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1导论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
• 技术经济学、军事经济学、社会经济学、 家庭经济学…… • 高考经济、假日经济、奥运经济、超女 经济…… • 经济(活动)与经济学(行为规律)
研究对象
不同的经济学定义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 比较流行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 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刘元秀
主要参考书
• 1、《经济学原理》,吴光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 • 2、《经济学原理》,罗守权、卓岩编著,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 • 3、《微观经济学》,喻德坚、喻葵主编,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4、《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5、《西方经济学》,厉以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6、《微观经济学原理》,王秋石主编,经济管理出版 社;《宏观经济学原理》,王秋石主编,经济管理出 版社
如果按照每年每人平均工作时间48周 (休假4周)计算,
• • • • 每周工作5天,则 打电话的时间就是60小时; 读写备忘录的时间是128小时; 参加不必要的会议时间是288小时。
假定20个时薪平均为45美元 的行政人员参加的会议,每小 时的成本是900美元。随着时针 的变化,开会成本也将增加 (还没有考虑诸如会议室和组 织会议方面的费用) 。
B.结构:
入门: 经济学原理 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应用学科: 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 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 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等
经济学
• 随着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的发表, 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内容、范围和方法上 正式分成了两大类别:微观经济学和宏 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公理性假设
• 公理一:稀缺性(scarcity)假设。 • 稀缺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 拥有的,即任何有用的物品和服务相对 于人们的需求而言都是有限的,凡属有 用的东西都是稀缺的。 • 公理二:理性经济人假设。 • 经济行为者是理性的,他们在各种约束 的限制下,追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化。
古典和新古典时期
• 古典时期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并未严格区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马歇尔创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体系(黑箱理 论、完全竞争的假定,局部均衡分析) • 美国的J.B.克拉克,1899《财富的分配》创立 边际生产力论,即各生产要素是按各自的边际 生产力来决定其收入 • 张伯伦、罗宾逊夫人提出不完全竞争的理论 (市场存在四种类型)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体系基本形成:马歇尔的 “均衡价格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的“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的形成是微观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 劳动价值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马克思) –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创造者(代表人物:威廉.配 第)
新古典时期
逐步由生产费用价值论过渡到主观价值论 • 萨伊、马尔萨斯:生产费用价值论
劳动力——工资 资本——利率 土地——地租
• 门格尔(奥地利学派)、杰文斯(英国)、瓦尔 拉(法国):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 • “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理论”构成现代 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的理论支柱
选择
• • • • • • 经济学中的选择包括: 1、生产哪些物品或劳务(what) 2、生产多少这些物品或劳务(how many) 3、怎样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how) 4、何时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when) 5、为谁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for whom)
稀缺与选择
终日奔波只为饥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取得美妻生下子 买到田园多广阔 槽头扣了骡和马 县丞主簿还嫌小 作了皇帝求仙术 若要世人心里足 方才一饱便思衣 又想娇容美貌妻 恨无天地少根基 出入无船少马骑 叹无官职被人欺 又要朝中挂紫衣 更想登天跨鹤飞 除是南柯一梦西
南部非洲的黑犀牛
黑犀牛是地球上数量 最少、濒临灭绝的物种 之一。100年前尚有100 萬頭的黑犀牛,但至 1960年時僅餘10萬頭, 至1985年時更僅殘存 8000頭。在南部非洲现 在只有不到2500头。 如果非法狩獵之風依 舊如此盛行的話,黑犀 牛遲早難逃絕種的命運。
(明末清初《解人颐》)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
(1)定义: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 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组合 苹果 桃子
桃子
20 10
A
B C D E
10
7.5 5 2.5 0
0
5 10 15 20
5
10
新古典时期(续)
• 马歇尔
–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对前人理论的集大 成者,经济学上的第一次大的综合
• 创立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 消费者行为(效用、个人选择、消费者剩余、需 求曲线、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 供应(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递减和递增规 律、供应曲线,供应弹性)
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基础是主 观价值论,研究对象是价格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原理一:选择原理 原理二:机会成本原理 原理三:边际原理 原理四:激励原理 原理五:比较优势原理 原理六:市场机制原理 原理七:政府适度干预 原理八:生产率原理 原理九:通货膨胀原理 原理十: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交替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选择原理—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原理二:机会成本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 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边际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激励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映
“稀缺”
• 短缺(供应小于需求,暂时) • 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的愿望,永远存在)
三个重要概念
稀缺 选择 机会成本
(1)稀缺(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是指社会提供 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 基本假设: ①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②资源是有限的 生产要素: ①劳动 体力/脑力 ②土地(自然资源) ③资本 ④企业家精神和才能 (2) 选择 (Choice):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 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作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 须放弃的东西。这是选择的结果。
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经济学原理二:某种东西 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放弃 的东西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为 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一家私营机构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 业的200名老总所做的调查:
• • • • 每个工作日,其时间分配平均说来是: 15分钟——打电话; 32分钟——阅读或抄写不必要的备忘录; 72分钟——参加不必要的会议。
•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 尔· 罗宾斯(Robbins)概括 出了现代通行的经济学 概念,即经济学是一门 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 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 得最大福利的一门学科。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 与意义》一书是其成名 作)
•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一词,最早是从 日本传入中国的。19世纪,日本学者神 田孝平借用古汉语中经济这个词,最先 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 • 严复则将经济学译为“生计学” • 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成为我国各门类 经济学科的总称。
经济学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 际量
“两利相权取Βιβλιοθήκη 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
• 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s) •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s) • 航空公司的例子:一架有200座位的飞机,飞行成 本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平均飞行成本是500美元。 如果起飞时仍有10个座位空闲,在登机口等退票 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购买一张机票。边际利益 是300美元,边际成本是一包花生米和一罐饮料。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供求理论
• 为谁生产(for whom) • 生产什么(what) • 如何生产(how)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生产要素和收人分 配理论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
1. 古典和新古典时期 2.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3. 微观经济学的当代发展
古典时期
• 思想基础是客观价值论
苹果
(2)形状
由机会成本的性质决定:成本递增、递减、不变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递减
(3) 生产点
产品 B
在PPC上为有效生产点(Efficiency) 在PPC内存在失业(Unemployment) 或非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 产品A
(4)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
原因: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战争、自然灾害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
• 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 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 一种心理现象。 •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欲望分为以下层 次: •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如生存需要。如饮食 等。 • 第二:安全和保障的需要。如免受伤害、免受 剥夺、生活上有保障等
• 第三: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如所属社会 阶层的认同感等。 • 第四:尊重的需要。别人的尊重,尊重 别人。 • 第五:认知需要,即求知欲。 • 第六:审美需要。 • 第七: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潜力 的实现,也包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A A
B
B
要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