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机读卡上。
1、柴达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地理的相似点有()A、都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产棉区B、边缘山麓都有绿洲分布C、海拔都在2000—3000米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2、台湾岛与海南岛的共同地理特征有()A、地势均为东高西低B、都有北回归线穿过C、西海岸都有盐场D、山脉主峰冬季均有积雪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4、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有一个省的降水量是中西部多于东南部,该省是()A、福建B、江苏C、山东D、辽宁5、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共同影响C、不受冬季风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6、我国东部地区温度带的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7、我国河网最稠密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黄河三角洲D、成都平原8.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B、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C、农业多分布在河流谷地,以小麦为主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9、下列四幅图是我国雨带的位置图,能反映我国夏季7、8月份降水范围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关于内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B.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大 C.水源补给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源于高山,水多流急,水能丰富11.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12.有关四川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周高原山地环绕,盆地中部地形平坦B、盆地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C、紫红色砂岩、页岩广布,被称为“紫色盆地”D、盆地内河流呈向心汇聚,有一个特大城市.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14.甲、乙、丙三地分别是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15.图中河流在A河段的水文特征是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B.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D.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16.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2006年湖区降雨明显少于往年,但湖水依然上涨。
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增加B、冰川融水增多C、冻土融化加强D、大气降水增加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B地所处的河流是( )A.渭河 B.汾河宗 C.汉水 D.长江18.下列矿产地,位于A、B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C.大同煤矿 D.金昌镍矿19.关于A、B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是草原,B地是森林 B.A地是半干旱地区,B地是半湿润地区C.A地是暖温带,B地是亚热带 D.A地是中温带,B地是暖温带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21.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22.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第23~24题。
23.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24.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A.地势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材料一:降水变率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材料二: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城市名4~5月7~8月全年齐齐哈尔0.43 0.21 0.14北京0.54 0.31 0.26延安0.44 0.31 0.26开封0.47 0.35 0.20苏州0.27 0.38 0.16南昌0.26 0.43 0.16汉口0.27 0.56 0.1925.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①春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②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长江流域向北递减③黄河流域是我国季风区全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④年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降水的变率越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座位号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月考试题(4月)地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列两图(A图—一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 A图中甲地是(地形区),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地带性土壤是(2) 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填数字代号),②地的温度范围,(3)结合A图和B图,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B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3分)(4) 分析A图中104°E~108°E与28°N~32°N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其危害主要是(3分)(5)分析A图区域内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3分)27.中国局部地图,完成:(10分)(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3)①在省境内;④在省境内。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8、阅读地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乙丁材料1:昆明和贵阳四季分配示意图。
(1)甲地所处的地形区是该地区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形成的原因是图中所示区域经常出现的地质灾害有(2)昆明气候具有“四季如春”的特点。
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2分)(3)分析图示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3分)(4)与荷兰相比,该地花卉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29.图l4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6分)(1)说明甲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2)说明甲图中河流的水体补给类型及该河流产生断流的季节和原因。
(3分)(3)乙图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30.读右图,问答下列问题:(7分)(1)A、B两处河床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它们的共同成因是(3分)(2)P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正常年份,其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试分析其原因(4分)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月考试题(4月)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 C B A B 6-10 A A A A C 11-15 D C C A A16-20 B C A C B 21-25 A D D B C二综合题26 (14分)(1)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2)① 28-30(3)②地地势最低;处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4))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泥沙淤塞长江河道及中游湖泊,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5))降水丰富,河流流量较大;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有较大落差;峡谷众多,利于形成较好水库坝址。
27 (10分) (1) E F G B (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3)甘肃河南(4)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灌溉用水量大28 (13分)(1)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峰岭众多流水的溶蚀作用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段(2)昆明地势高,受西北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冬无严寒;夏季,昆明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因此四季如春。
(3)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不利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水源短缺。
(4)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四季如春的气候适宜花卉生长(年较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9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山阻挡,降水少。
(2)冰川融水补给;冬季发生断流;原因是气温低,无冰川融化。
(3)季风水田农业30 (1)地上河(或悬河)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急剧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2)春季春季夏季风尚末到达华北地区,这里降水很少;春季气温迅速升高,蒸发旺盛;加上华北耕地广阔,春季农业需水量很大,形成严重的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