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位器具设计规范(汽车装配车间)解剖

工位器具设计规范(汽车装配车间)解剖

汽车制造企业专用工位器具总体设计
摘要:工位器具作为生产线边的重要组成,是产品件实现物流过程的载体,是产品件物流过程质量防护的重要保障,在仓库和生产车间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工位器具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针对重汽轻卡部总装车间专用工位器具,本文将从工位器具结构设计、选材标准、附件设计、投入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位器具总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专用工位器具;汽车制造;工位器具设计
一、概述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边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大,尺寸、形状、重量差异较大,线边物流管理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和工位器具设计,最大程度利用线边有限空间,实现线边物料布置的最优化。

工位器具是生产线边的重要组成,根据结构特点分为通用工位器具和专用工位器具。

本文针对专用工位器具设计思路进行阐述。

二、工位器具设计原则
1、对产品件在物流过程中起到防护作用,是工位器具设计的首要原则;
2、合理利用线边空间,最大程度满足产品件存储需求;
3、符合人体工学,操作者取件方便,减少无效动作;
4、支持目视化管理,产品件和工位器具信息一目了然;方便转运;
5、尽可能通用化,增加不同产品件使用的可能,增加供应链不同环节流通的可能;
6、工位器具外观整齐一致,保证生产现场7S水平。

三、工位器具设计步骤
(一)结构设计
要确定工位器具结构,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确定所承载产品件的摆放方式,常见摆放方式有平铺、摞放、对扣摞放、悬挂、限位等,具体由产品件的形状、工人取件方
式、产品件是否易损等因素确定;其次确定工位器具主体框架结构,综合考虑工位器具容量、产品件大小、人体工学和线边空间,确定工位器具尺寸和结构;第三,根据产品件重量,分析工位器具每个受力点,确定工位器具细节设计,如加固、承重等。

(二)尺寸确定
工位器具尺寸有多种设定,增加工位器具时选择与实际需求相符或相近的尺寸。

长度型号优选如下系列之一:800mm、1000mm、1200mm、1400mm、1600mm,1800mm、2000mm、2200mm,尽量小于2m,宽度型号按照线边定置区域优选800mm,900mm。

工位器具高度(含轮)设定为1600mm,上下波动在10mm范围内。

特殊产品件的工位器具尺寸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评审后可适度放宽。

(三)颜色确定
为保持外观一致性,工位器具颜色需统一,设定为福田白。

(四)材料选择
1.主框架结构材料选择
主框架结构材料根据承载产品件特性可选择金属材料和线棒。

(1)金属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有角钢、方管、圆管、钢板、圆钢等,根据材料特性,将不同规格的金属材料确定其适用的范围,得出常用金属材料选用规则,如下表所示。

常用金属材料选用规则
(2)线棒及其配件
丰田在精益生产管理中开发了线棒,实现了用标准材料制作专用工位器具。

线棒在工位器具应用中具有制作简单、改造方便、材料重复利用、无需单独防护的优点。

本厂选用线棒规格为外径30mm,壁厚1.5mm,白色。

2.防护材料
为避免产品件与铁质工位器具直接接触,与产品件接触部分的材料硬度必须比产品件表面硬度小,避免产品件表面磕碰划伤。

常见防护材料有毛毡、橡胶板、板带、帆布、海绵、塑料泡沫等,结合防护材料特性,总结出各类防护材料的选用规则如下表所示。

常用防护材料选用规则
3.附件
(1)脚轮规格选择
选择脚轮时需考虑脚轮材质、大小、承重等。

常用脚轮材质为尼龙和聚氨酯,总结其性能对比如下。

尼龙与聚氨酯性能对比
计算脚轮负荷时,采用如下方法。

算法一(一般平整水泥路面、塑胶路面):
单个脚轮负荷=
(满载产品件重量+工位器具重量)÷所装脚轮数量×1.2 算法二(有凹坑的路面、上下坡较多的路面):
单个脚轮负荷=(满载产品件重量+工位器具重量)÷3
在路面通过性一定的情况下,脚轮的选择取决于承重和产品件易损度,得出脚轮选择模型如下图所示。

脚轮选择模型
脚轮全部带制动功能,与工位器具主体之间全部采用螺栓进行螺纹连接(如下图,白色代表工位器具本体,深色代表脚轮及其支架),牵引车牵引的工位器具全部选择减震脚轮。

脚轮与工位器具连接方式图
(2)牵引钩和牵引座
牵引钩和牵引座安装于工位器具两个底盘宽度面中间位置,牵引钩与万向轮同侧,采用直径20mm圆钢,直立收起有限位不掉落;牵引座及插销与定向轮同侧,牵引座采用厚度4mm钢板,插销链条≥180mm,以插入牵引座时不拖地为上限,结构如图所示。

牵引钩规格牵引座规格
插销规格
(3)看板固定板
看板固定板焊接在工位器具左侧右上角,大小为210mm×148mm,固定板采用1.2-1.5mm厚钢板。

(4)标识牌
标识牌为塑封卡片,大小为150×90mm,固定于工位器具看板固定板左侧。

(5)护铲设在工位器具底盘长度面,规格如下。

护铲尺寸图
按叉车挑取工位器具长度面的中间位置设计,护铲统一设定在底层横梁长度面方向下侧面1/4和3/4处,护铲支架下边缘高于地面不小于30mm,如图所示。

护铲定位示意图
(6)安全插销与气弹簧
结合人体工学,当工位器具单层框架重量小15kg时,采用安全插销,插销采用直径10 mm圆钢,插销与器具接触受力部分不小于30mm,插销安装于每层右侧;当工位器具单层框架重量大于等于15kg时,采用气弹簧。

(7)铰链/合页
采用5寸不锈钢,厚度2.5mm,Φ13mm轴承。

(8)编号
专用工位器具编号格式为:部门名称-器具类别-流水号,编号喷于工位器具正面(面向生产线一侧)最上方横梁中间位置,颜色为红色。

四、工位器具投入数量计算
看板配送工位器具投入数量=每小时整车下线数×单车用量×供货时间节拍时间÷工位器具容量*M倍
M的取值根据物流配送方式确定,非周转工位器具取值1,周转工位器具≥2。

其他模式周转工位器具投入数量=线边可存放工位器具数量+N
五、工位器具设计实例
(一)结构设计
1.确定所承载产品件的摆放方式
冷凝器形状特殊,铝面极易磕碰,需盛载于专用工位器具中,尽量避免铝面与任何物体接触,考虑由两侧支架受力,支撑两侧支架,悬空铝面摆放,有下面两种摆放方式。

方式一方式二
方式三
第一种摆放方式与水平面夹角大,运输过程中产品件易倾倒,支架在左侧支撑,易往右边倾斜。

第二种摆放方式重心降低,放置较稳。

第三种摆放方式重心最低,接触面与支架形状相吻合,故采用第三种摆放。

工人采取抽拿取件方式,根据臂长和取件拿取位置,宽度取900mm,纵向摆放2件。

工人取件高度为0-1600mm,竖直方向可以放置4件。

线边空间长度为2500mm,考虑放置两个工位器具,每个工位器具长度控制在1250mm以内,根据产品件尺寸,横向可放置两排,容量为16。

2.确定工位器具主体框架结构
3.受力点分析
冷凝器两侧支架放置部位为主要受力点,下方需增加三角支架加固。

(二)尺寸确定
工位器具尺寸设定长度1200mm,宽度900mm,工位器具高度(含轮)主体结构1600mm,脚轮及支架20mm,总高度设定为1700mm,在允许范围内。

(三)颜色确定
工位器具颜色设定为福田白。

(四)材料选择
1.主框架结构材料选择
主体框架采用40×40×2mm方管,两侧支架承重部位采用40×40×4mm角钢。

2.防护材料
冷凝器与支架接触部位为两侧支架,为避免铁质之间直接接触,同时考虑产品件滑动取件时的摩擦,选用板带做防护。

同时为避免取件时与立柱磕碰,立柱内侧面均用毛毡防护。

3.脚轮规格选择
由于配送时采用牵引车牵引,根据脚轮选择模型,选用减震聚氨酯脚轮,与工位器具主体之间全部采用螺栓进行螺纹连接。

(五)工位器具投入数量计算
冷凝器工位器具为周转工位器具,投入数量为:
工位器具投入数量=线边可存放工位器具数量
+N=2+1=3
六、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国内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在制造业中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工位器具专业化也开始逐渐起步。

工位器具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建立专业的标准,才有专业的执行。

设计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