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最新版,经专家评审通过及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公示。
详情请点击:
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最新版公示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 07-2020)最新版公示
简介
上饶:古称“信州”;得名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素有富饶之地的美誉。
地理位置:北纬27°34' 至29°34' 、东经116°13' 至118°29' 之间
拼音:shàng ráo
市树:香樟
市花:三清山猴头杜鹃
市鸟:鸳鸯
市歌:《上饶之歌》(歌词见“上饶市歌”一段)
城市精神:“清贫、务实、承古、创新”。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现任市委书记:蔡晓明
现任市长:董屳生
编辑本段
地理概况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澄波桥,始建于晋升平年间的三清山古建筑群(含石雕、石刻),铸造于宋建炎元年的鸡应寺铜钟,清代玉山考棚、上饶县龚氏宗祠中的《浣纱记》浮雕、流传千年的古信州“串堂”、万年贡米生产习俗等一大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上饶山水孕育出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中文名称:上饶
外文名称: Shangrao 别名:饶城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政府驻地:信州区
电话区号: 0793 面积: 2.28 万平方公里
人口:660万(2006年)
方言:
吴语、闽南语、赣语、徽
语
著名景点:三清山、龟峰、灵山等。
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
火车站:上饶火车站
邮政区码: 334000 车牌代码:赣E
著名高校:上饶师范学院等。
一、规划原则
(1)资源底限原则: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集约使用土地,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整体原则:统筹考虑区域交通、产业条件对上饶市的影响,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3)景观特色原则:保护城市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和传统风貌资源,弘扬地方特色。
(4)城乡统筹原则:打破城乡规划二元体制,综合协调和安排城乡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城镇建设标准,保护耕地。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三、规划范围与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市两个层次。
(1)市域:范围包括信州区和上饶、广丰、玉山、婺源、弋阳、横峰、鄱阳、余干、万年、铅山等10县和德兴市,面积为2279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市:范围为北至沪昆高速公路,东北至饶北河,东至云碧峰森林公园东侧边界,南至外南环路,西南至经济开发区董团乡板桥村,西至枫岭头镇黄源村,西北至清林学院北侧山体,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5.30平方公里。
四、城市规划区
范围包括信州区的6个街道、1乡与上饶县的2个街道、茶亭镇、皂头镇、枫岭头镇、石狮乡和董团乡用地,总面积370平方公里。
规划区为规划管理控制范围,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活动和城市规划管理,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五、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上饶市建设成为:“产业承接前沿、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教育基地、宜居园林城市”。
六、市域体系规划
1、总体战略
重点发展市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经济板块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打造信江河谷城镇带,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促进城镇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注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市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近期2010年市域总人口(户籍人口与暂住一年以上人口之和减去外出人口)为600万人,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680万人。
3、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为38%左右,远期(2020年)达到50%以上。
七、城市性质
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旅游服务中心,上饶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八、中心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规模为48万人。
远期(2020年):规模为72万人。
远景上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
九、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4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95平方米;
远期(2020年)75.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4.58平方米。
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1、发展方针
疏解老城、力塑新区、联接城东、拓展园区、整合三江、让出水南、沟通罗桥。
2、发展对策
(1)老城地区:功能疏解、人口疏散。
(2)带湖地区:设施配套、吸纳人口。
(3)中心片区:极化发展、集中高效。
(4)旭日片区:互动发展、融入城区。
(5)城东片区:完善配套、紧联主城。
(6)三江片区:一江两岸、做出特色。
(7)水南组团:绿色背景、做好减法。
(8)罗桥组团:适当发展、独立配套。
3、城市发展方向
信江以北地区为城市主要发展地区,同时跨越信江向南适当发展。
4、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五片区、两组团、复合中心”的片区式布局。
(1)五片区:信江北岸的老城—带湖片区、中心片区、城东片区、旭日片区和信江南岸的三江片区。
(2)两组团:水南组团和高速公路西侧的罗桥组团。
(3)复合中心:城市中心“三心并一心”,形成复合中心,由中心片区南部的行政办公金融文体中心、老城—带湖片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和三江片区北部的文化娱乐中心共同组成。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呈“Y”字型布局。
(4)各片区、组团之间由绿带、河流和城市重大设施分隔。
相邻片区或组团之间有两条以上的联系通道,各片区、组团内就业岗位和生活居住相对平衡,功能各有侧重。
5、城市道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主干网结构为“六横九纵”,各片区之间至少有两条主干道相连。
(1)“六横”:天佑大道、三清山大道、凤凰大道、五三大道、滨江路、志敏大道。
(2)“九纵”:高新大道、稼轩大道、紫阳大道、带湖路、明叔路、龟峰大道、槠溪路、旭日大道、武夷山大道。
6、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集“山水、园林、城市”为一体的宜居园林城市。
(2)、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三楔、三江、七园、四廊”绿地系统结构。
一环:沿三清山大道北侧绿化走廊与三江片区中部东西向绿化步行通道通过云碧峰森林公园的衔接,形成城市绿环。
三楔:旭日片区、中心片区、老城-带湖片区和城东四片区之间纵向的生态绿化带贯穿至信江沿岸,将城市郊外的自然因子导入城市核心地区。
三江:信江、丰溪河、槠溪河沿岸开辟20-300米绿化带,集中建设开敞式绿色休闲空间,体现滨水城市风貌。
七园:吉阳、龙潭、五桂、辛弃疾、三江口、茅家岭公园和开发区公园等七处市级公园位于城市各个片区。
四廊:武夷山大道、龟峰大道、紫阳大道和凤凰大道沿线道路两侧各规划20米景观绿化带。
7、景观风貌规划
(1)、规划目标
展现和突出“宜居园林城市”的景观特色。
(2)、景观结构
规划形成“双Y轴”的景观结构。
双“Y”型城市景观结构主轴线包括由信江与丰溪河组成的东西向“Y”型滨水景观风貌轴和由广信大道、带湖路与叶挺大道组成的南北向“Y”型生活景观风貌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