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就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A.知识B.策略C.技能D.能力2.对于技能,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B.属于动作经验C.技能的学习要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D.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学习的前提是要以()的掌握。
A.基础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C.科学知识D.程序性知识4.操作技能也叫()。
A.认知技能B.智慧技能C.智力技能D.动作技能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D.徒手型;器械型6.根据动作连贯与否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D.徒手型;器械型7.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D.徒手型;器械型8、()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和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A、原型内化B、原型模拟C、原型定向D、原型操作9、()阶段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A、原型内化B、操作定向C、操作熟练D、操作模拟10.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1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2.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3.不是操作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执行具有内潜性D.结构具有展开性14.不是心智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A.对象具有主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执行具有内潜性D.结构具有简缩性15.()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
A.奥苏贝尔B.布鲁纳C.R·M·加涅D.E·D·加涅16.()根据自动化程度(自动与受控)对程序性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A.奥苏贝尔B.布鲁纳C.R·M·加涅D.E·D·加涅17.根据E·D·加涅的观点,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被界定为()。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策略18.17.根据E·D·加涅的观点,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被界定为()。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策略19.技能不是()的前提条件。
A.获得经验B.解决问题C.变革现实D.提高创造力20.()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1.()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2.()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个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3.()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4.在()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5.在()阶段,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6.在()阶段,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7.在()阶段,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8.在()阶段,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29.在()阶段,动作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0.在()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1.在()阶段,动作主要靠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2.在()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3.在()阶段,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4.在()阶段,疲劳感和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5.在()阶段,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36.示范的有效性不取决于()。
A.示范者的身份B.示范者的性别C.示范的准确性D.示范的时机37.对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进步慢B.存在高原期C.后期进步较慢D.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38.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和()。
A.集中练习;分散练习B.集体练习;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实际练习D.过分练习;适度练习3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和()。
A.集中练习;分散练习B.集体练习;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实际练习D.过分练习;适度练习40.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和()。
A.集中练习;分散练习B.集体练习;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实际练习D.过分练习;适度练习4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44.()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效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45.()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46.()是复杂的内部动作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
A.感觉B.知觉C.动觉D.注意力47.由于运动知觉的(),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
A.精确性B.模糊性C.连贯性D.稳定性48.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巴甫洛夫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加里培林49.心智动作时通过实践动作的()而实现的。
A.泛化B.强化C.内化D.同化50.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A.布鲁纳B.安德森C.皮亚杰D.加涅5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就是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A.功能分析法B.心理模拟法C.结构分析法D.心理实验法52.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
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D.改变动作方向53.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认知B.联结C.自动化D.内化54.以下属于内部反馈的是()。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B.教师给予的反馈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55.以下不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一直是进步的56.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57.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行为属于()。
A.操作熟练B.操作整合C.操作模仿D.操作定向58.解题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5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60.下列活动的熟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体操B、打球C、做实验D、做数学题61.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B、大脑C、符号化观念D、具体的物体62、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63、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A、知识B、言语C、练习D、示范64、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识B、动作连锁C、言语D、陈述性知识65.心智技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66.在心智技能的(),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少,且不易受到干扰。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6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论。
A.两阶段B.三阶段C.四阶段D.五阶段68.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首先对系统进行()。
A.结构分析B.功能分析C.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D.实验检验69.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的五阶段中第二阶段是()。
A.动作定向阶段B.内部语言动作阶段C.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D.物质与物质化阶段7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
A.原型模仿B.原型整合C.原型同化D.原型内化71.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72.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就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A.强化B.内化C.同化D.外化73.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就是把专家头脑中的经验()为学生自己经验的过程。
A.强化B.内化C.同化D.外化74.()阶段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整合75.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