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新思想都属于地主阶级新思潮,都有爱国的一面,二者的关系体现在①都主张利用西方科技抵御外敌②引进西方技术并得以完全实践③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④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

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 A.耕者有其田 B.男女平等C.君主立宪 D.民主与科学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明确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5.顽固派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反驳的理由A.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驳斥顽固势力言论B.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反驳顽固势力言论C.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这一言论D.从逻辑学角度批驳顽固势力6.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痼弊文明之一大根源”。

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其措施A.创办《中外纪闻》刊物宣传知识 B.设立新式学堂传授知识C.成立强学会等团体宣传知识 D.废除科举制度兴普教7.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追本溯源是因为新文化运动A.创办《新青年》刊物 B.拥护民主、科学C.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D.宣传马克思主义8.1915年,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中说“世称近世欧洲历史‘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其中的“解放历史”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B.欧洲启蒙运动C.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9.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

一时北大人才云集,有学术界的精华,还有学有专长但思想守旧的人,实质是A.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B.资产阶级新文化战胜封建旧文化C.推动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D.体现北大的开放性10.阅读下面三幅图片:下列关于三个人物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人物 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C.都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 D.政治主张一致,救国道路相同11.1920年,上海《东方杂志》刊登了《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苏维埃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

”一文。

其结果A.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不敢接受C.沙皇政府消极对待此宣言D.中国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12.孙中山曾说过: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为此他A.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理论 B.领导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 D.创立三民主义13.美国总统肯尼迪曾提出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一定影响,启迪了A.孙中山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14.三民主义提出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反对民族革命,认为革命将会招致亡国灭种。

革命派认为革命是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会引起内乱,革命A.为民众利益,会得到广泛支持B.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C.以会党为中心,领导革命胜利D.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宪法作保障15.孙中山与时俱进,“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体现在A.改组国民党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确立三大政策 D.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16.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建立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选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8.2008年5月13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A.中国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先进文化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我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建成南京长江大桥D.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亚湾核电站20.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教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其中21题15分,22题16分,23题15分,24题14分。

共60分)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问答,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的“富民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之后又有何新的发展?(2分)其富民思想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评述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观点。

(4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

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方面继承发展三民主义的事例。

(2分)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党的会议摘要材料三 2008年12月23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暨中国晶牛第十届毛泽东思想研讨会”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

研究会会长王长林指出,再过两个多月便是“两个务必”提出60周年纪念日。

本月也是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全体同志赴西柏坡重新强调“两个务必”6周年。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观点体现的共同原则。

(2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3分)(2)依据史实回答,“两个务必”何时提出?(2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了哪些重大问题?(4分)(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什么?(3分)(4)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精神?(2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

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材料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干部评价标准。

材料三我们一定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本质是什么?简述这一理论历史地位(4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历史地位?(7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4分)24.(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