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pptx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pptx


据此,报告提出: 第一,要保持人口的动态平衡,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第二,要保持资本存量的动态平衡,即投资率等于折旧率; 第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减少单位能耗和污染的排放。
增长极限预测的结论是如此悲观和振聋发聩,使人与资源、 环境关系得到一个极其深刻的认识,但也受到众多的批 评。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自然环境通常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守衡维 持特殊的关联和平衡关系,但是当外力作用 超过自然环境自我调节能力,自然环境平衡 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等; 生态破坏主要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 漠化和生物种类的减少等。
没有衡量生产的资源与环境成本
(二)增长极限理论及其评价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丹尼斯·麦多斯 (D·L·Meadows)等17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报 告——《增长极限》。报告从人口、资源、环 境、粮食、投资等五个因素出发,认为以往的 经济增长模式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口增长 引起粮食需求的增加,经济增长引起非再生资 源的消费速度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扩大,这 将导致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崩溃。
4.高效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实际上已经隐含了高效性原则。 前三项原则是建立在高效性原则的基础之上 的。要实现以上三个原则,必然要求社会经 济更少地消耗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 需求
1.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河、湖 泊、海洋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大量的工业 废水、残留农药和生活垃圾直接危害水体生 物,恶化水质,加速疾病的传播,更严重的 是减少了饮用水资源。
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及 酸雨等问题。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水污染、大气污染的衍生物和生 活及工业固体垃圾污染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盐渍化、 土地的板结等问题。
4.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外力作用主要是水污染、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超过自然环境自 我调节能力,自然环境平衡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生物种类的减 少等问题。
(三)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大大加重了资源 和环境的压力,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经济 的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的剧增成为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套全球性的、综合的、长 期的关于人和自然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思想和 战略。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是发展,是在平衡与 稳定的基础上的持续不断的发展。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 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三者之间是互相关 联而不可分割的。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 经 济的可持续性是条件, 社会的可持续性是目的,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 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性原则 要求走资源节约和科技进步的发展道路,将生 态社会经济三者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人口迅猛增加给住房、交通运输等公共设施和 基础设施以及能源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非再生能 源的大量消耗,使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及其经济衡量指标 1.传统经济衡量指标涉及面不广,忽略许多经济
活动 2.传统经济指标只衡量总产出,无法衡量产出分
配和福利水平 3.传统经济指标只衡量经济生产中的一般成本,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表明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
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空前的人类文明; 另一方面长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造成
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人口增长过快等 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能被人类开 发和利用提高自己福利水平,处于自然状态 或没有被加工过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的 物质。
第十二章 世界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该困境 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思想的转变
2.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并在一定程度 上认识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3.解释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了解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现状
本章内容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意识到经 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反思传 统经济行为,重新认识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我们共
同的未来》基础上通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 声明》,其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获得了广 泛的接受和认可。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面临的困难,人口剧增带来了严 重的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
首先,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不高,劳动生产力较低, 人口的过快增长,使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被迅猛 增加的人口所抵消。
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产 业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 平较低,社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不多。
3.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的同 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 任。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这里所说的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指本代人间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 公平性;
另一方面是指代际间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 平性。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 之一。
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根据是否可再生可分为可再 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缺乏、耕 地不足、能源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首先,水资源缺乏。 其次,耕地不足。 再次,能源危机。 最后,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环境问题
环境即自然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