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政策与信息法规(讲义)
2009-12-06 20:54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讲义)
1?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文范畴。
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信息管理中的人的因素,强调从人和社会的角度综合解决信息管理问题。
2?对信息政策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1)大信息政策观;(2)小信息政策观;(3)折衷的信息政策观。
3?信息政策可划分为科技信息政策、经济信息政策、文化信息政策等;也可以划分为国际信息政策、国家信息政策、地方信息政策等。
4?我们给出一个信息政策的定义,是以调控信息生产、交流和利用的措施、规范和准则的集合,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5?关于信息政策要素的构成,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莫尔要素说;希尔要素说;赫尔农-雷利要素说;伯格要素说。
6?莫尔要素说:1991年,莫尔在《信息政策》一书中提出信息政策应包括四个方面:(1)法规问题;(2)宏观经济问题;(3)组织问题;(4)社会问题。
7?希尔要素说:1994年,希尔在《国家信息政策和策略》一书中对信息政策要素进行了详尽具体的阐述,但由于划分过细,有些要素相互重叠,整体上显得比较零乱。
希尔认为信息政策应包括以下方面:(1)政府
的信息获取;(2)政府的信息管理;(3)政府对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利用;(4)信息技术产业;(5)电信和网络;(6)信息经济;(7)工业、农业和商业;(8)科学技术信息;(9)信息产业;(10)图书馆和档案馆;(11)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问题;(12)向公众发布官方信息;(13)出版和传媒;(14)跨国数据流;(15)隐私权和数据保护;(16)社会事件;(17)健康和消费者信息;(18)教育和工作;(19)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和犯罪预防;(20)法律方面;(21)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22)质量和可靠性;(23)信息的生产。
8?赫尔农-雷利要素说:1991年,赫尔农和雷利和著的《信息政策》一文中列举了一个信息政策要素分类表。
他们的分类侧重于政府信息。
具体包括:(1)与信息政策有关的联邦组织:提供联邦信息的政府机构的结构。
(2)联邦政府和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从事政府信息生产、分配和传播的机构和组织的责任与角色。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政府信息提供的影响。
(4)政府信息经济学:政府提供联邦信息的费用和效益。
(5)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能力:公众获取联邦信息的权利和政府的责任。
(6)信息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在保护不应泄漏的信息的同时,公众获取政府机构记录的权利。
(7)国家机密及其保护: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有不公开一部分信息的权利。
9?伯格要素说:1993年,伯格在其《信息政策——评价和政策研究框架》一文中采用了这一方法。
该方法把信息政策的要素归纳为九大类:(1)联邦信息资源管理;(2)用于教育、创新和竞争的信息技术;(3)电
信、广播和卫星转播;(4)国际交流的信息政策;(5)信息泄露、机密和隐私权;(6)计算机法规和犯罪;(7)知识产权;(8)图书馆和档案馆政策;(9)政府系统、证券交易所和信息披露。
10?伯格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问题和研究角度归纳出五种信息政策问题研究框架:(1)目标框架;(2)政治要素框架;(3)简化框架;(4)问题框架;(5)政策主体框架。
11?莫尔认为,在考虑信息政策的框架体系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发展趋势:(1)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2)信息资源广泛利用的趋势;(3)社会信息意识加强的趋势。
12?1993年,莫尔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信息政策和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信息政策的二维矩阵模型,用以确定信息政策的主要范围和问题以及不同信息政策之间的联系,勾画了信息政策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框架。
莫尔矩阵模型包括三个层次(产业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和5个信息政策的要素(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
13?信息政策在产业、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作用:
(1)产业政策层面。
主要考虑在一国范围内与信息部门的发展相关联的政策问题,研究信息政策如何规范信息服务部门的发展。
(2)组织政策层面。
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管理和处理的方法,研究信息政策对机构内信息利用的影响,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和竞争力。
(3)社会政策层面。
考虑个人和社会团体相关联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研究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
14?在每一个层面上,都要研究决定信息利用方式的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和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的因素:(1)信息技术因素。
包括通讯设施、决策支持系统等政策目标。
(2)信息市场因素。
强调信息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信息的交换,而应面向所有的信息交换。
(3)信息管理因素。
改进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的过程,扩展其范围。
(4)人力资源因素。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信息意识,改进个人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获益的技巧和能力。
(5)法律法规因素。
强调立法工具对实现信息政策目标的作用。
15?信息法律是指对信息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控的法律措施,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组织和对信息负有责任的个人等。
16?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权利义务主体是指在信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
信息法律关系所涉及的主体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能够和有资格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全部主体形式:(1)政府部门;(2)经济组织;(3)非营利性组织、包括学校、社会团体和事业机构;(4)个人。
17?信息法律的客体,是指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中的物化的和非物化的财产。
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包括三个部门:(1)信息资源;(2)信息技术;(3)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
18?信息法律的调整对象包括二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
(2)信息在生产、传播、处理、存储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垄断与竞
争、利益与冲突、信息自由与个人隐私等。
19?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关系:第一种观点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认为两者尽管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性质和作用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1)在性质上,信息法律是一种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而信息政策是一种行政手段,是一种软性的指导性准则或指南。
(2)在作用范围上,信息法律的问题、对象比信息政策更基本、更普遍、时效更长、相对更稳定;而信息政策一般随国家的发展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和条件而改变。
(3)从二者的关系上,信息政策是信息立法的基础,信息立法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20?信息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充分考虑各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和地位,通过立法规范主体行为,创建一个适于各行为主体充分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2)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
(3)考虑到信息活动的跨行业、跨地域的特性,将信息立法置于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加强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
21?信息立法应特别关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资源管理问题;(2)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问题;(3)信息市场管理问题;(4)知识产权保护问题;(5)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6)信息利益分配和“信息公平”问题;(7)信息国际化问题。
22?一般而言,部门法的体现大致包含三个部门:基本法、辅助法和必要的单行法规、条例、章程等法律文件。
23?信息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八项法律制度:(1)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2)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3)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4)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法律制度;(5)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法律制度;(6)新闻出版与信息传播法律制度;(7)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法律制度;(8)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24?80年代以来美国信息政策的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1)出版自由;(2)通讯与发展;(3)直接的跨国卫星广播;(4)隐私保护;(5)信息的定价与税收;(6)知识产权。
25?美国的信息政策的四个明显特征:(1)完整配套性;(2)强调信息自由流动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统一;(3)重视信息立法,推进信息政策法律化;(4)鼓励竞争,促进信息市场自由化。
26?英国信息政策研究具有四个主要特点:(1)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集中控制的方法;(2)重视科学技术信息的利用;(3)强调政府在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参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作用;(4)通过与欧盟各国的合作、加强与美、日等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竞争。
27?战后日本国家信息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国家信息体系形成阶段;(2)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阶段;(3)信息交流的国际化阶段;(4)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28?日本信息政策具有四个基本要素:提高人的福利、利用信息促进生产、开发尖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
29?日本信息政策的四个主要特点:
(1)在政策的导向上重视科学技术信息,尤其是专利信息,这与日本“科技立国”的长期政策是一脉相承的;(2)高度重视国家信息资源的开发,认为“信息是一种国际资源,公共性特别强,必须依赖国家投资;(3)注重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但强调自主信息体制,单方面地吸收和利用他国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吸收技术信息资源,而不是双向交流;(4)扶持企业信息要素的发展,通过扶持建立行业信息中心和税收、金融的优惠政策促进日本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