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39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动力学拆分的特点 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可以通过调整转化程度提高剩余底物的对映体 过量
40
40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4. 动态动力学拆分(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利用手性底物或手性中间体的消旋化的动态平 衡,使其中一种手性底物或手性中间体转化成另 外一种立体异构体,达到最大限度得到单一手性 化合物的目的。
28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4)拆分剂的手性碳原子离成盐的官能团越近越 好。 (5)合成拆分剂的优点是两种对映体都能得到。 (6)拆分剂可回收,且回收方法简单易行。 (7)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低分子量的拆分剂, 这是因为低分子量拆分剂的生产效率高。
29
29
S = K×t =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手性配合物催化 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法
36
36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3. 对映异构体比E与动力学拆分效率 对映异构体比E 两种对映异构体假一级反应速度 常数的比值,常用于比较和衡量动力学拆分的效 率
37
37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38
对映体过量(e.e.)与转化率的关系曲线
镜像重合
手性优择( chiral preference):天然存在的手
性化合物以对映体中的一种存在的现象
手性药物(chiral drug) :以单一异构体注册为
药物
4
4
表4-1 手性药物与外消旋药物所占市场比例
药物总数 手性药物 数量 前10种最畅销药物 前30种最畅销药物 前60种最畅销药物 8 22 39 混旋体药物 非手性药物
0克% P C B A 24 100克% p AS
24
S
N E
B
M
E S
n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从1:1的混合物得到的纯p盐的最大理论收率计算 公式。
就工业化的实际情况而言,通过一次结晶处理得 到光学纯度大于95%的产物,若化学收率大于 40%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可行的拆分方法。
25
25
①一个对映体具有治疗作用,而另一个对映体仅有副作用或毒性 ;②对映体活性不同,但具有“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 10 ③对映体存在不同性质的活性,可开发成两个药物;④对映体具 有相反的作用。
10
二、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化学控制技术
前手性原料 普通化学合成 不对称合成 手性原料 手性源途径
11
外消旋体 拆分 手性产物
第三节 利用手性源制备手性药物
第四节 利用前手性原料制备手性药物
2
2
第一节 概述
一、 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 二、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三、 影响手性药物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3
3
一、 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
手性(chirality): 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 手性物体(chiral object): 一个物体不能与其
根据手性催化剂的来源不同,催化的动力学拆分 34 分为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两类。
34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1.生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
灰绿青霉菌 L-酰基转移酶 酯酶 第一个生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 拆分氨基酸 制备手性醇和手性酸
35
35Βιβλιοθήκη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2. 化学催化的动力学拆分
7
7
一、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
沙利度胺(thalidomide, 反应停)曾是有效的镇静药 和止吐药。 致畸性由其(S)-体所引起,而其(R)-对映体具 有有效的镇静作用,即使在高剂量时也无致畸作用。
8
8
一、 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
(1) 从药效学角度看,药物与靶分子之间的作用,与 药物分子识别及手性匹配能力相关,这种特性即 手性药物的立体选择性。 (2) 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也都存在立 体选择性。 (3) 由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与动力学性质的不同,组 成混旋体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可表现出不同的治疗 9 作用与副作用。
14
第二节 外消旋体拆分
结晶法拆分在手性药物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关于对映异构体与非对映异构体的认识不断深 入和全面,提高了结晶法拆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结晶法既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还用于提高不 对称合成或生物转化制得异构体的光学纯度。 (3) 结晶诱导的不对称转化使拆分的理论收率大于 50%,非目标异构体的转化利用提高了拆分法的经 济价值。 15
15
一、 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1. 外消旋混合物和外消旋化合物 外消旋混合物(conglomerate)是等量的两种对 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虽然总体上是光学中 性的,但是每个晶核仅包含一种对映异构体。 外消旋化合物(racemic compound)的晶体是R 和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 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约占所有外消旋 16 体的90%。
拆分剂(resolving agent):经典拆分法中应用 的手性化合物。最常见的是手性酸或手性碱。
21
21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1.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当一个外消旋酸A与一个光学纯的碱B发生反应时, 就会形成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盐的混合物。
p盐和n盐之间的溶解度差异越大,越利于结晶法拆 22 分。
12
12
第二节 外消旋体拆分
一、 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二、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13
13
第二节 外消旋体拆分
外消旋体拆分技术已应用了100多年,一直是制备 光学纯异构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拆分方法可分为三类: (1) 结晶法拆分 (2) 动力学拆分 (3) 色谱分离 14
拆分剂的拆分能力用拆分参数S表示,S等于产物 的化学收率K(收率50%时,K = 1)和光学纯度t (光学纯度100%时,t = 1)的乘积。
S = K×t = 1 2 C 0
30
Kp - Kn
30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理论上,通过非对映异构体结晶法进行拆分,所得 目标对映体的量最多是消旋体量的一半。 若在结晶过程中留在溶液中的非对映异构体发生非 对映异构体的互变(diastereomer interconversion),整个过程构成了非对映异构 体混合物结晶诱导的不对称转化过程( crystallization-induced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理论收率可能提高到 100%。 31
拆分剂的设计比药物设计还要复杂,这是因为拆分
剂的模型必须模拟出晶体的排列形式,这在某种程 度上要远比模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复杂得多。
33
33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在手性试剂或催化剂作用下,利用两个对映体反 应速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过程,称为动力学拆分 (kinetic resolution)。
生物控制技术
天然物的提取分离技术 控制酶代谢技术(细胞或酶)
11
三、 影响手性药物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1) 起始原料的成本 (2) 拆分剂,化学或生物催化剂的成本 (3) 化学收率和产物的光学纯度 (4) 反应步骤的数量 (5) 拆分或不对称合成在多步合成中的位置 (6) 非目标立体异构体的转化利用
18
一、 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工业上常采用的直接结晶拆分方法: 同时结晶法(simultaneous crystallization): 将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同时通过含有不 同对映体晶种的两个结晶室或两个流动床,得到 两种对映体结晶。 有择结晶法(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在 单一容器中交替加入两种对映体的晶种,交替收 19 集两种对映体结晶的拆分方法。
(2) 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 6 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6
表4-2 2009~2013年世界新药(NCEs)上市情况分析表
2009 手性药物 混旋体药物 非手性药物 合计 10 4 6 20 2010 10 0 5 15 2011 14 1 9 24 2012 18 0 14 33 2013 15 1 9 25
38
三、 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
动力学拆分通常应用于制备反应活性较低的单一 异构体。 如果某一反应E值在100以上,那么该反应转化率 达50%时,就可以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剩余底物 异构体;E值低,则需要较高的转化率。 一般情况下,E值在20以上的动力学拆分过程有 一定实用价值;若E值大于100,可以较高收率获 39 得光学纯的单一立体异构体。
16
一、 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17
外消旋化合物和外消旋混合物的熔点图
17
一、 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2. 直接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 直接结晶法:向一种外消旋体混合物的过饱和溶 液中,直接加入某一对映体晶种,即可得到该对 映体的结晶方法。
只有当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具有最低的熔点 和最大的溶解度时,才是可利用的外消旋体混合 18 物。
31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非对映异构体盐的不对称转化
32
32
二、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拆分过
程的合理设计,也就是将拆分剂的拆分能力与分子 结构定量地联系起来。
将计算机技术与结晶法拆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望从已知的晶体结构推测拆分剂的拆分能力,并 定量地表示晶体结构与拆分能力之间的关系。
销售额 销售额 销售额 数量 数量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