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三: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三: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三: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及解析(11):钠及其氧化物测试卷及解析(12):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碱金属元素测试卷及解析(1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测试卷及解析(14):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测试卷及解析(15):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卷及解析(11):钠及其氧化物题组一钠的性质1.判断正误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取Mg()(2009·重庆理综-6B) 2.(2009·上海,10)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 mol中子B.0.4 mol电子C.0.2 mol质子D.0.4 mol分子3.(2007·江苏,24)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 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题组二过氧化钠4.判断正误(1)Na2O2的电子式为()(2010·课标全国卷-7A)(2)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其电子式为()(2009·北京理综-12C) 5.(2008·北京理综,7)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2CO36.(1)[2010·四川理综-26(5)]H(Na2S2)与Na2O2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水溶液显黄色,写出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足量的Na2O2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NO3-、S2-、HCO3-、CO2-3、Na+,设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析出,则数目减少的离子有__________,数目增多的离子有________,数目不变的离子是________。

题组一钠的性质1.(2011·菏泽模拟)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氢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C.将钠放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中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3.(2010·南京联考)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FeCl3溶液D.Ca(HCO3)2溶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mol 钠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 A个H2分子B.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a+2H2O===Na++OH-+H2↑C.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D.为测定熔融NaOH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NaOH固体后进行测量题组二钠的氧化物的性质5.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6.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的pH不变,水减少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D.溶液中的pH增大,有O2放出7.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Na2O B.Na2O2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8.(2011·武汉调研)一定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得残留固体40.8 g,残留固体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8 g固体物质为Na2CO3B.40.8 g固体物质为NaOH和Na2O2混合物C.40.8 g固体物质为0.2 mol NaOH和0.4 mol Na2CO3混合物D.40.8 g固体物质为0.1 mol NaOH、0.2 mol Na2CO3、0.2 mol Na2O2混合物9.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 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中,若B与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反应③中产物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实验探究10.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1)提出问题实验一的CO2能灭火,实验二的CO2为何能“点火”?(2)假设与猜想①Na2O2与CO2发生了反应,可能有Na2CO3生成;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__生成。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结论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4)类比推理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

则向包有Na2O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5)实验与解释①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烧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想与启示保存Na2O2的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B 3.(1)①2Na +2H 2O===2NaOH +H 2↑②Na 2O +H 2O===2NaOH③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89% 解析(1)①2Na +2H 2O===2NaOH +H 2↑ ②Na 2O +H 2O===2NaOH③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n (Al)=0.27 g27 g·mol -1=0.010 mol根据反应③可得由铝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n (NaOH)=0.010 mol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 2)=0.015 mol那么由金属钠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 2)= 1.12 L22.4 L·mol -1-0.015 mol =0.035 mol根据反应①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 (Na)=2×0.035 mol =0.070 mol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n (NaOH)=2.0 L ×0.050 mol·L -1=0.10 mol所以溶液中Na +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n (Na +)=0.10 mol +0.010 mol =0.11 moln (Na 2O)=0.11 mol -0.070 mol2=0.020 mol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11 mol ×23 g·mol -10.070 mol ×23 g·mol -1+0.020 mol ×62 g·mol -1 ×100%≈89%。

4.(1)× (2)√ 5.A 6.(1)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气体(2)S 2-、HCO -3、(H +) Na +、CO 2-3、OH - NO -3 解析(1)H 即Na 2S 2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可根据2Na 2O 2+2H 2SO 4===2Na 2SO 4+2H 2O +O 2 ↑推知:Na 2S 2+H 2SO 4===Na 2SO 4+H 2S ↑+S ↓。

(2)S 2-被氧化,HCO -3与OH -反应生成CO 2-3,故减少的是S 2-和HCO -3,增多的是Na +、CO 2-3、OH -,NO -3数目无变化。

1.D 2.D 3.D 4.A 5.C 6.BC 7.C 8.D9.(1)Al C H2O Na2O2(2)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3)CO2CO(4)Na2CO3(5)CO2+AlO-2+OH-+H2O===CO2-3+Al(OH)3↓解析框图中的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