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稳定的关系。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对儿童以后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了解亲子关系的作用, 需要首先了解亲子关系的特点。
1. 亲子关系的不可选择性
亲子关系是在人出生时就确定的, 且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朋友、配偶等, 但不能随意地选择父母。
儿童同样不能选择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等。
亲子关系具有确定性和不可选择性, 与其他关系有着显著的不同, 不论儿童是否满意都必须接受。
因此, 亲子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其成长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选择的。
2. 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
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自古以来都是家长占有支配和主导地位, 孩子处于被支配地位。
亲子关系对父母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为父母对这种关系的出现是有心理准备的。
但对孩子而言, 亲子关系是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
儿童年龄小、判断力不强、自我意思不明确, 因此,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亲子关系的稳定性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 且从人的一出生就存在, 几乎延续到他的一生。
这种关系不可能被人为地终结, 只要亲子双方存在, 就不可回避, 它不能因时间的发展或其他事情的变化而消失。
因此, 亲子关系对人的影响是必然的, 也是稳定的。
4. 亲子关系的发展性
亲子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变化的依据是孩子的年龄。
即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婴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完全由父母主导, 但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
的反应。
这种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 任何家长都不可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对待不同年龄阶
段的儿童。
二、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是重要
的影响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氛围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 一个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性格形
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和谐、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气氛中, 儿童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 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
反之, 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 儿童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 容易产生敌对心理, 导致他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 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 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我国学者王玉凤等人在对北京城区2 432名7- 14 岁在校儿童的调查研究表明, 处于有口角家庭、暴力家庭或离婚家庭的儿童, 其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比和睦家庭者高,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父母态度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亲子关系中, 父母大都处于主导地位, 其态度的好坏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造成的。
因为态度中包含明显的情感成分, 这关系到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
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与父母的态度
不一致, 给家长带来不愉快、憎恶、讨厌等内心感受, 这势必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例如, 儿童从外面哭着回家说被别的小朋友推倒了, 妈妈却气愤地说:“真笨! 就知道哭。
你不能推他吗?”儿童就可能认为自己真是很笨, 从此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而变得自卑、胆怯; 另一种可能是第二天就去故意推倒其他小朋友, 变得极具攻击性。
同样面对
这种情况, 如果妈妈微笑着给予孩子恰当的安慰, 孩子可能转眼就忘记了, 而愉快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3.沟通渠道的畅通是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
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从沟通开始, 亲子关系也不例外。
由于孩子年龄小, 一般不善于使用完整的语言与父母交谈, 这就更需要父母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 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 了解他们的感受及成长中的困难,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例如,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 可是孩子大哭不止、耍赖不去, 但家长不予理睬, 强制送去, 这会导致孩子情绪和行为变得异常, 如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乱摔东西等。
这些异常行为是儿童心理不健康的最初表现, 若父母仍然不闻不问, 就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孩子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严重后果。
因此, 当孩子最初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时, 父母就应该留心观察, 耐心与孩子交流, 了解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 当父母了解到真正原因后应该更深入地与孩子交流, 要细心而坦诚地与孩子沟通, 告诉他上幼儿园的好处及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等, 以避免以后一连串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