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 第12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 第12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三是宗教还可以通过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其社会控制的目
的。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3)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众人关Leabharlann 某种现象或某一事件的议论和意见,它
包含了对此现象或事件的是非曲直的评价,它对人们的言行具
有一定的约束及控制作用。(18)(P193) • 社会舆论发挥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作为一种公意,作为 众人的议论和意见,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2)道德。 道德是社会或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与非、善与恶、
正义与非正义等评价的标准。(16) (P193)
• 与法律相比,道德虽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它对人们的行 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可 以发挥作用。

其三,道德和法律相互补充,共同维持社会秩序。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3)宗教。 宗教常常是通过一套信条和仪式,指导和约束教徒行为,对其
行为进行控制。(17) (P193)
•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宗教对教徒的控制程度是不同的。在政 教合一的情况下,宗教对教徒的控制作用最强,而在现代社会 里,随着宗教的世俗化,其控制力量也在逐渐减弱。
• •
生理学的解释 生物学解释,即把越轨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 征。随着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导致了“体质变态”说的提出。这
种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制中的生理缺陷造成。
• 这一观点的创始人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在测量了 一些犯罪人的头骨之后发现,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 与类人猿类似,这种生物学的变态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例如口部突出、大耳朵等。于是,他得出结论说犯罪人是退化
施社会控制。(10)(P192)外在控制的形式包括行政控制、
法律控制、道德控制和习俗控制。 • 内在控制则是由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 的行为实施控制。(11)(P192)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生活中, 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来自外界的社会权威以及各方面行为规范的
影响,这些外部约束是一种不得不服从的“命令”。
媒、社会舆论对公众的影响及具体情景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等。
(6) (P191)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2 社会控制的分类
• •
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是指使用较成型和正规的,通常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表 达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如通过政权、法律、条例、
规章等实施的社会控制;非正式控制所使用的规范可能并不成
会成员判断的控制。
• 按照社会控制发生的层次,又可把社会控制分为宏观控制和微 观控制。宏观控制是指运用政权、法律、纪律、政策、条令等 控制手段对全体成员及整个社会关系进行调控和制约。微观控 制是指某个具体的社会组织运用组织规章、组织文化等控制手
段对其组织成员实施指导与约束。(14)(P192)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2.越轨行为的负功能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损害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 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12. 2
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
12.2.1 生理学的解释
12.2.2 心理学的解释 12.2.3 社会学的解释
12.2 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
12.2.1 生理学的解释

下面简述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1)习俗。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15)
(P193) • • • 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习俗具有一定的社会凝聚力。 第二,习俗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12.3.2 社会控制的分类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 •
社会控制的含义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 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个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
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制,也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以及一般社会成员对领导
机关和管理者的监督控制。 社会控制是一种过程,在行为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价值
观的内化、控制与反控制,社会规范通过社会成员的行为得以
落实,社会控制得以实现。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 • • •
2.社会控制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控制者对惩罚的畏惧心理,即知道出现某种行为后会受到某种
形式的惩罚,如降级、罚款,甚至判刑等。(9) (P192)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2 社会控制的分类
• • •
4.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按照社会控制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外在控制是利用外部力量即各种形式的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实
• 它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 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 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的指导和约 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狭义的社会
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2 社会控制的分类
• •
5.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依据约束力的程度,可将社会控制分为强制性控制(硬控制) 和非强制性控制(软控制)。

强制性控制是依靠社会强力实施的控制,包括政权、法律、纪
律等。(12)(P192)非强制性控制是依赖社会非强制力实施 的控制,包括习俗、道德等具体方式。(13)(P192)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罗斯将社会控制手段分为两类 一类是论理的控制手段:舆论暗示个人理想、社会宗教、艺术 和社会评价之类,它们的形成是由于感情的力量;


另一类是政治的控制手段:法律、信仰、礼仪、教育和幻想。
但是从类型学角度来划分,上述种种控制方式可以分为制度化 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2)道德。 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 其一,道德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社会控制作用,一 旦人们从内心认同道德规范就会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二,道德还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通过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 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通过扬善抑恶使人们的思想 和行动与社会规范趋于一致,维持社会秩序。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对社会控制全面理解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秩序的建立。
社会控制既包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促进新的社会
社会控制既包括对越轨行为的惩罚这种消极的控制方式,也包
括对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予以奖励这种积极的控制方式。 社会控制既包括社会的领导机关和管理者对一般社会成员的控
越轨行为的类型 1.违规行为 违规行为也称偏差行为,主要指超越或违反某些具体的规章制
度和办事程佯的行为以及有悖于社会的传统习俗与道德规范的
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社会越轨行为。也称一般越轨行为。 (2) (P181)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1 什么是越轨行为
• • •
越轨行为的类型 2.违警行为 违警行为,指违反公共秩序与社会治安的行为,如违反交通规
则、在公共场所寻衅滋 事、赌博、酗酒等。(3) (P181)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1 什么是越轨行为
• • • •
越轨行为的类型 3.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不构成犯罪的原因可能是情节轻微,也可能是违法者无责任能 力,或者是存在法律上规定的免责事由。(4) (P181)
离行为。 (1) (P181)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1 什么是越轨行为
• •
越轨行为的类型 越轨行为在内容、形式、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据此,越轨 行为也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违规行为
违警行为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1 什么是越轨行为
• • •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1 什么是越轨行为
• • •
越轨行为的类型 4.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如抢劫银行、
贩卖毒品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最大,它是最严重的越轨行为。
(5) (P181)
12.1 越轨及其解释
12.1.2 越轨行为的特征

越轨行为的特征
社会越轨行为具有普遍性。 社会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 越轨行为是多数人不赞成的行为。 越轨行为必须是违反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 •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3)宗教。 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如下: 一是宗教通过一系列宗教礼仪和祭祀活强化了人们对彼岸世界 的认同,将信徒团结在神的光环下,现实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

二是教通过对道德的吸纳和升华来加强其社会控制作用,宗教 通过吸纳世俗道德而成为一种控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