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优秀课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复习旧课
列表比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旋转 方向
速度
中心
周期
自 地轴 转
公 转
太阳
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看是 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 是顺时针方 向)
角速度:约 15°/小时(地表 除两极外,任何 地点均相等) 线速度: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
平均角速度约 1°/日,线速度 约30km/S(近日 点最快,远日最点 慢)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D
处。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因为从
B
• 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 (1)角a的度数是_2_3 _◦ _2_6′_,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 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春分 3.21
夏至 6.22
3、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使得单位面 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
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假设黄赤交角增大 到30度。会出现什么现象?
产生而导致的
阅读教材P16第一段,结合教材P15图1.18,说出下 图公转轨道上ABCD四处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返回
日期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二)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23.°26′)
思考:黄赤交角 和太阳直射点有
什么联系?
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垂直)
注意:直射点画法示范
延长线经过 地心的太阳 光线与地面
的交点
A2 (O2) A1
O1 A
O
B2 B1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 几个相应关系:
黄赤交角 = 回归线度数 = 90°-极圈度数 = 经线与晨昏线的最大夹角 = 90°-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春分日—3月21日
春分日—3月21日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变化示意图
夏至 春分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可获得两 次太阳直射;
少?
有,一年
2、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N
夜弧 线 晨
太
昏
阳
光
线
线
昼弧
S
(1)分类及确定方法
晨线 地球上的点随着地球
自转,经过它后由黑 夜进入白天
( 晨
线
)
昏线 地球上的点随着地
球自转,经过它后 ( 由白天进入黑夜 昏
线
思考题: 1的)为根晨据线地,球该自线转上方的向各,点由为夜日半出球(进日入出昼或半日球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6.22 3.21
9.23 12.22
23026N 3.21 00
23026S
思考: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1、读下图: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 读下图:
小结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黄赤交角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本节重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 2、确定太阳直射点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
(一)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方向 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的直接结 果,2014年9月10日是第27个教师节,此时太阳直 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落)时刻;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 昏 线, 该线上的各点为 黄昏(黎明或黄昏)时刻。 夜半球东侧为 晨线,西侧为 昏 线;昼半球东 侧为 昏线,西侧为 晨侧。
B
A2 (O2)
A
O1
O A1
B2
B B1
思考:
1、如果地球不公转,只自转,直射点纬度是 否会发生变化?
直射点纬度不变
2、如果地球不斜着身子自转,直射点纬 度又有何特点?
永远直射赤道
思考:当地球“直着身体”公转时,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秋分 9.23
冬至 12.22
春分 3.21
夏至 6.22
所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的移动是地球自 转和公转运动的共同结果。即黄赤交接的
1日 1年
恒星日: 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 夜交替周期
恒星年: 真正周期
回归年:? (新知识点)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定义: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公转轨道面) 黄赤交角=23◦26′
(回归线度数) 赤道平面 (自转平面)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一轴”指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活动探究:你能用图示法画出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吗?
• 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和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 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 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 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地轴
北极
• 平面A的名称:黄__道_平_面__
N
• (2)当太阳直射在C点时,
可能的日期是_6月__22_日_前_后 C
A
a
第3课时 地球自转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
夜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现象
交
替
地球自转
周期是24小时 (1太阳日)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能否产生昼夜现象?周期是多
(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获得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没
有太阳直射。
立 小夏 满 芒 种
夏至
春分 谷清 雨明
冬至
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
6.22夏至
3.21春分
次年3秋分
C
12.22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