烧结作业率的控制
7.烧结矿质量检验指标的评价及改进调整8.烧结矿生产成本的控制1.计算冶金过程炉料所吸收的热量2.判断冶金变化的方向和限度3.分析炉内各元素间氧化还原规律4.分析高炉内物质组成
5.分析炼钢过程脱碳措施
6.分析炼钢过程脱磷措施
7.分析炼钢过程脱氧措施
8.分析炼钢过程脱硫措施
五、选择与制作合适的学习材料
学习情境经教学设计后,还需要编写配套的学习材料作为支撑,例如校本教材、讲义、PPT演示文
2
本等等,尤其是从学生角度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校本教材编写是主要任务。

专业课的学习任务能保证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编写校本教材时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即按照完成学习任务的客观顺序编排教学内容,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自然融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工作中建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结构,实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制定部分或全部工作计划、完成任务,并对获得的工作成果和经历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参与和反省获得体验与感受,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并形成(职业)价值观。

[4]
专业基础课编写校本教材时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相关知识+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学习任务侧重于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锻炼基础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

由此可见,由于性质不同,遵循同样的工学结合课程理念和步骤开发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也略有不同,把握这些区别,有利于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保障课程开发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与工作岗位的动态联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9.
[2]吕晓芳.基于工作过程的《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课程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6.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9.
Differences between Work-study Combination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LIU Qing-hua,LV Xiao-fang,HE Hong-sheng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ork-study combination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in the curriculum from typical job task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design and description of learning areas,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selection and making the appropriate learning materials and othe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Key words: work-study combination; specialized courses; basic cours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责任编辑燕艳)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