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中国民间音乐之美

谈中国民间音乐之美

谈中国民间音乐之美
要让音乐美,就必须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

中国民间音乐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赞扬。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

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

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例如,民间音乐《瑶族舞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
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民间音乐带来的让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

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

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像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

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民间音乐从产生起就伴随着民间民众的期望和渴求,也偕同社会历史的前进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传承和发展。

由于民间音乐是人
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品,所以有着不可割断的承继性和发展性。

民间音乐的继承主要靠口耳相传,具有流变性的特点,紧密贴近民众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种属性,使它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时期、各地域、各民族的社会生活。

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

民间音乐的延续,是中华民族音乐生存的象征。

我们要珍爱、传承、发展民间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一道永远发扬光大。

才能真正地让民间音乐美起来,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民间音乐之美。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