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1

第十三章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1

彩田学校物理导学案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班级: 姓名:
1
探索奥秘 源于主动
五、其他简单机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本质。

【课前检测】
1、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表达式是 。

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出:当L 1>L 2时,平衡时动力_____阻力,是 杠杆; 当L 1<L 2时,平衡时动力_____阻力,是 杠杆;当L 1=L 2时,平衡时动力_____阻力,是 杠杆。

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N ,动力臂是40cm ,阻力臂是10cm ,杠杆平衡时,阻力是 N 。

【课堂导学】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以外, 、 、 等也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简单机械。

【学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阅读课本69页,完成下列内容)
活动1: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试着设计两种方案。

右图1中, 是定滑轮,
是动滑轮。

你们在哪里见 过这两种滑轮?
1.定滑轮: 的滑轮;
2.动滑轮: 的滑轮。

【学点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活动2:用定滑轮 匀 速 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
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cm 拉力移动的距离/cm 拉力移动距离与重
物移动距离之比
1 10 2
20
活动3: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根据活动2、活动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结论:使用定滑轮 。

2.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活动4:用动滑轮 匀 速 提升钩码,拉力F 的方向 竖 直 向 上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 动= ,比较拉力F 与G 物、G 动 的关系: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F= 。

活动5: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cm
拉力移动的距离/cm
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
1 5 2
10
甲 乙
图1 图2
2
探索奥秘 源于主动

6 甲
乙 图7 图10
根据活动4、活动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使用动滑轮 。

【学点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在图4、图5中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2.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动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

3.对于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倍,动力大小只需要阻力大小的 倍。

【体验成功】
1.如图6,下面两种滑轮中,甲是 ,乙是 。

2.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使用该滑轮:它能改变 ,
(填“能”或“不能”)省力。

3. 某同学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将重160N 的物体匀速提高了2m ,则他至少要用 N 的拉力,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 m 。

4.重200 N 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 N ,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 N 。

5.如图8,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向三个方向的拉力分别为F 1 、F 2 、F 3 ,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6.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四种
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7.如图10,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 ,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 ,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500N B .250N C .300N D .800N 8.如图11,物体重G ,它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 ,(不计绳与轮间的摩擦) 匀速拉动物体时,须施加的拉力F 为 ( ) F
图3
图9
图4 图5 图8
A. G
B. G/2
C. f
D.f/2 G
图11
3
探索奥秘源于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