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潍县

潍县

注释
(1)选自《板桥家书》。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文学家。

潍县署,当时郑燮供职于此。

潍县,今属山东省。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在官署中给自己的弟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2)以…为:把…作为。

(3)济事:能成事,中用。

济,对事情有益。

(4)了了:明白。

(5)方寸:指人的内心。

(6)不暇:没有空闲,指应付不过来。

(7)即:立刻。

(8)与:和。

(9)与:相关。

(10)孰:谁。

(11)如:比得上。

(12)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

韦,皮革。

(13)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

(15)探:探讨,探寻。

(16)出:显露,明白。

(17)研:钻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穷:尽头。

(20)虽:即使。

(22)生知安行:生,出生。

知,懂得。

安,从容不迫。

行,实行。

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

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23)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24)功:努力。

(25)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

洒然:畅快的样子。

(26)《阿房宫赋》:唐朝杜牧的文章。

(27)四鼓:四更,凌晨1~3时。

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28)苦:对.....感到辛苦
(29)岂:怎么。

(30)以:因为。

(31)过:表示行为次数。

(32)了:结束,完结。

(33)再:第二次。

(34)迄:始终,一直。

(35)且:况且。

(36)辄:就。

(37)陋:弊端。

(38)即:就。

(39)《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朝司马迁撰。

(40)以:认为。

(41)为:是。

(43)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

(44)耳:罢了。

(45)没分晓:不懂道理。

(46)钝:迟钝,愚笨。

(47)传奇:这里指明清两代盛行的戏曲。

(48)及:以及。

(49)打油诗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平仄韵律的旧体诗词;相传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因而得名。

(50)亦:也。

(51)复:又。

(52)寓目:观看,过目。

(53)悉:都。

(54)贮:贮藏。

(55)龌龊(wîchuî):不干净,这里有品位低俗的意思。

(56)不得:不能够。

(57)洒然:畅快的样子。

(58)与我何与也:相关[1]。

(59)暇:空闲。

(60)然:但是。

部分注音
1. 钜(jù)鹿之战
2.《阿房宫赋》阿(ē)房(páng)两声
3.张睢(suī)阳
4.迄(qì)无佳文
5.垓(gāi)下之会
6.悉贮(zhù)其中[2-3]
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

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

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

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出自本文的成语生知安行
【读音】shēng zhīān xíng
【释义】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

这是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

韦编三绝
【读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几“的意思;绝:断。

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

比喻读书勤奋。

【用法】做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含褒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同韵词】庄生梦蝶、女中豪杰、晚生后学等
微言精义
拼音
wēi yán jīng yì
解释
微言:精微的言辞;精义: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

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事例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遍来,~,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近义词
微言大义、微言大指、微言经义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语言功夫好
反义词
轻描淡写
应接不暇
【释义】暇:空闲;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

后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忙碌
【结构】主谓式
过目成诵
过目成诵(guîmùchéng sîng),成诵:能背诵。

意思是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

形容记忆力强。

【近义词】: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一目十行
【歇后语】:张松背书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示例】:“黛玉笑到:‘你说你会~,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