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健康评估-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健康评估-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 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 ● 血液病: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 其他:糖尿病、结核
精选ppt
24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7 .淋巴细胞改变(L)
(1)增多:﹥4.0×109/L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 血液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其他:肿瘤、慢性炎症、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减少
●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抗肿瘤药 ● 接触放射线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b验
▪ 溶血性贫血检查(自学) ▪ 出血与凝血检查
精选ppt
5
红细胞
▪ 生成、发育、成熟部位:骨髓
造血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 破坏部位:脾脏
早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 功能:携氧供氧
带走CO2
精选ppt
6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标本采集 ▪ 非空腹采血 ▪ EDTA抗凝静脉血2ml;
非抗凝皮肤采血
▪ 注意:
止血带结扎时间﹤1min
精选ppt
7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范围 红细胞计数 成年男性 4.0~5.5×1012/
L 成年女性 3.5~5.0×1012/
L 新生儿 6.0~7.0×1012/
14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
WBC>10×109/L WBC<4×109/L
精选ppt
15
白细胞的形态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精选ppt
16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数白 细 胞 分 类 计
细胞名称 百分比(%)
中性 杆状核 粒细 胞 N 分叶核
精选ppt
2
我们要知道
▪ 检验目的 ▪ 标本采集方法及影响因素(自学) ▪ 检验结果的参考范围 ▪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精选ppt
3
学习内容
1.血液检查
5.肝功能检查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查 4.肾功能检查
6.脑脊液及浆膜腔 积液检查
7.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精选ppt
4
血液检查
▪ 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
严寒、剧烈运动
▪ 病理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最常见):急性化脓菌感染 ②严重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⑥其他: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皮质激素药物作用
精选ppt
18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2. 中性粒细胞减少(N) 粒细胞减少症:﹤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0.5×109/L
有核红细胞
精选ppt
11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精选ppt
12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Cabot环
染色质小体
精选ppt
13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精选ppt
精选ppt
9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15岁儿童、中晚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各种原因的贫血
精选ppt
10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3.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诊断贫血(了解)
(1)大小的异常 (2)形态的异常:球形、椭圆、靶形、镰形、泪滴形等 (3)染色反应的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4)结构的异常: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Cabot环、
精选ppt
20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精选ppt
21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4.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 ● 细胞大小不均 ● 毒性颗粒:紫黑色颗粒 ● 空泡形成 ● 细胞退行性变和核变性 —— 严重感染、败血症、急性 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
精选ppt
22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5. 嗜酸性粒细胞改变(E)
● 免疫缺陷性疾病
精选ppt
25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8 .单核细胞改变(M)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儿童 病理性增多: ● 感染 ● 血液病 ● 结缔组织病
实验室检查
医学系 许莹
1
概述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 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 等学科的实验技术 * 对人体的血液、体液、骨髓、排泄物、分泌物 等标本进行检测 * 目的: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及与疾病相关的 病理变化或病因等有关资料 * 协助疾病诊断、治疗、观察病情、判断预后、 制定治疗方案
(1)增多:﹥0.5×109/L
● 变态反应性疾病 ● 寄生虫病(最常见) ● 皮肤病 ● 血液病 ● 某些恶性肿瘤 ●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减少
●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精选ppt
23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6. 嗜碱性粒细胞改变(B)
增多:﹥0.1×109/L
①感染性疾病:病毒、某些G-杆菌如结核伤寒、疟疾 ②血液系统疾病:再障、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③理化损伤: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 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进、淋巴瘤等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精选ppt
19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反映粒细胞成熟程度 正常:分叶核/杆状核=13:1 ●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5% 见于: 感染、急性失血、中毒 ●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造血功能衰退 五叶以上核>3% 见于: 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感染恢复期
L
精选ppt
血红蛋白 120~160g / L 110~150g / L 170~200g / L
8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严重吐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 (2)绝对性增多 ★继发性增多(非造血系统疾病)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病、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B
1~5 50~70 0.5~5 0~1
绝对值 (×109/L)
0.04~0.05
2~7
0.05~0.5
0~0.1
淋巴细胞 L
20~40
0.8~4
单核细胞 M
3~8
精选ppt
0.12~0.8
17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 中性粒细胞增多(N) ▪ 生理性增多:正常波动;新生儿、妊娠及分娩、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