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差异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金鑫
【摘要】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前辈们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后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如今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未来是否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无时无刻都充满着竞争力。
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长久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意识、创造力、差异教育
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是每个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理念。
借助其教育形式,创设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地使各种创新能力与素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教师要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差异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乐于探索,甚至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一味的被动学习,那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美术
的兴趣,首先教师必须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的整体结构。
教师要把多元的新颖的教材内容很好地溶进美育,把握好各层次之间的差异,就需要教师更灵活地处理好教材,从中找出它的独到之处。
如:把教材中原来的卡通人物画衍生成卡通动物、卡通景物等;把单纯的卡通素描加工为明暗效果的素描创作;把手工课变化为与节日有关的更有意义的手工创作,并且可以创造新的形象……这些都要通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并收集大量能充分体现教材和自己设计意图的素材。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及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
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
美国学者哈拉里曾经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宜采用讲故事等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渴望,感受和欣赏我们祖先创造宝贵的艺术,培养和丰富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拓展每个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差异的创造意识
在美术课中应使整个美术课堂富有新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营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就象一把开启孩子创造大门的钥匙。
小学生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天性,具体的情景可以焕起相应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多煤体、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拓展学生的想象。
如:在《快乐卡通》一课是完全是迎合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卡通形象。
这节课是由一曲经典的动画片《喜洋洋》的片头曲把同学们带入到一种快乐童真的年代,接着通过幻灯片播放收集的历年来的经典卡通造型总结出卡通画的人物特点及描绘的方法。
这种气氛让学生们都能展开联想,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作品,非常有趣味。
又如:在《画味觉》一课,多媒体大屏幕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喝了四杯不同颜色的饮料产生了四种不同的表情和脸色,让学生一下子推出了酸、甜、苦、辣四种味道也一下子找了了不同味道的色彩倾向分别是什么。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了喜爱的味道的颜色……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也感到了快乐。
再如《青花盘》这一课,通过幻灯片,绘画,感知瓷器种类中有一个品种——青花瓷。
让学生细心观察青花瓷表面各不相同的花纹,有象天上的云彩,有象公园里的菊花、梅桂花,月季花等。
教师有意识地描述,结合我们扬州地方的特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进入祖国美丽的河山,得到美的熏陶,拓展了对家乡的山水秀丽,名胜古迹的想象情感中,学生们会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
感受,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学生不但学到了绘画基础知识,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很多同学的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有很大提高。
三、借助课堂差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
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能使学生欣赏艺术品,学会一般的会画技能,应以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为基础,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每个美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精心组织每节课,让教学课题与设计付诸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美术课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如:写生课、手工课、剪纸、国画课等;还有室外写生课……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断地变换较为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有新意,有兴趣,乐于参与美术课创作活动。
其次,美术教学根据课型
不同也可有不同的课业形式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也要新颖,有独创性。
例如:在色彩基础知识单元中《色彩的明度渐变》、《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模式可以是“激学入境,境中求学”。
如《青花盘》这课中,对瓷器的形成,产生的年代,到青花瓷从远古至今几千年发展史,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去欣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站在青花瓷(画)的面前,让学生面对青花瓷(画)瓷器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
教师再及时给予恰当的辅导,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