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参养殖产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海参养殖基本情况 (4)一、海参及其种类:“海八珍”之首,刺参营养价值高 (4)二、海参养殖方式:北围堰,南网箱 (5)三、区域竞争格局:山东、辽宁、福建三足鼎立 (5)第二节历史发展阶段与供需分析 (8)一、高速增长期 (9)1、供给侧:产能约束下的低产量供给 (10)2、需求侧:可支配收入上升导致持续高消费需求 (10)二、结构调整期 (11)1、供给侧:多因素刺激下的产能扩张 (11)2、需求侧:经济低迷与政策外生冲击叠加导致需求萎缩 (15)第三节 2016下半年海参价格大幅上涨之谜 (18)一、供给侧影响因素 (18)1、短期:夏季高温降雨天气导致产量骤减 (18)2、长期:产能持续去化,养殖成本高企倒逼散户退出 (20)二、需求侧影响因素 (20)1、短期:第四季度迎来海参消费旺季 (20)2、长期:消费升级背景下产品定位转变 (21)第四节价格向好叠加产业转型升级,海参行业迎来第二春 (23)一、对2017-2018年海参价格变动趋势的预测 (23)二、海参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24)1、标准化:干海参国家标准发布,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24)2、规模化:行业集中度处于提升期,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24)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27)一、好当家 (27)二、獐子岛 (27)图表目录图表1:南方梅花参 (5)图表2:2005-2015年我国海参主要产区产量占比变化(%) (6)图表3:福建海参养殖模式 (7)图表4:全国海参产量与同比增速 (8)图表5:全国海参养殖面积与同比增速 (8)图表6:国内海参大宗价变动情况(2004.11-2017.6)(元/公斤) (9)图表7:2000-2016年GDP与同比增速 (10)图表8:2000-201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比增速 (10)图表9:海参幼苗 (11)图表10:海参网箱生态育苗 (12)图表11:2006-2015年福建海参养殖面积与增速 (12)图表12:2006-2015年福建海参产量与增速 (13)图表13:2006-2012年海参进口量与占总供应量比重 (14)图表14:2000-2015年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 (15)图表15:2000-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同比增速 (15)图表16:2011-2016年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变动情况 (16)图表17:2016年以来海参价格变动情况(元/公斤) (18)图表18:2011-2016年大连8月平均气温(℃) (19)图表19:2011-2016年青岛8月平均气温(℃) (19)图表20:2008-2015年全国和山东、辽宁两省海参苗种数量(亿头) (20)图表21:2002-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 (21)图表22:海参和高档白酒价格变动情况(2014.1-2017.4) (21)图表23:2009-2016年贵州茅台酒类销售量与同比增速 (22)图表24:2013-2016年霞浦海参投苗量和产量(万吨) (23)图表25:2011-2015年好当家和壹桥股份海参销量(吨) (25)图表26:2011-2015年好当家和壹桥股份海参产品市占率(%) (25)图表27:2012-2016年獐子岛分产品营收占比(%) (28)图表28:2012-2016年獐子岛归母净利润(亿元) (28)表格目录表格1我国主要海参类型简介 (4)表格2:北方刺参 (4)表格3:我国海参主要养殖方式 (5)表格4:我国进口海参主要种类适用税率 (14)表格5:2012年以来国家政策外生冲击 (16)表格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技术要求 (24)第一节海参养殖基本情况一、海参及其种类:“海八珍”之首,刺参营养价值高海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海产品,自古便有“海八珍”之首的美誉。
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
此外,海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凝血、保护神经组织、抗真菌、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由于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作为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的用途由来已久。
我国海参种类主要有北方的刺参以及南方的梅花参、茄参等。
其中,刺参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盛产于北方三大沿海城市——大连、烟台和威海。
表格1我国主要海参类型简介资料来源:海参官网,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表格2:北方刺参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图表1:南方梅花参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二、海参养殖方式:北围堰,南网箱在我国,海参可以分为野生养殖、底播养殖、围堰养殖(俗称“海参圈”)、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五种养殖方式。
其中,前四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福建地区则普遍采用网箱养殖。
表格3:我国海参主要养殖方式资料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三、区域竞争格局:山东、辽宁、福建三足鼎立我国海参自然生长于环渤海沿岸。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研发海参养殖育苗,首先突破了育苗技术难题;20世纪90年代,山东和辽宁沿海地区出现了海参的规模化养殖。
一直到2010年,山东和辽宁都是我国海参养殖的绝对主产区,两地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7%。
2011年开始,海参养殖开始逐渐向福建和河北拓展,成为海参规模化养殖的新兴地区。
2015年,山东、辽宁、福建和河北四地的产量占比分别为48.9%、34.2%、11.8%、4.5%,“北参南养”趋势明显。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集中在辽宁的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河北的秦皇岛、唐山、昌黎;山东的东营、即墨、荣城;福建的霞浦等地。
此外,我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少量的海参养殖。
由于江苏和浙江等地海参养殖容易受台风影响,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图表2:2005-2015年我国海参主要产区产量占比变化(%)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6-2016),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由于河北地区海参养殖占比仍较小,目前我国海参养殖基本呈现为山东、辽宁、福建三大区域竞争格局:辽宁处于海参产业的领跑者地位。
该地区以大连海参为主,消费市场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大连不断增加对海参养殖业的投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参繁育、养殖、生产基地。
在本世纪初,大连海参以产品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率先走上品牌建设的道路,全市已形成了育苗、生产、加工、市场开发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海参养殖已辐射到全省沿海六市。
大连海参产业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其海参产品的品牌构成分为两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从大连区域性市场走向全国市场的獐子岛和棒锤岛,其中獐子岛凭借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和地理位置优势在高端海参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为壹桥海参、晓芹海参、海洋岛、长生岛、海晏堂等,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竞争力。
山东是辽宁海参产业的有力竞争者。
山东地区的海参养殖分布于烟台、青岛、威海等地,主要以刺参为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散户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
此外,山东海参的品牌地位和知名度较大连略逊一筹。
目前,已经形成了好当家、老尹家、宫品海参、双举海参等品牌。
福建是海参产业向南拓展的主要区域。
福建地区的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宁德市霞浦县。
海参生长对于水温、盐度的要求极高。
海参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0-18度,高于24度左右开始进入夏眠,低于5度开始进入冬眠;最适宜的盐度是27-30,能够生存的盐度不超过39,不低于14。
此外,南方地区由于夏季台风频发,也加大了海参养殖难度。
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海参的自然生长只发生在北方海域,而南方养殖海参则面临育苗和夏季高温天气的难题。
但近年来,福建地区持续的探索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气温较低的时期海参得以在该区域存活生长,而霞浦境内由于港湾众多、受风面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成为福建参养殖的主要区域。
福建的水产养殖业,是一个以散户为主、近乎自由发展的产业。
由于受到每年的台风影响,福建水产养殖只能成为“短平快”的畸形产业。
福建海参的加工企业寥寥无几,也缺少上游育苗企业、中游加工企业和下游的渠道和销售终端。
福建海参主打大众消费市场,目前还未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海参品牌。
图表3:福建海参养殖模式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整理第二节历史发展阶段与供需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多年发展进程中,我国海参产业大体上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分别为高速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
图表4:全国海参产量与同比增速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5-2016),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图表5:全国海参养殖面积与同比增速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5-2016),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2年为高速增长期。
这一阶段为我国海参产业的高速增长时期。
海参市场真正启动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因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受到追捧。
据统计,2003-2012年,全国海参产量从3.9万吨迅速增长到1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9%;海参养殖面积从4.8万公顷扩大至18.2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1%。
2012年至今为结构调整期。
2012年,我国海参产业发展出现拐点。
2012—2015年,全国海参产量从17万吨增长为2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6%,明显低于前期,2014、15年产量增速分别为3.8%和2.4%,连续两年创下历史低点;从养殖面积方面来看,海参养殖面积从18.2万公顷扩大到21.7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6%,2014年海参养殖面积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为负。
海参产业的发展与海参价格密切相关。
2012年以前,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上升通道中,支撑了海参产业的高速发展。
从2012年开始至今,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下降通道,最低时曾跌至80元/公斤。
2012年海参价格拐点的出现使得海参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出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海参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
图表6:国内海参大宗价变动情况(2004.11-2017.6)(元/公斤)资料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本质上,海参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2012年以前,海参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上升通道;2012年开始,海参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下降通道。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供需变化的角度分析我国海参产业高速增长和进入衰退的原因,并进一步预测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高速增长期2012年以前,我国海参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可支配收入带动下的高消费需求大大超过了产能约束下的低产量供给。
1、供给侧:产能约束下的低产量供给在我国海参产业高速增长时期,北方的辽宁和山东两地是海参养殖的绝对主产区,这些区域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围堰养殖,海参生长周期较长,从投苗到成品海参一般要2-3年,导致每年的市场供给量较为稳定地维持在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