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第三章微粉学与制粉技术
物理方法:机械粉碎法 化学方法:微结晶法、固体分散法、化学反应法、溶 剂蒸发等。
I.
II. 中药超微粉粉碎方法要符合下列要求:
产品粒径小,粒度分布范围窄 粉碎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产出率高,能耗低,生产成本低 产品污染少,纯度高 生产安全、可靠
4 应用前景
三、粉碎设备
二 、粒子大小与形态
1.单一粒子粒径和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粒子大小的常用 表示方法有 :
① 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②球当量径(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 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③有效径:根据沉降公式( stocks )方程计算所得的 直径 ④比表面积径: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球体 粒子的直径。一般用吸附法或透过球法测定。 ⑤ 筛分径——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
第三章 微粉学与制粉技术
第一节 微学
一、微粉是 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 大块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粉后,粒子的细小 形态以及比表面积急剧增加,粉体的性 质——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粉 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 润湿性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影响生产 中药物的粉碎、过筛、混合、沉降、滤过、 干燥等工艺过程。
裂缝数目越少,粉碎所需能量越大,越不易粉
碎。
粉碎操作的能量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如何提高 粉碎的有效能量是粉碎操作研究的主攻方向之 一。
二、粉碎的方法
(一)干法粉碎
干法粉碎是将药物经过适当干燥,使药物中的 水分含量降低至一定限度(<5%)再粉碎的方 法。
单独粉碎——将一味药料单独进行粉碎的方法,俗称 ‘单研’
六、粉体的吸湿
吸湿性: 粉体置于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吸 附水分,出现流动性降低或成团块的现象. ① 水溶性药物粉末的吸湿 水溶性药物粉末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吸湿量 较小,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 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 CRH )。
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CRH越小,越易吸湿, 反之则不易吸湿。
四 、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
孔隙率是粉体中总空隙所占有的比率。总空 隙包括粉体内孔隙和粉体间空隙。
(1)粉体的真体积(Vt) (2)粉体内部孔隙的体积(V 内) (3)粉体间空隙的体积(V 间) (4)粉体的充填体积(V=Vt+V 内+V 间)
粉体的密度
(1)真密度:M/Vt (2)粒密度:M/(Vt+V 内) (3)松密度(堆密度):M/V (V=Vt+V 内+V 间)
混合粉碎——共研法,将处方中的部分药物或全部药 物搀和进行粉碎的方法。
(二)湿法粉碎(单独粉碎)
湿法粉碎 : 在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 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 目的:避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减轻某些有毒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水飞法:适合比重较大难溶于水而又要求特别细的 药物的粉碎 加液研磨法
三、粉碎设备
(一)以截切作用力为主的粉碎设备 1.切药刀 2.切片机 3.截切机 (二)以撞击作用力为主的粉碎设备 1.冲钵 2.锤击式粉碎机 3.万能粉碎机 4.万能磨粉机
3.万能粉碎机——冲击式粉碎机 适用于脆性、韧 性物料及中碎、细碎、超细碎等。
4.
万能磨粉机
(三)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设备 1.乳钵
第二节 粉碎
粉碎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适应 程度的操作过程,也可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 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
1 、概述
( 1 )目的:
①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 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②为制备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奠定 基础。 ③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便于调剂和服用 ⑤利于新鲜中草药材的干燥与储存
3.球磨机
3.球磨机:既可进行干法粉碎也可进行湿法粉
碎;既可粉碎毒剧药品、贵重药品、吸湿性或 刺激性强的药品 ,也可对易氧化药品在充入惰 性气体条件下进行粉碎,还可以在无菌条件下 粉碎眼用、注射用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其他粉碎设备
机械粉碎机
第三节 筛析
《中国药典》筛号、工业筛目、筛孔内径对照表 筛 号 筛目 筛孔内径(mm ) 一号筛 10 2.000 二号筛 20 0.850 三号筛 50 0.355 四号筛 65 0.250 五号筛 80 0.180 六号筛 100 0.150 七号筛 120 0.125 八号筛 150 0.090 九号筛 200 0.075
五、粉体的流动性
——影响重量差异大小 ( 1 )评价参数:休止角和流速 应用:流速大、休止角越小 —— 流动性越好 ( 2 )休止角(α)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 面形成的最大夹角。 α≤ 40 ° ,流动性满足生产的需要。 α> 40 ° ,流动性不好。 α> 45 ° ,流动性差。 粉体吸湿后, α↑ ;细粉率高, α↑ 。 (3)流速是指微粉由一定孔径的孔或管中流出的速 度。
三 、粉体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固体吸附 能力的一种量度。 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 包括由裂缝和孔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粉体的吸附性强,溶解 越快
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
气体吸附法; 气体透过法, 只能测外比表面积
3 、粒径的测量
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 变化 粒径的测定方法: ① 显微镜法:测定 0.5~100μm 级粒径 ②筛分法: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 以上。 ③ 沉降法:适用于 100μm 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④电感应法(如库尔特计数法):用于测定混 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 布
背记技巧: 粗中不超过,细粉不少于; 先过一二四;再过五六七
四、过筛注意事项
粉末应干燥 选择适宜的筛目 选择合适的振动速度 控制粉层 厚度
(2)基本原理
粉碎过程主要是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
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的——被粉碎的物料受
到外力的作用后在局部产生很大应力或形变。
开始表现为弹性变形,当施加应力超过物质的
屈服力时物料发生塑性变形,当应力超过物料 本身的分子间力时即可产生裂隙并发展成为裂 缝,最后则破碎或开裂。
随着粉碎过程的进行物料粒径越小,粒子内部
七、粉体的润湿性
固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Θ 表示。 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0 °——180°
八、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药物颗粒大小能影响制剂的外观质量、色泽、 味道、含量均匀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 并非所有情况都是粒子越小越好 :
有刺激性的药物 稳定性差的药物 某些长效制剂 吸收不受溶解速率限制的药物
《中国药典》10版规定把固体粉末分为六级,如下: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 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 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 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三)低温粉碎
利用药料的低温性质,将药料在粉碎前或粉碎 过程中进行冷却的粉碎方法。
1. 常温下粉碎困难的物料 2. 含水、含油较少及含糖分,具有一定粘性的药物也 能粉碎 3. 含芳香及挥发性成分的物料 如,固体石蜡粉碎过程中加入干冰
(四)超微粉碎
1 概念 微粉又称粉体,或称超细粉、极细粉,是指固体 微细粒子的集合体。2010版药典规定,极细粉 为通过9号筛的粉粒,称为微粉。 2技术 微米技术、亚微米技术及纳米技术。 3方法 按性质分为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