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观点的方法分析
• 练习二 转化+升华。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 求填空: • 一位阿拉伯王子出门去寻宝,临行前 许多人送了贵重东西,而一位长老却送了 一柄小木勺,他很不以为然。沙漠的路途 十分辛苦,他就扔掉了随身携带的那柄木 勺。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王子找到了埋 着宝藏的山谷,可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 有打开藏宝的山门。一天夜里,真主显灵, 告诉他,打开山门的钥匙就是那柄不起眼 的小木勺。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 分析:语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证的。正 面讲的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结 果到处就是一片祥和之气;反面讲的是:一个好 用心计的人容易产生猜忌,结果内心充满杀气。 我们只要按照“合并+调整”(或“转化+升华) 的要求就能很快地得出论点:心胸豁达的人带着 平和,结果是一片祥和之气;好用心计的人容易 产生猜忌,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但题目中对字数 的要求非常明确,不能超过15个字,所以还要用 精炼的语句来加以概括,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词 语,直至浓缩成完全符合题意的论点:做人要心 胸豁达,心平气和。(或者:做人不要心存猜忌, 煞费苦心。或者:做人要心胸豁达,不要心存猜 忌。
二、多角度提炼观点。
•
• • • •
• • •
•
许多材料从不同角度看会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 1、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 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 命,也造就了自己。 7、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 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例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者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翻译:西施经常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便 仿效 着,皱眉蹙额,走到街上。村里富人看见她的这副怪 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 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拖捧心皱眉的样子很美, 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啊。 (提示:从多角度提取观点)
7、美须要创新; 8、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 材料一: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 之。遂辞行。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 言归。 • (1)从薛谭的言行角度可提炼出的观点有: • (2)从秦青的言行角度可提炼出的观点有:
• 参考答案: • (1)人要有自知之明/学无止境/知错就 改/骄傲自满是学习的大敌/终身不归, 何以服务社会等等; • (2)应鼓励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秦青 能做到因才施教/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 等等。
A、西施的角度
西施的美在哪里?当然在于她天生丽质而不是颦,颦是 因为她心口痛;东施却不明,误将表面的东西当作实质的东 西,所以可提炼观点:
1、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准会出差错。 B、东施的行为角度
东施去模仿西施为什么会更丑?所以可提炼观点:
2、盲目模仿要不得;3、东施无自知之明。 C、东施乡邻行为的角度
• 参考答案: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人需要一定的压力/不可因噎废食等等。
三、准确而深刻的提炼论点。
• 有的材料,由于思维的个性,同学们会得 出不同的观点,然而,有的观点并非适合 作为写作的论点,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筛选 出准确而深刻的观点,从最佳角度入手, 文章的立意才会提高。
• 练习四:指出下面的材料中所提炼出的观点(论 点)最为准确的一项。 • (1)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 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被和一床红花被。屋里 唯一夺人眼目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书房里是两 张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对旧沙发。这就是他新 婚的全部家当。其中,两把椅子和两张桌子,是 从所里借来的,床和沙发是结婚那天下午,从寄 卖店买来的。陈景润结婚共花了150元,有人问 他:“你结婚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这已经 有些过头了。若不是为了接待外宾,那对旧沙发 我也不会买的。” • 这段材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
•
概括:既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 学与用要结合起来。
• 练习一:合并+调整。在下面空格中写上语段的中心 句,即论点。(不超过15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说,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其中蕴含了广博的知识。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成功恰好说明了这个 道理。该文作者从小便爱读《三国演义》,并且读 了几十遍,又能将名著中的知识与自身学习融会贯 通,因而获得成功。而快餐文学的知识的含量十分 可怜,又因其“快”,往往使求知者性情急躁而追 求功利。优秀的文学名著因其思想蕴含深厚,使读 者与文本“对话”时获益颇深。退缩时,鲁迅发出 “不惮于前”的呐喊;烦躁时,钱钟书向我们展现 了机智的幽默。与之相反,快餐文学却日益成为一 种谋财的手段,早已把文学的思想性抛到九霄云外, 有益的交流更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议论文写作系列教学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
田乃林
一、概括论点。
• 概括是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层次上找到一个 集中点的方法 • A要先找到材料的联结点。对于一则或多则材 料的概括,首先要对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了解材料 的组合情况,找到材料的联结点。其中,有的材料是 异形质同,虽不同材料,但内涵是相同的;有的材料 形式、内容都不同,内涵也相异,此时尤其要仔细思 考,才能找到材料的关联之处。这就需要对材料各自 的视角进行扩展和延伸,在延长线上找到交接点。 • B升华。达到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在写作中, 往往以得到的启示或中心论点的形式出现。此时的概 括,已经脱离了原材料的表面意思而上升为一般的规 律。因此它可以作为论断,成为论述的中心论点。
• • • • • • • •
1、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2、要勤俭办婚事 3、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头 4、人民的科学家不图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科学 5、人民给予的钱应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6、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了国家 7、洞房虽小,天地甚大 ; 8、身居陋室,心怀天下;9、不能给祖国丢脸
• 提炼的这九个论点,1、2平凡;3只顾及了材料 的鳞爪,忽视了它的精髓,贬低了材料本身具有 的价值;5、6、9有牵强附会之嫌,任意拔高之 弊;7、8理解失误,生拉硬扯,不足取;4抓住 了材料的精神实质,属于最佳角度。
东施乡邻们像对待瘟神一样避开东施,为什么就 不去帮助她,向她指出?所以可提炼观点:
4、我们不能做东施的乡邻,应该热情帮助、关心他人。
逆向分析法。具体思路是先从常人的思维出发,提炼观点,
再从这个观点的反面去思考分析。以“东施效颦” 为例。 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 逆向思维: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就无望使自 己变得更美些。这比起那些生的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 去改变的人,不是更自知之明吗? 所以可提炼观点:
5、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称赞。
再说,要模仿就难免会失败,可是不模仿就永远不可能提 高,不可能改变现状。所以可提炼观点:
6、东施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精神值得提倡
假设推理分析法。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
的结果。下面仍以“东施效颦”这则材料为例。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 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呢?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 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所以可提炼观点:
• 练习三:概括+浓缩。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 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 • 一个好用心计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 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 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 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 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 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 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曲,结果到处 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 • 结论是:
• • • •
A做事情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B客观条件能影响主观条件,不容忽视。 C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主观条件决定事物发展方向,不应看重客 观条件。 • 答案:B
• (3)郑县人卜子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 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 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 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 • ──据《韩非子•外储说》译 • 根据上述故事,可提炼出的观点是: • A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 • B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C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 • D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 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名 句,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 •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读过万卷书,胸 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 反而有害。 • 要点分析: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指广泛阅读,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 系,它是必要的;郑板桥的“读书破万卷,胸中 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谈的是读书后 的思考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两个人的角度不同。 这两句话的联结点是:读书与思考、学与用。
• 材料二: • 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保护 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 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 40000只,但鹿的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 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 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四散 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出不少于三个观点。
答案:C
• (4)从前有一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 让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 回报(子产)说:“刚放在池塘里,它还半死不 活的;一会儿就摇着尾巴活动起来了,一下子就 游得不知去向了。”子产说:“鱼儿得到好地方 了,鱼儿得到好地方了!”管池塘的人出来,说: “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 还说:‘鱼儿得到好地方了,得到好地方了!’” • 下列提炼出的论点最能揭示本质的一项是: • A、办事要着重调查研究 • B、办坏事的人往往是最亲近自己的人 • C、名人最愚蠢 • D、听报告办事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