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4、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必要条件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充分条件※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1) 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2) 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社会属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
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
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1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2 分析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3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
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2)主要种类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等(3)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干旱(1)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2)危害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3)分布西北地区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春旱——春末夏初,锋面雨带还未来临,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江淮地区的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4)防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植树造林;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思考:撒哈拉地区多旱灾的原因?洪涝(1)洪水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2)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预防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截弯取直、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形成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3分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二、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地震(1)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0-60km 60----300km ﹥300km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一次地震,烈度不止一个影响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2)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水库地震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分析原因。
2006年7月5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
据此完成下题图7中箭头表示地理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三、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
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海啸(1)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赤潮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
(1)成因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排放含氮、磷的污水,造成海洋水体富营养化(2)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危及人类健康(3)防御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加强监测预报,减少人工养殖的损失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四、生物灾害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农林牧生物灾害——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
危害常常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人畜伤亡;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全球性灾害事件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都市建设矿山开采山区工程建设修建水库练习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3.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5.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D同样震级,震源b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6.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
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 地中海沿岸D. 断层构造地带8.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A.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9.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 巴尔干半岛B. 亚平宁半岛C. 伊比利业半岛D. 索马里半岛10.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空洞D. 光化学烟雾11.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②人口快速增长③经济密集发展④风化作用强烈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12.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读图,完成13~14题。
①②③④13.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A.干旱——① 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14.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A.北纬20度的洋面上 B.赤道洋面上C.南纬15度的洋面上 D.南纬40度的洋面上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15.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使北京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16.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读某地地震示意图,回答17—19题17.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18.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A.群发性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19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2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