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检验 PPT课件
80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沙氏培养基25℃和37℃,25d观察。非致病性隐球菌在37℃不生长。
(2)鉴定: A、酚氧化酶试验:棕黑色菌落 B、脲酶试验:培养基由黄转粉红色 C、糖同化及发酵试验:同化葡萄糖、半乳
糖、蔗糖和肌醇,但不发酵糖类、不同化硝酸 盐 。非致病性隐球菌不同化肌醇。
81
不
染 生理盐水
显色
致密难以透明 观察出芽现象
毛发、指(趾) 甲、鳞屑
微 革兰染色
镜
检
染 色
查检
乳酸酚棉蓝 墨汁染色
查
G+ 菌丝、孢子
酵母菌、白色念 珠菌
皮肤癣菌
用于有荚膜的真菌 新型隐球菌
瑞氏染色
骨髓、外周血
荚膜组织胞浆菌
荧光染色
吖啶橙和 KOH染色
培养涂片、组织 切片
31
32
33
直接镜检评价
外阴炎。男性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
❖ 体弱婴儿鹅口疮;
❖ 假丝酵母菌性肠炎、肺炎等。
❖ AIDS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白假丝酵母菌皮肤黏膜感染 (鹅口疮)
67
微生物特性:
:典型❖类圆酵形母或型卵菌落园,形表;面光滑,呈
奶油色,有酵母气味。
,可看❖到出表芽层方为式卵圆繁形殖芽,生在细组胞织,底 假菌丝。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
毛癣菌属 根霉菌
菌丝按结构可分为: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
(1)有隔菌丝:
大部分真菌的菌 丝在一定间距见有 横隔,称隔膜。将 菌丝分成一连串的 细胞。
(2)无隔菌丝:
菌丝中无横隔 将其分段,整条菌 丝就是一个细胞。 在一个细胞内含有 许多核,是一种多 核单细胞。
16
孢子(spore): 孢子是真菌的繁
肤 甲发
子
子
菌丝
螺旋状、鹿角
细长、棒 梨形、棒 状、结节状、
+ + + 形、壁薄, 形,
球拍状、破梳
少见或无 较多见
状,单纯细菌
丝
纺锤形, 棒形,卵
+ - + 壁较厚, 圆形,
较多见
较少见
球拍状及破梳 状菌丝
梨形、壁 + + - 较薄,
无
单纯菌丝
多见
47
毛癣菌属
菌落蜡状,开始为白色继续培养呈灰黄或深褐色、皱折。有大、小分生孢子、厚孢子。 48
71
2、分离培养与鉴定
① 沙氏培养基,25℃或37 ℃培养1-4d,可见奶油色菌 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72
2、分离培养与鉴定
② 芽管形成试验:细菌接种在0.2-0.5ml人或
动物血清,37℃ 1.5-4h可见芽管;设立阴性 对照。
73
C. albicans (green)白念 C. tropicalis (blue)热带 C. parapsilosis (white)近平滑 C. glabrata (pink). 光滑/克柔
11
二相性真菌(dimorphic fungus):
某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改变,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 一种形态,在体内或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 时呈酵母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28℃培养时呈霉菌 型,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及芽生菌。
12
有隔菌丝
菌
菌 按有无
按生物
丝
丝 横隔
学功能 无隔菌丝
体
观察真菌菌落的色素、鉴别深 部真菌,使二相型真菌呈酵母 型
刺激真菌孢子形成
血琼脂
多数病原性真菌
皮肤真菌实验培养基(DTM) 分离皮肤真菌
38
❖ 平皿培养: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 ❖ 大试管培养: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和真菌菌种的保存; ❖ 玻片培养(微量、小培养):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
39
观察菌落形态应注意:
二、隐球菌
隐球菌属,17个种,7个变种。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的体表、口腔 和肠道。
❖ 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侵入。侵犯肺、脑、脑膜, 也可侵犯皮肤,骨和关节。
❖ 在国外,是AIDS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AIDS 死亡的首要原因。
❖ 在我国已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 致病物质为荚膜。
76
电镜下新生隐球菌的荚膜
产色培养基
74
3、药物敏感试验:对二性霉素B、5-FC敏感,但对后者易 耐药;
4、抗体检测:ELISA、免疫酶斑点试验测抗原或用乳胶凝 集、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测抗体;
5、动物试验:1ml菌悬液注射兔耳静脉或0.2ml菌悬液注射 鼠尾静脉,观察5-7d,剖检。脏器多种小脓肿即为白假 丝酵母菌感染。
75
真菌学检验
1
病原真菌学概论
4
一、真菌的分类
真菌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毛霉、根霉 酵母 鹅膏菌 表皮癣菌、隐球菌
5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约二十余万种,对 人致病的约150种。
6
对人致病性的真菌分为:
➢ 病原性真菌 ➢ 条件致病性真菌 ➢ 产毒真菌 ➢ 致癌真菌
60
其它浅部真菌
花斑癣
61
糠秕马拉色菌
着色真菌
62
花瓶型分生孢子
63
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
64
深部感染真菌
65
定义: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 主要致病菌: 假丝酵母菌 隐球菌 曲霉菌 毛霉菌 组织胞浆菌 卡氏肺孢菌
66
一、假丝酵母(Candida)
俗称念珠菌,有81种,11种对人致病; ❖ 引起女性的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阳性结果意义 1.有诊断意义; 2.代表组织相、确定某些致病性真菌属或种; 3.判断某些真菌种的致病性等
34
直接镜检局限性
1.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 2.有假阳性结果。
35
2.抗原检测: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常用的方法有胶 乳凝集试验、ELISA、半定量放射免疫测定法。
36
3.分 离 培 养
疣状毛癣菌感染的 大孢子发外型感染 的头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犬小孢子菌引起的 小孢子发外型感染 的头发
58
3.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处理及培养:
❖ 皮屑、甲屑和病发标本,用70%乙醇处理,接种 在沙氏琼脂斜面,25℃培养,直至第四周。挑菌 落镜检菌丝和孢子。
鉴定试验:
❖ 如毛发穿孔试验、脲酶试验等。
59
被石膏样毛癣菌穿孔的毛发
77
微生物特性
❖ 圆或卵圆形、4-6μm,有荚膜,较菌体大 1-3倍。
78
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直接检查 (1)直接镜检: 墨汁负染,PAS染色 (2)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ELISA、单
克隆抗体法
(3)核酸检测:PCR探针、DNA探针
79
(新生隐球菌的酵母被一个很宽的荚膜包围) 脑脊液的印度墨汁染色标本
纤维素。 ❖ 有性和(或)无性繁殖。
9
真菌的形态特性 单细胞:酵母型(yeast)、类酵母型(yeast-like )
真菌
圆、卵圆,出芽方式繁殖 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多细胞:霉菌型( mold ) 菌丝(hypha)、孢子(spore), 交织成团,称丝状菌 癣菌、霉菌
10
出芽生长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 落成独立个体
殖器官,一条菌丝 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 孢子又可发芽生出 芽管,发育成菌丝 体。
孢子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有性孢子——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
上的两个细胞融合而成。 无性孢子——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生
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包括:分生孢子、 叶状孢子和孢子囊孢子。
19
(1)分生孢子(condium) 由生殖菌丝末端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也可在菌
丝;
68
❖ 假菌丝 (pseudohypha): 指酵母菌菌种进行一 连串的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仍不脱落分离, 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在分隔处缢缩, 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微❖ 在生玉物米特粉性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70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查:
a、直接显微镜检查:G+ b、抗原检测:ELISA、免疫印迹 c、核酸检测:PCR扩增其DNA后以分子探针检测。
7
真菌是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院内感染的——7.5%-15%
❖血液感染的——第四位
❖肿瘤病人发病率——为8% ❖严重创伤、烧伤病人——高达16%
❖病死率——达55%-70%
•条件致病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为继发性感染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粘膜损伤)
8
三、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fungus)属真菌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典型的细胞结构 ❖ 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 ❖ 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 ❖ 细胞壁含几丁质(chitin)、
❖ 检验真菌常用的生化反应有糖(醇)类发酵试验、同化 碳源试验、同化氮源试验或利用硝酸钾试验、牛乳分 解试验、酚氧化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脲酶试验等。
❖ 试验方法同细菌试验,主要用于检验深部感染真菌如 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等。
41
分类
根据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42
浅部感染真菌
二、真菌学检验
❖ 直接镜检:形态学检查是重要依据 ❖ 抗原的检测: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核酸检测: ❖ 毒素检测:
29
真菌标本直接检查
1.直接镜检:方法简便,快速 角质标本 10%KOH 低倍/高倍镜检查
(皮肤癣菌) 微加热 有无菌丝/孢子