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
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在收支安排上,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政府一直为财力分散和财力短缺所困扰,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资金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要.(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达到中央集中财力的预期目标尚待时日,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4)从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急剧增长的趋势。
(5)分税制改革以来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首先,还是来自于以税收为主的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财政收入和国债的增长带来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支出增长支持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为财政收入增长和国债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1)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2)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
(3)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济和财政的关系问题。
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国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
(4)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技术进步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 试述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所谓税收中性(neutrality),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增值税也不是一种纯中性税收,其理由如下:(1)增值税本身也不是完全中性的。
(2)增值税的中性化是以单一税率为前提的。
(3)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税基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目的是防止投资膨胀,这也体现了对投资的调节作用。
(4)全面推行增值税实行普遍征收的。
4. 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主观上讲,纳税人都存在税负转嫁的愿望。
但能否进行税负转嫁,还要看是否具备进行税负转嫁的条件。
(1)课税对象的性质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商品的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所谓商品的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商品被课税后,商品的价格将因此而升高。
相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时,税收负担就不易成功转嫁。
所谓商品的供给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相反,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税收负担就容易成功转嫁。
(3)课税范围的大小(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企业经营都以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为活动目标。
5.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1)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课税造成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纳税人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税收的替代效应是当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时,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效应。
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6.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1)拉弗曲线原理介绍: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拉弗曲线”得到说明,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具有至少四方面的经济含义:①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②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
③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适用两种税率。
④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税率。
(2)拉弗曲线评价①拉弗曲线的合理性拉弗曲线是在供给学派较为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滞胀现象后,继承古典经济学的某些合理成分,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提出来的减税的基本理论依据,使之理论和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拉弗曲线的局限性所有经济理论都同时具有的“时效性”与“相对性”,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拉弗曲线相关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研究其对具有极为特殊国情的中国经济的适用性问题上更应加以注意7. 如何理解税收制度对税收制度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认识:(1)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体现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通过设计税类、设置税种、规定税率、划定计税范围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国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分配关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税收的本质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
(2)税收制度是税收职能实现的保障税收职能是税收的内在固有的职责和功能,要使税收职能成为现实,就必须依赖具体的税收制度。
(3)税收制度是征纳双方的依据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关于税收的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和纳税的行为准则和法律依据。
8. 简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商品课税又称流转税,也称货物和劳务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或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非常灵活(3)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4)商品税的税负容易转嫁(5)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和隐蔽性功能:①可以稳定、便利地取得财政收入,是收入功能较强的一个税类。
商品课税可以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增长,不受纳税人经营状况的影响,从而收入稳定。
②由于流转税一般可以转嫁并最终以消费领域为税负归宿,所以可以起到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9. 简述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税源广泛,税收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功能:①收入功能。
②公平功能。
③稳定经济的功能。
10.国债的功能有哪些国债的功能主要有:(1)弥补财政赤字;(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4)筹集建设资金。
11.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表示国债绝对指标:1、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1、是国债负担率。
2、是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
3、是偿债率和债务依存度。
4、12. 简述我国政府预算一般要经过的程序⑴国务院下达编制下一年度政府预算草案指示,财政部负责具体事项;⑵中央各部门根据部署组织和领导所属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部署编制本区域预算草案;⑷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草案,并协助本级政府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⑸财政部审核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13. 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14. 简要分析财政平衡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3)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一般是指财政赤字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在已经存在赤字的情况下,一般是靠发新债还旧债,而每年连续发行规模和偿债规模给财政带来了压力,财政为了保持和加大净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额,未偿还债务便随之逐年增加,自然利息支出也不断加大。
15..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目标确立的基准是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但是财政政策目标并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经济政策目标,因此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可以归纳为:(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收入的合理分配。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论述题1.论述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4)个人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5)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办法。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改进:(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课征制,区分不同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类课征制无法从整体上衡量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不利于体现税收公平原则,还可能扭曲纳税人的行为,侵蚀税基,增加税收成本,从而不利于体现税收效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