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高二化学4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高二化学4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高二化学4月月考试题XXXX年级化学月考试卷为1。

单向选择题(共18题,54分)1。

在轨道D中,电子配置是,而不是。

其最直接的依据是()A。

最小能量原理泡利原理原子轨道构造原理亨特法则2。

以下关于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陈述是正确的()A。

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一样被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据说电子云B的原子轨道。

子层是球形的。

这个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形壳层中移动。

c p亚层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p亚层的原子轨道也在增加。

D. s和p亚层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加。

在以下四种能级中,能量最高。

电子最终被()a3 B3 c 3d 4s 4填满,下列原子中未配对的电子是()a . CB o . c . n . d . cl5。

一个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四个能量层,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不能是()a.24b.18c.19d.296。

下面是一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构型,由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是()A、2S22P2和2S22P4B、3S23P4和2S22P4C下列陈述是正确的(原子半径a > b > c > d b原子序数d > c > b > a c离子半径C3-> d-> b+> a2+d元素还原性A>B>D>C 8。

下列顺序是正确的()199①热稳定性:H2O > HF > H2S ②原子半径:na > mg > o③酸度:h3po4 > H2SO4 > hclo ④电子能力:c a。

ch+4和NH4B。

b3h6n3和c6h6c。

二氧化碳,NO2d。

H2O和CH410和元素符号I1 I2 I3 I4 Q XXXX人体温度为39℃。

让人们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度。

淋浴的合适水温是60℃。

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是0℃。

下面是几个学生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的练习,这是正确的。

温度计如图所示。

关于它的陈述是正确的。

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当用温度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时,它可以留下待测物体的读数。

温度计的范围是XXXX年平均温度的-25℃,降水很少,但是这里的空气非常潮湿,这是由于冰的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来填充吸热或放热。

1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在空气中喷洒固态二氧化碳和干冰。

干冰迅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升华,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粒时,冰粒逐渐变大并下落。

当水蒸气在下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时,融化成水滴,水滴下落形成雨。

霜先冷,雪后冷的说法背后的原因是当温度低时,水蒸气凝结成霜,雪在融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5.在阳光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将不断蒸发成水蒸气。

当夜间温度下降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上,形成雾。

在冬天,如果夜间气温迅速下降到20℃以下,你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这层冰花会在你窗户玻璃的里面(选择外面或里面)16.一个同学在实验中往试管里放了少量的碘,以探索物质状态的变化。

把盖子盖紧,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固态碘在此过程中的变化称为升华(填充态变化)(2)在上述实验中,肖明猜想固体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的,因为速度太快,液体碘出现的时间太短,所以没有观察到。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查阅了一些小数据: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并解释小明的推测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u(3)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现象,肖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这时,他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水面上有大量白雾。

水中的大量气泡是由干冰升华和吸热形成的。

水面上的大量白雾是由水蒸气在寒冷中液化形成的。

17.在霜冻季节,庄稼经常被霜冻损坏,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霜冻。

事实上,农作物不会因为霜冻而冻结,低于10℃的低温才是真正的杀手。

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 XXXX,人的体温和冰水的温度混合在一起。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普通的温度计。

下列关于温度计的陈述是正确的。

它的指示是摄氏度。

它的分度值是摄氏度。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的读数。

它是根据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规律制成的。

一家工厂生产三种温度计。

工厂中可用的液体有:相对昂贵的汞、非常便宜的甲苯和酒精。

为了降低成本和实用,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为下列温度计选择液体: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可测量铅熔点328℃和锡熔点23℃的温度计应选择水银(2)能量度开水温度的温度计须为甲苯(3)家用温度计应为酒精温度计 4.在下列现象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加入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融化。

长期使用的灯泡钨丝会变得更细-熔化。

在烈日下晒干的湿衣服会变得干燥升华。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色气体”的风险——汽化。

关于与自然现象以及吸收和放热过程相对应的物质状态的变化,以下陈述是正确的。

冰融化-凝固放热。

雾生成-液化放热。

结露-蒸发吸热。

结霜-升华放热)6。

为了在户外活动中保持食物的新鲜,冷冻矿泉水和食物被放在一个泡沫塑料盒中制成一个简单的冰箱。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1)食物保存是利用冰融化来吸收热量。

食物保存使用矿泉水来冷冻和释放热量。

当取出食物时,外包装上的水滴通过蒸发形成。

当取出食物时,外包装上的水滴通过升华形成。

在下面描述的物质状态的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c) (1)吃冰棒来退烧;(2)烧水时取“白气”;(3)夏季干湿衣服;(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温暖的房间,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①③。

②。

③。

②。

④。

①。

④。

塑料袋属于无定形物,塑料袋漂浮在高压输电线路上会影响输电安全。

供电部门使用“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拆除的目的。

以下陈述是错误的:a) a .塑料袋的温度在融化过程中不会改变。

塑料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激光有能量。

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x 10公里/秒。

在下列现象中,吸热状态的变化是)a .在春天,“天空的街道是潮湿而清爽的。

夏天,冰棒在剥去包装纸后会散发出“白色的空气”。

在秋天,早晨的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消散。

冬天,“千里冰封”10。

图为宿迁地区某一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

对图中信息的正确解释是摄氏度。

最低温度预测读数为“负摄氏度”。

温度不会高于30℃。

在雪形成的过程中,热量会被释放出来。

雨水的形成是一种蒸发现象。

超市出售的海鲜应该覆盖一层碎冰。

这是因为冰在改名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它可以保持新鲜。

将装有新鲜冷冻鱼的袋子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上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这种现象改变了填充状态的名称。

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中的燃料是一种叫做丁烷的物质,通常是气态的。

它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中。

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它,当它里面的液体刚刚消失时,你会立即捡起碎片,这些碎片会感觉比“冷”冷,并填入“冷”或“热”,因为其中的液体在迅速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小明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探索冰的融化特性。

他记录温度计读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

如图B所示,以下分析错误是()。

冰是水晶。

冰的熔点是0℃。

冰的融化过程持续几分钟。

冰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该图是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像中获得的下列信息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无定形的凝固图像。

在AB部分,物质是固液共存的。

这种物质的凝固过程已经过了15分钟..在BC区,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甲和物质乙同时被连续加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c) a .物质a的沸点必须是80℃。

物质b的熔点必须是60℃。

物质a必须在~ ~6英里内持续吸热。

物质b必须在10分钟内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探索“冰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并记录下每一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使用_ _ b _ _(可选“a”或“b”)装置进行实验(3)如图c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的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肖明图像。

图像分析表明冰的熔点是0摄氏度,融化过程已经经历了6英寸(4)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融冰过程中的温度将保持不变,但会继续吸热。

小云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来探索水的沸腾(1)当组装实验设备时,它应该是自下而上的顺序(可选的填充“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里现有的水银温度计——XXXX的人体温度是39℃。

让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度。

淋浴的合适水温是60℃。

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是0℃。

下面是几个学生分别用温度计练习液体温度测试的练习。

温度计如图所示。

关于它的陈述是正确的。

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当用温度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时,它可以留下待测物体的读数。

温度计的范围是XXXX年平均温度的-25℃,降水很少,但是这里的空气非常潮湿,这是由于冰的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来填充吸热或放热。

1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在空气中喷洒固态二氧化碳和干冰。

干冰迅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升华,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粒时,冰粒逐渐变大并下落。

当水蒸气在下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时,融化成水滴,水滴下落形成雨。

霜先冷,雪后冷的说法背后的原因是当温度低时,水蒸气凝结成霜,雪在融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5.在阳光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将不断蒸发成水蒸气。

当夜间温度下降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上,形成雾。

在冬天,如果夜间气温迅速下降到20℃以下,你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这层冰花会在你窗户玻璃的里面(选择外面或里面)16.一个同学在实验中往试管里放了少量的碘,以探索物质状态的变化。

把盖子盖紧,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固态碘在此过程中的变化称为升华(填充态变化)(2)在上述实验中,肖明猜想固体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的,因为速度太快,液体碘出现的时间太短,所以没有观察到。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查阅了一些小数据: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并解释小明的推测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u(3)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现象,肖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这时,他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水面上有大量白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