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2007.7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如果把全国高校比作一座“金字塔”,地方高校就是“金字塔”的塔身部分,不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人数都占了绝大多数。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05年5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共有1794所,其中部委所属高校109所,地方所属高校168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近94%。
因此,在强调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关注和研究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密切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9月,笔者曾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学习的地方高校的校级领导和部分西部地区高校的中层领导做过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份。
来自校级领导的问卷111份,其中,41份来自东部地区高校,32份来自中部地区高校,38份来自西部地区高校。
来自西部高校中层领导的问卷10份。
本文将结合对111名校级领导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地方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径,并就为地方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问题提出一己之见。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定位来看,所谓的地方高校是指省(市)属高校和省辖市(地、州)属高校,即在管理体制上,这些高校由省、市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或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在投资体制上,地方政府是投资主体,国家的优惠政策很难惠顾地方高校。
从高校发展定位来看,相对于部属高校来讲,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不仅依赖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张婕【摘要】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任。
在全国高校中,地方高校不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人数都占了绝大多数。
通过对111名地方高校校级领导的问卷调查,提出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增强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经济发展【作者】张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政策取向!———对全国111所地方高校校长的问卷调查报告!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校发展现状与趋势抽样调查分析”的前期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IA050144。
考察调研报告81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当地政府和社会对地方高校的支持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当地高校的支持环境的情况时,表示很满意的地方高校领导仅占5%,比较满意的占40%,而不太满意的和很不满意的分别为50%和5%。
可见,从地方高校校级领导的角度看,目前地方高校所处的发展环境尚不尽如人意。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很大,高校在区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地方对当地高校的支持力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统计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地方高校的支持环境相对好一些,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分别达到51%和54%,均超过了半数;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对地方高校的支持环境较差,很满意的为0,比较满意的仅占29%,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为66%和5%,即不满意率高达71%。
这表明在地方高校领导看来,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高校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在与西部高校领导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对于发展高等教育,可以说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但在经费投入等资源分配的具体问题上,就普遍表现出重视不够。
目前,经费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将教育经费紧缺列为制约高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的高校比例高达90%,而这一点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就显得更为突出。
众所周知,地方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为地方财政拨款,但到位情况却很不理想。
在高校的生存发展中,对经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政府投入总量虽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却在逐年减少。
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有限的经费,仍然难以按时足额到位。
调查总体结果显示,学校主管部门对学校投入完全到位和基本到位的比例分别为15%和55%,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低,分别为11%和45%。
在投入本来就已经不足的情况下,还不能保证经费的基本到位,这对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无异于釜底抽薪。
2、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作用。
地方与地方高校的关系并非单向给予,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作为地方高校,“地方性”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要担负起为当地经济、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重任,从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等方面入手,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科技、管理、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
这样地方高校才能更好地取得社会、政府的支持,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所在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时,25%的领导认为很有帮助,50%的领导认为有一定的帮助,认为没有什么帮助的占23%,还有2%的领导说不清有怎样的作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校级领导对目前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甚满意。
在分区域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46%的地方高校领导认为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很有帮助,54%的领导认为有一定帮助。
可以说,东部地区地方高校的领导高度认可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
而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领导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
西部地区的领导无人认为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很有帮助,29%的领导认为有一定帮助,而认为学校对当地经济建设没有什么帮助的高达66%,有5%的领导说不清有怎样的作用。
二、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次调查是从地方高校领导的视角来分析考察调研报告82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2007.7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地方高校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基于此,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
1、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大幅增长的形势,从1999年到2004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以20%的幅度增长,地方高校扩招的比例还要更高一些。
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拨款、税收、土地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却没有按同比例增长,使得这些高校在扩招中不堪重负,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等方面都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处于透支运转状态。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需要最迫切的方面。
地方高校需要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也要重视高等学校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政府拨款的数量只占到学校全年开支的三分之一,其它的三分之一依靠学费,另外的三分之一依靠自筹,如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社会服务收入等。
因此,保证政府对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能够按时足额到位,应该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在调查中,发现在对高等教育投入本来就已经不足的情况下,还有相当比例的高校主管部门对高校投入难以保证或不能到位,其中东部地区占17%,中部地区占28%,西部地区高达45%。
可以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
因此,即使在东部地区,有关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在当地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在加大区域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保证对高等教育必要的投入,从而使当地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2、增强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作为地方高校,如果一旦偏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必然失去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因此,地方高校只有始终将知识进步与科技发展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既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又视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结果看,25%的地方高校校级领导认为所在学校对当地经济建设没有什么帮助或是说不清;而在分区域统计中,西部地区高达71%。
在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课程设置是否突出针对性和办学特色的调查中发现,西部高校在这两方面较东中部地区都要弱一些。
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更应将办学目标转变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发展区域经济的方向上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或比较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地方高校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办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很好地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并帮助地方和行业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甚至决策问题,才能吸引好的生源,并获得政府和社会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全力支持,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责任编辑王敬红)考察调研报告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