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从四个角度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估。
第一,从纵向考虑,通过最近四届世博会与上海世博会在参观国家和组织数目、参观人数、场馆数目、持续时间、活动常数等指标上的比较,定义“直接影响力”的概念,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这四届世博会直接影响力的排名:上海世博会>爱知世博会>汉诺威世博会>萨拉戈萨世博会第二,选取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短期影响这一侧面,用世博举办前的指标数据进行自回归将世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从实际数据中剥离,建立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用本底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作为世博的影响值,估算出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从2003年到2012年的时间区间内的贡献率和影响率。
第三,通过对比其它大型国际盛会对其本地旅游业贡献效率,分析上海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力。
建立数据包络分析评估模型,选取投入、主场馆占地面积、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百分比和旅游收入增长百分比四个指标得出其技术效率值为0.2911和规模效率值0.2919。
第四,由于世博会的长期效益受时间影响,故建立影响力关于时间的影响力降温模型,并通过对比其它顶级盛事,用积分模型反映出上海世博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世博会,影响力,本底趋势线模型,数据包络分析1.问题重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请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2.1模型假设1)假设所查数据真实可靠;2)假设忽略短期内各国货币的购买力随时间的变化;3)假设预计有7000万左右游客参观上海世博会这一数据准确;4)忽略各国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2.2符号说明t:年份;M:旅游人数;S:旅游外汇收入;G:国民生产总值;B: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t L:影响力降温特性曲线;()t f:温度下降函数;v:降温速度;T:最小温度;mP:上海世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影响力sθ:CCR模型效率值;λ:CCR模型中各决策单元权重;i:输入指标;r:输出指标;j:决策单元;-S:输入指标松弛变量;+S:输出指标松弛变量;3.问题分析本题要求对2010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作出定量评估,要求看似简单,但较为开放,发散性比较大,容易展开但也难以下手。
并且影响力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要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必定要选取能够体现其影响力的某个或几个方面,查询相应指标,才能对其做出定量客观的评价。
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一起并称全球三大顶级盛事,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选取的比较对象必须具备可比性。
首先可以想到的是本届世博会同往届世博会的对比,考虑到时间跨度越大,经济、通信、交通等条件的差异就越大,所以尽量选择近几年举办的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进行比较,可以从参展的国家和组织、游客人数、场馆规模等指标出发进行对比,评价上海世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影响力。
其次可以考虑选取一个侧面,比如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来侧面反映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但由于世博会目前还未闭幕,其对上海旅游业的长期效应还不能找到相应数据来支撑,因此可以对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短期影响做分析评估。
由于昆明曾在1999年举办过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参照世博对昆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对少量缺失的数据进行预测以帮助问题的解决。
再次可以选择与世博会影响力相当的其他盛会和上海世博会进行比较评估,尽量选取多个指标比较他们的效力比,得出上海世博会在世界级盛会之中的影响力水平。
一届像综合性世博会对一个城市乃至这个城市所辐射的区域的长期影响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之前分析过目前要对上海世博会的长期影响力做一个定量评估是缺乏数据支撑的,但可以参照北京奥运会对这届世博会的长期影响力进行定性分析。
4.模型建立与求解4.1上海世博会直接影响力纵向评估世博会的直接影响力表现在它吸引的参展国家和组织的数量、游客的数量、场馆规模、持续时间、活动场次等。
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一届世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也是该届世博会影响范围的最直观体现。
为了提高可比性,尽量减小不同国家间货币兑换汇率以及购买力随时间变化的影响,选取2000年之后的四届世博会进行比较,分别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得到这四届世博会的相关数据(见表1),对上海世博会的直观影响力做出评价。
4.1.1因子分析评估上海世博会直接影响力 4.1.1.1构造规范化矩阵表1数据构成世博影响力的评价矩阵:()⎪⎪⎪⎪⎪⎭⎫ ⎝⎛==⨯20000184528700024050001072560011911000185170220512515000115161800197n m ij X R由于各指标没有统一的量纲,因此需对原评价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maxj ijij X X Y =得到规范化评价矩阵:()⎪⎪⎪⎪⎪⎭⎫⎝⎛=='⨯0000.10.99460000.11.00001.00000.25000.57840.04730.08570.49580.55000000.10.32190.31500.52080.75000.83780.03030.25710.8208nm ij Y R 4.1.1.2因子的选取由SPSS 对规范后的评价矩阵R '进行因子分析,得表2、表3和表4:表2 五个指标因子分析结果表 因子1 2 3 4 5 特征值 4.054 0.535 0.410 0.000 0.000 贡献率 81.087 10.704 8.209 0.000 0.000 累积贡献率 81.087 91.791 100.000100.000 100.000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因子1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1.087%(大于80%),即取第一个因子时,原始数据的信息总量已达到81.087%,因此只需选取第一个因子足以描述四届世博会的影响力。
表3 因子载荷矩阵参展国家和组织数目参观人数 场馆规模 持续时间 活动场数 因子10.8780045310.9679167120.9021780330.78523880.957112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因子1在各个评价指标上的载荷都是正向且大于0.5。
说明此因子可以代替五个评价指标对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表4 各世博会因子得分汉诺威世博会 爱知世博会 萨拉戈萨世博会上海世博会 因子得分-0.18192-0.16118-1.090421.3352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得分最高,爱知世博会其次,汉诺威第三,萨拉戈萨最低。
因此这四届世博会直接影响力排名为:上海世博会>爱知世博会>汉诺威世博会>萨拉戈萨世博会图1 四届世博会五个指标直方图将参展国家和组织的数量、游客的数量、场馆规模、持续时间、活动场次,这五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得图1,从图中的对比显而易见上海世博会的各项指标都是遥遥领先的,因此它的因子得分最高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投入最多等许多“世博之最”,说明这个排名应该与实际相符的。
4.2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短期影响评估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交通、餐饮、酒店住宿、旅游服务等等,但能够直接反应旅游业发展程度的还是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通过查阅国家和地方的统计年鉴,从中筛选出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程度是比较合适的。
4.2.1上海市世博会后旅游业相关数据的短期预测由于上海世博会目前仍在举办中,要定量研究它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后效影响是缺乏数据支持的。
考虑到1999年昆明世博会同样是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环境和持续时间相近,并且如果忽略两个城市间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仅从旅游业角度考察世博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昆明世博会对上海世博会是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
因此考虑用昆明世博会结束后对昆明市旅游业的后效作用对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后效作用做一个短期预测。
通过查阅数据可以得到昆明和上海相应年份的相关数据,见表5和表6取两表中世博之前7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作图进行直观比较(昆明世博1992至1998指标分别对应上海世博2003至2009):图2 上海昆明世博前7年旅游人数对比通过图2可以看出两个城市间世博之前旅游人数随时间变化趋势是十分接近的,说明可以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4.2.1.1两个城市对应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用SPSS 分别对上海和昆明在举办世博会之前的对应数据做相关性分析(上海取03至09年,昆明取92至98年)。
表7为昆明和上海入境旅游人数相关性分析。
表7 昆明和上海旅游人数相关性分析表.944**.0017P earson 相关系数Sig. (1-tailed)NP earson 相关系数Sig. (1-tailed)N昆明旅游人数上海旅游人数昆明旅游人数上海旅游人数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1-tailed).**.表7结果显示两个城市在举办世博会之前入境旅游人数随年份变化趋势十分接近,并能通过单尾检验。
其余两个指标的Pearson 相关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869和0.999,说明上海和昆明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GDP 的相关性都是很高的,因此用昆明在举办世博前后的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去预测上海在世博结束后短期内的数据是可行的。
4.2.1.2上海世博会短期数据预测因经计算分析出上海世博会和昆明世博会各项指标均有较高相关性,且为线性相关,说明两届世博会的各项指标按年的增长率是相接近的,因此考虑用昆明世博会举办期间和会后的指标增长率去估计上海世博会的指标。
将2010、2011、2012年份上海市的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以及GDP 做出预测,结果见表8:年份 旅游人数 (万人) 旅游外汇收入 (亿元) GDP (亿元) 比重/%(旅游业总收*100/GDP )2010 780.100 474.242 15693.258 3.022 2011 749.736 446.852 16605.172 2.691 20121266.423515.71917845.4062.8904.2.2旅游趋势线模型估算上海世博会对旅游业的短期影响旅游本底趋势线(Background Trend Line )(以下简称本底线),是指在不受偶然事件严重冲击和干扰下,境外或境内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固有趋势线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它反应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天然而稳定的趋势和时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