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足“互联网+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集团发展战略,剖析了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搭建通道、运行机制、能力建设、激励机制、服务领域等方面探讨了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渠道;模式;能力;平台中国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历经百年,一直扎根农村,充分利用实体网络站点,积极开展服务“三农”系列工作,为农民配送农资农具,提供农村缴费、金融等便民服务,得到了百姓称赞和政府认可。
2014年,中国邮政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对接商务部“万村千乡”计划。
在此背景下,邮政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快速激活庞大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走出一条独具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1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1.1摸索出邮政独特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自2014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业务以来,中国邮政已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即线上基于邮乐网和邮掌柜系统,线下依托邮政农村窗口资源、农村邮乐店等实体渠道,打造一个集“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于一体的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村用户提供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五不出村”服务。
1.2全国邮政积极探索湖北邮政结合邮掌柜系统,创新开发以访销为重点,抢滩农村市场;浙江邮政依托村邮站,打造开放平台,加快“圈地”;安徽邮政依托邮乐农品主打农产品进城,线下线上运营,确立特色运营模式;山东邮政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政府将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纳入社区服务体系规划;贵州邮政与供销社签订战略协议,依托供销社农家店快速布点。
1.3农村电子商务初具规模自2014年7月启动农村电子商务以来,邮政坚持以打造平台为理念,不断探索与金融、分销等专业的业务叠加,实现与邮政各专业的协同发展。
截至2015年4月,邮掌柜系统已在全国21个省推广上线,累计安装5.82万个,实现交易金额5.94亿元。
相比阿里、京东等社会电子商务公司,中国邮政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在站点数和交易额方面,都已占据较为明显的规模优势,初步搭建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为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2.1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不顺畅,需进一步融入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布局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不强,竞争力较弱。
平台流量小,对政府和商家的吸引力不够。
各级政府未将邮政纳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体系。
外部对邮乐网、邮掌柜较陌生。
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买进”和“卖出”方面没有商品品类和价格优势,乡镇到村的投递成为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
2.2围绕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进行电子商务重构,运营和赢利模式还需创新,运行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农村电子商务整个体系运作大多以产品、职能、平台为中心,没有按电子商务特性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组织构架、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
平台运营不够专业,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外力的步伐还需加快,赢利模式还不明晰,基层企业和终端网点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点和价值,内在动力不足。
2.3围绕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硬件软件、仓储投递、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专业队伍势单力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人员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严重不足,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整合的人才更是稀缺。
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还需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障机制停留在浅层。
与农村电子商务相适应的仓储几乎是空白,乡镇到村和村到乡镇的投递力量、投递硬件还刚起步,需巨额投入且要在全国统一步调,快速推进。
2.4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平台功能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之一,便民金融功能单一,制约因素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平台产品需进一步丰富,农产品的引入需加速且要有竞争力,结合社会热点的服务性功能还需增加。
要进一步强化客户入口,快速提升平台流量和价值。
2.5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应进一步鼓励创新,加大放权力度与农村电子商务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不明确、不系统,对下级企业的平台运营还未下放权限、开放接口,基层企业不能参与自主运营。
在调动基层企业和末梢网点积极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需加大投入。
3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电子商务进农村,其核心是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农村经济新业态。
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围绕农村居民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以居民为中心,帮助居民实现创业不出村、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便民缴费不出村和便民金融不出村,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1搭建双向通道,争取政府支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买进”和“卖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邮政企业要紧紧抓住。
3.1.1积极融入各级党委政府战略,争取支持一是主动汇报,争取将邮政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布局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力量,写入规划、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二是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找到其与邮政企业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结合点。
三是将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政府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的载体,与全面建设小康的帮扶组织部门、团委、妇联等进行深入合作。
四是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如与供销社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3.1.2打通“买进”通道一是立足平台商思维,畅通工业品下乡通道。
着力提高代购网点和客户的购买体验,把握正品和价格这两个核心因素,引入更多的供应商或合作商,老百姓通过自己或农村邮政电子商务代购平台,均可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尤其是农资产品。
二是立足管道思维,解决送达通道问题。
着力解决县到乡镇、特别是乡镇到村的投递问题和仓储问题,结合邮政快递包裹改革的契机,打造邮政更加凸显、竞争对手短时间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
三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村到户投递的问题。
在农村邮政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依托该末梢网点,给予政策补贴或以奖代补形式,通过网点自身或请人捎转的物流方式,将商品送到户。
3.1.3打通“卖出”通道一是搭建平台。
通过邮乐农品、邮掌柜平台等搭建线上自有平台,提升掌柜代购积极性。
二是引入商品。
可与农业主管部门、供销、各地龙头企业合作,直接通过生产商引入标准化、无公害、原产地、有机等指标的地方特色商品,将获取的价格优势让利给客户和代购商,取消中间商环节,同时注重质量把控。
三是以买促卖,引导各地能人、邮掌柜店主和优秀企业在邮政平台销售商品,可利用邮政分销全国一盘棋等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促进更好的“卖出”。
四是通过四种模式解决“卖出”实物传递问题。
模式一:零星订单可采取订单-村-乡镇-县城-全国各地的模式寄递;模式二:邮政在县级与第三方合作建仓或要求合作第三方建仓,实现订单-县城-全国各地的模式;模式三:生鲜、冷链物流、智能温控投递等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进行保管、运递;模式四:大宗商品交易订单结合传统物流方式予以解决,邮政企业主要把控信息订单、资金结算、服务质控等关键环节。
3.2理顺运行机制,创新运营模式邮政发展电子商务意味着要重构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抢占客户入口,建立邮政特色的运营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赢利模式。
3.2.1重构运行机制一是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各地落地规划。
规划涉及目标、步骤、配套等,这一系统工程的指向都是客户,包括购买的客户、销售的客户,客户体验才是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规划落实过程中,统一步调,形成一盘棋的整体优势。
二是要理顺流程,围绕买和卖两个双向行为,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和优化流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客户体验。
三是实现转型。
现行邮政运行机制均以职能制和专业来划分,精力分散,不易聚焦,不能形成合力。
要改变现状,出路在转型,可采取事业部制模式重构企业资源,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立渠道客户中心、产品和项目中心、管控中心和支撑中心。
渠道和客户接触的界面只是渠道客户经理,界面明晰,产品和项目中心主要解决流程优化和产品引入等问题,管控和支撑各负其责,四个中心形成良性沟通协调机制,通过事业部将渠道和客户紧紧抓住。
3.2.2创新运营模式一是以经营平台为主。
邮政的优势是拥有综合服务平台和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聚集的客户,这一秉性和资源秉赋决定了邮政要走的电子商务之路是平台商。
二是引入外力参与运营。
充分发挥邮乐网的平台、技术和电子商务优势,与其他主流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可就某一领域进行合作运营,或考虑商业布局和竞争等因素,与社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全方面合作运营。
3.2.3创新赢利模式一是抓住核心赢利目标。
如以寄递收入作为赢利点,将金融即平台流量账户资金的运作收益作为赢利点,以聚集客户形成的客户流量销售即广告收入为赢利点。
另外,产品仓储、物品和农业产险、信贷融资、销售差价等都可作为赢利点考虑。
二是牺牲部分赢利打造客户入口。
平台建设和推广前三年,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产品可无销售差价甚至给予补贴奖励等,形成巨大的价格优势,可免费为客户提供物品和农业产险,可全免邮费,平台民生缴费第三方结算的佣金全部给予奖励和补贴,可免费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民金融服务且给予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补贴,可对入驻商家免收平台费和流量费。
三是打好转化牌。
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邮政企业的优势是巨大的客户资源和客户数据,在发展客户方面要做的核心工作就是转化,将现有客户转化为电子商务客户,将客户流量引流到电子商务平台。
邮政的客户资源包括全国通过车证业务发展聚集的车主客户,邮政金融客户,通过邮政送达的电子商务购买客户,海量的邮政便民缴费客户等,若将转化文章做足,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会事半功倍。
3.3加大资金投入,夯实能力建设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这就需要从规划预算开始将农村电子商务投入纳入硬指标,强化硬落实,方能实现抢滩登陆。
3.3.1加大投递、处理、仓储、运送能力建设邮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农村投递,因此必须做好农村投递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农村电子商务会派生海量的包件,且进出末梢都在村和乡镇。
一是按照国务院加快“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的意见,2020年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邮政企业要抢占先机,在2017年前完成布局。
一方面,要迅速在人口聚集的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依托邮掌柜系统实现全国及本地缴费、商品代购、火车票机票订购、进销存管理等便民服务。
另一方面,打通乡镇邮政支局(所)与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的相互传递,可将邮政支局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点作为社会快递公司的投递末梢承接商,在承接业务的同时,将所有到乡镇、到村的客户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