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ppt课件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ppt课件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
xx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1
• 1.2006-9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公布 指南
• 2.指南定义:按照循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 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 专家、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制定的 共识。
• 3 证据级别
• 1 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 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 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 2 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 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 (D)
• 3 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 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 (C)
• 3 对于外科及危重症患者,推荐使用中长链 脂肪乳以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B 级推荐),可能对临床结局有促进(D)。
• 4 鱼油脂肪乳适用于外科术后缓和,对临床 结局有改善(A)。危重症患者也应将鱼油 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脂肪乳配方的一部分 加以考虑。(B)
• 5 目前缺乏结构脂肪乳11 对成人患者临床结局
15
• 7 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 部位。(C)
• 8 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对接受乳房 切除术和/或掖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 疗的患侧上肢,应尽可能避免。(C)
• 9 CVC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B) • 10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
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 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A)
A
1a
基于RCTs的SR(有同质性)
1b
单个多中心RCT研究
描述
1c
"全或无"证据(有治疗以前所有患者全都死亡、
治疗后有患者能存活,或者有治疗前一些患者
死亡、治疗以后无患者死亡证据
B
2a
基于队列研究的SR(有同质性)
2b
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RCT,如《80%随访)
3a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SR
3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9
二、脂肪乳-推荐意见
• 1 应用肠外营养的成人患者其肠外营养配方 中常规推荐使用脂肪乳。(A)。
• 但对于有严重高脂血症或脂代谢障碍的患 者,应根据患者的代谢状况决定是否应用脂 肪乳,使用时应充分权衡其可能的风险与获 益(D)
• 2 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的供能比例应根据患 者的脂代谢情况决定,一般为20%~50%。 无脂代谢障碍的创伤和危重症患者应适当提 高脂肪比例,其脂肪构成应使用中长链脂肪 乳或用鱼油脂肪乳替1代0 部分长链脂肪乳(D)
C
4
病例报道
D
5
专家意见或评论
3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指南-推荐意见
• 1 NRS 2002采用评分的方法的优点在于简 便易行、医患有沟通,有临床RCT的支持。 (A)
• 2 在临床上,医生/营养师/护士都可以进行 操作,目前是有关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适应 证的有用工具。(A)
4
成人营养素需要量 -推荐意见
• 3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高渗非酮症性昏迷 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 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A)
• 4 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推荐使 14
三、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推荐意见
• 1 经周围静脉缓慢均匀输注能够耐受常规 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 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14天。 (C)
二、肠内营养输注泵-推荐意见
• 1 对危重症患者(如短肠综合征、IBD、部 分肠梗阻、肠瘘、急性胰腺炎等)、重大手 术后患者在刚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推荐使 用肠内营养输注泵。(C)
• 2 对接受2~3周及以上肠内营养支持、或长 期(6个月或更长)采用PEG进行肠内营养 的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泵输注优于重力滴注。 (A)
5
成人营养素需要量 -推荐意见
• 5 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 (A)
• 6 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 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 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 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 7 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 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
**营养支持输注系统
12
一、肠内营养管饲途径-推荐意见
• 1 鼻胃管适用于接受肠内营养时间少于 2w~3w的患者;管饲时,头部抬高 30°~45°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C)
• 2 接受腹部手术,并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肠 内营养的患者,建议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 (C)
•
3
当施行了近端胃肠道的吻合后,通过放置 13
8
一、氨基酸-推荐意见
• 1 对于有重度营养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 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的话,推 荐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 溶液(C)。
• 2 对于需要PN支持的外科术后患者,推荐 在PN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双肽(A)。接 受PN支持的重症患者,PN配方中也应包括 谷氨酰胺双肽(A)。
• 2 如果经周围静脉输入出现三次以上静脉 炎,考虑系药物所致,应采用CVC 或PICC 置管。(D)
• 3 PN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 或PICC置管。(B)
• 4 成人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 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 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决定置
16
• 12 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A)
• 13 中心静脉置管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 行。(B)
• 14 穿刺局部消毒2%洗必泰优于10%聚维酮 碘。(A)
• 15 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均可用于 穿刺部位。(A)
• 16 如果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渗出,纱布敷料 较亚聚氨酯敷料为佳。(C)
• 17 敷料一旦发生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 换。(C)
• 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依据FDA推荐剂 量,根据医生的判断6,结合患者需求,调整
肠外营养素
7
一、氨基酸-推荐意见
• 1 对于有重度营养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 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的话,推荐 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溶液 (C)。
• 2 对于需要PN支持的外科术后患者,推荐 在PN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双肽(A)。接受 PN支持的重症患者,PN配方中也应包括谷 氨酰胺双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