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


•相对面积
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它 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如果某种景 观要素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 它很可能就是基质。
•空间上的连接度
如果某一空间在延续途 中未被其它边界所穿插、 隔离,就认为该空间是 完全相连的。
基质是景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素,并包围其 它景观要素。但基质通常并不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是 被分成几块地段。
3701.2
860.4 7834.3 6281.3 200.8 100.8 50926.5
7.27
1.70 15.37 12.33 0.39 0.70 100
例二:极端的均匀广阔类型(科左后旗)(表);
科左后旗土地利用现状表(1995)
例三:整个景观 均是由彼此不 同的小斑块 组 成,看起来象 由碎片构成的 一幅镶嵌画 (双台子河口 自然保 护区) (表)。
• 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功能指标
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的景观要素 类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的流。基质中的优 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 基质主要是通过产生未来景观来控 制景观动态。
基质的结构特征:
孔隙率:单位面积基质中的斑块数目, 即斑块密度。 边界形状:基质与其他景观结构成分之 间边界的形态。 连通性:
第二章
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景观结构
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
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景 观 动态
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各生态系统或亚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结构:
景观组成单元(景观要素)的 类型、多样性及其数量关系特征。
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
尺 度 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
1.传输通道功能
2.过滤和屏障功能
3.生境功能
4.资源或产品功能
5.美学观赏功能
三 廊道的结构特征
曲度:常用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他们 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来表示。 宽度:宽度变化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 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连接度(连通性):可以用单位长度廊道中 的断点数来表示。廊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般地说,物种多样性随斑块面积的增加 而增加。
3 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作为生物栖息地的斑块,斑块大小对不 同物种的意义差别很大。

斑块形状
1
2
5
4
边周 不 缘长 同 值、 形 面状 积斑 和块
3
内缘比
斑块形状的意义: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 对生物的扩散和觅食有重要影响 园林美学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结构特征
结点 网络格局 网眼大小
农田防护林网
农田防护林网的结构和功能 农田防护林网结构的测度
城市绿地网络系统
城市绿地网络系统的结构:由公园绿地、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构成。 城市绿地网络系统的属性
2 生态交错带
概念: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 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4 引进斑块
(1)种植斑块
起源: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植物引入 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生态系统。
特点:在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 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
(2)聚居地
起源:人类干扰。 特点: 聚居地内的生态结构取决于代替自然生态系统 的生物类型,包括人、引进的动物、不慎引入 的害虫和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 聚居地高度人文化,其持续性部分取决于人类 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
树木与草坪生态效益及投资比例 植树和种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 效益比高达30∶1
重要的生态交错带
河岸带 农牧交错带 城乡交错带 森林边际带
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 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边缘效应的影响因素
边缘带宽度 边缘带面积 内缘比 正效应和负效应
第五节 景观功能
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以及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是景观过程的 基本功能。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景观的生产功能、生 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
第一节
斑块
斑块:依赖于尺度的,外观上不同 于周围环境(基质)的非线性地表 区域,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 实体。
一、斑块起源
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 漆黑一片的景观。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 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 立的火已燃起。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 大火已向远处蔓延。经对其考察,发现随有火焰跃 过但依然保留着植被的几个斑块。我们返回未燃烧 的地区时,要穿过小片沼泽。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 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随后,来到一片开垦 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廊道的类型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
线状廊道:是一条很窄的,主要由边缘物种组成的
狭长条带。
线状廊道与带状廊道的对比
带状廊道
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带 状结构。包含一个内部环境;除有边
缘种外,内环境中还含有较丰富的内部 种。
如:高速公路、宽林带、宽动力线等。
河流廊道
2
残存斑块
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 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同。
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
特点: 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反正对应
关系。
3 环境资源斑块
起源:根本原因是景观内环境资源分布的空间 异质性。 特点 由于资源的分布相对持久,所以斑块也相对持久 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而且斑块的周转率相 当低,能长期地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
含义: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 带,包括河床边缘、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
河流廊道
河流廊道的结构与功能
功能:
它控制着河水及周围陆地进入河流的物质流动。 它影响河流本身的运输。 侵蚀、养分流、地表径流、洪水、沉积作用、水 的质量都与廊道的宽度有关。 它为物种的迁移和栖息提供了条件。 为人类运输航道、物质资源、保护作用。
景观的生态功能
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 态系统服务。
服务指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具有重要价值 的生态系统的性能,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 减轻灾害等。
Castanza根据已出版的研究报告和少数原始数 据进行最低估计,获得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 服务总价值为:每年平均33万亿(16~54万 亿)美元,与之相比,全球 GNP 的年总量为 18万亿美元,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大 约为全球GNP的1.8倍。
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能够为人类社会
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
景观的美学功能: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
丰富、比较难于确定的问题。
景观的文化功能
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 1)自然景观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 2)自然景观陶冶人的情操。 3)自然景观是人类学习的源泉。
人文景观的文化功能 1)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材料。 2)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3)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
BioScience1997年的一篇报道认为生物多样 性的恢复与保育对每个国家都很重要,它提供经 济和环境效益。估计美国每年从生物多样性,如 有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和生物固氮等方面可以 获得3000亿美元。 我国国家环保局估计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 价值每年达 2000 亿美元,间接使用价值达 4 万 亿每年。
• 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 • 自然干扰 • 环境异质性 • 人类种植
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 块类型分为4种: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 引进斑块
1 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 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 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 块。 特点: 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 快的斑块类型。
八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单位面积价值 最高的是湿地( 14785 美元),其次是湖泊河 流( 8494 美元),近海水域( 4052 美元), 热带森林(2007美元),其他森林(302美元 ),海洋(252美元),草地(232美元),而 农田最低(92美元)。
从生态系统类型看,全球总价值中大约63%来自海洋;有37%来 自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来自湿地、热带森林,然后是湖泊河流,其 他森林和草地,而农田比较少。
斑块数 景观要素类型 落叶松林分 樟子松林分 总块数 818 88 百分率(%) 总面积 55.05 5.65 29728.5 2256.1 面积 百分率(%) 58.3 4.42
白桦林分
杨柳林分 火烧迹地 沼泽地 水域 裸地 总计
196
63 192 83 10 40 1486
13.10
4.24 12.96 2.31 0.67 7.69 100
第三节
基 质
对景观动态具 有控制作用
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 的景观要素类型。
如: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
范围广、连接度最高, 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 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 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基质的判定
• 相对面积 • 空间上的连接度 • 动态控制作用
三个景观基质的例子:
例一: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原始林景观要素类型
第四节
网 络
1
网络的概念
• 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有两种方式: 网络结构:廊道网络,斑块网络。
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
由同质和(或)异质性 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 间联系形成
生态交错带
廊道网络 概念
廊道网络由结点(node)和连接廊道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