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第五章 心理应激 《护理心理学》课件
5第五章 心理应激 《护理心理学》课件
LCU
29 29 28 26 26 25 24 23 20 20 20 19 19 18 17 16 16 15 13 12 11
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 LCU)
一年LCU累计值 次年患病率
LCU与健康的关系
>300 86%150~30050%源自生活事件导致疾病必备的条件: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
❖ 认知评价 ❖ 人格特征 ❖ 社会支持系统
(一)认知评价
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 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认知评价
初级评价 次级评价
利害关系评价 作出能力估计
(二)个性特征
个性与应激的关系:
• 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 • 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 •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 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有关
1.生活事件的性质:有丧失感的生活事件 2.生活事件的量:超过个体耐受能力 3.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
<150 可能健康
第三节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对其环境中具有威 胁性应激源所作出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 表现,也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无论是由何种类型的应激源引起的应激,都会导致 心理和生理反应。
9.某学生由一次考试失败引起了精神痛苦的表现,最宜称其为 ( )。 A.问题关注性应对 B.情绪关注性应对 C.宣泄应对 D.生理反应性应对
10.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认为( )。 A.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 B.只在人格有缺陷的个体身上才有作用 C.社会支持就是情绪应对 D.社会支持是一种回避方式
3.社会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范围极广,涉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 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与动荡。
4.文化性应激源
指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语言、 习俗等方面的变动给人带来的刺激。 文化因素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当个 体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从 一个时期进入到另一个时期,从一种 状态转入到另一种状态时,他将面临 大量文化性应激源的挑战。
2.外部应激源:指产生于体外的各种需求或刺激。
(二)按应激源的内容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指直接作用于躯体的刺激因素。 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 如高温或低温、辐射、电击、 噪音、损伤、病原微生物、疾病等。
2.心理性应激源
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 信息。 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 力与紧张等。
1、配偶死亡 2、离婚 3、夫妻分居 4、坐牢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个人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被解雇 9、复婚 10、退休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妊娠 13、性功能障碍 14、家庭增加人口 15、调换工作岗位 16、经济改变 17、好友丧亡 18、改行(工作) 19、夫妻多次吵架 20、中等负债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22、职业改变
(一)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 .适度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适度应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 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直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人出现身体不适与精神痛苦。 2.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旧病复发 3.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案例评析】
案例5-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亲人、 失去了家园、身体受到伤害。灾后的调查研究发现,受灾人群 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痛苦的梦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决策困难、无法面对所爱的人、悲观消极、自杀观念;焦虑、 恐惧、愤怒、易激惹等表现。
▪ 情感的:觉得情感脆弱、疲惫、“急性子”、想流泪、激怒、担 忧、陷入困境。
▪ 生理的:无法放松、紧张、头痛、疲劳倾向、肌肉疼痛(颈、 背部)、机体紧张感、疾病倾向、皮肤病、月经周期 改变、哮喘、异位性心跳、心率快、血压高。
▪ 认知的:频繁地担忧、注意力难以集中、感觉被糊弄、过多的 欲求和压力、无力感和绝望感。
7.心理应激通过以下心身中介途径与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相 联系( )。 A.神经、垂体、紧张状态 B.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C.神经、内分泌、紧张系统 D.垂体、神经、内分泌系统
8.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做 的( )。 A.情绪调节 B.认知和行为措施 C.潜意识的心理防御 D.求助活动
三、填空题
1.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
与
的能
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
作用的适应过程。
2.目前在心理应激领域,生活事件或应激源包括:
、
、
、
等方面的刺激。
3.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作用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在应激
4.从应对的指向性看,应对策略可分为
和
。
5.接触到应激源后采取远离应激源的行动称为
▪ 人际关系的:不能应对他人的需要,与他人“难以相处”、有吵 架倾向、没有耐心、过度控制、退缩倾向、依赖、需 要持续支持。
思考与训练
一、名词解释
1.一般适应综合征 2.心理应激 3.应激源 4.生活事件 5.生活变化单位 6.应激反应 7.焦虑 8.退化 9.敌对 10.物质滥用 11.认知评价 12.社会支持
评析
本案例中地震是应激源,属于外部的不可控的社会性应激源。 影响应激的因素有认知认知评价,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支持等。案 例中认知上的表现梦魇、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决策困 难、自杀观念,情感上无法面对所爱的人、消极悲观、焦虑、恐 惧、愤怒、易激惹等表现。心理应激的发展和结果有抑郁、物质 依赖、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二、选择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 A.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B.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2.以下不属于心理应激刺激的是( )。
A.受到奖励
B.工作负担过重
C.失眠
D.吸烟
3.LCU反映的是( )。 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生活事件被认知程度单位 C.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D.生活事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四)心理学的应激观
❖ 医学心理学领域中应激的概念包括3层含义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3、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
❖ 综合上述三层含义,可以将心理应激定义为: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
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生理反应进行适应的 过程。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 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次级强度。
❖ 其中应激值最高的三件事是配偶死亡(100LCU)、离婚 (73LCU)和夫妻分居(65LCU)。
❖ 我国学者张明园、杨德森等也编制了适合国情的生活事件 量表,并已广泛使用。
变化事件
❖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
2.行为反应
❖ 逃避与回避 ❖ 退化与依赖 ❖ 敌对与攻击 ❖ 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回避
应激
源
逃避
三、应激的生理反应
四、应激与疾病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 作出的一种适应。
应 激 源
应 激 反 应
心身功能平衡
健康
心身功能失衡
心身疾病
应激 强度?
❖应对指向性: 问题中心策略(问题关注性应对) 情绪中心策略(情绪关注性应对)
❖ 应对者态度:积极与消极
二、应激的预防与应对
(一)消除应激源 (二)提高对应激认识和应对水平 (三)寻求社会支持 (四)适当运动和松弛应对
【知识卡片】
常见压力指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征性的压力表征)
▪ 行为的:持续忙碌、负担着委托的任务和最后期限、漏餐、暴 食、失眠、生气、愤怒爆发、吸烟饮酒量增加。
LCU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29
变化事件
23、子女离家 24、姻亲纠纷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27、入学或毕业 28、生活条件改变 29、个人习惯改变 30、与上级矛盾 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改变 32、迁居 33、转学 34、娱乐的变化 35、宗教活动的变化 36、社会活动的变化 37、少量负债 38、睡眠习惯改变 39、家庭成员改变 40、饮食习惯改变 41、休假 42、圣诞节 43、微小违法行为
应激输入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应 认知评价 激 源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亦 称生活事件。
应激输入就是个体感知应激源的过程
二、应激源的类型 (一)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1.内部应激源:指产生于有机体内部的各种需求或 刺激。
三、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 成心理应激主要刺激物。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 196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霍尔姆斯(Holmes)和雷赫 (L. Rahe)对5000多人进行调查,编制了包括43种生活事件的 社会再适应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Scale, SRRS)。
第五章 心理应激
第五章 心理应激
【学习目标】
1 解释心理应激、应激源等基本概念。 2 能识别应激的心理反应及生理反应。 3 陈述心理应激的中介调节机制对健康的影响途径。 4 能举例说明心理应激对健康、疾病的影响。
第五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的概述 第二节 应激源 第三节 应激反应 第四节 应激的预防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